汉朝和武帝三国争霸、晋朝的分裂、南北朝的南北割据,直到隋唐的四百年的中国大一统,经过三皇五帝和汉唐宋明,至清代开始盛行大清统治。这三个时期,中国的面貌在千百年后可能会有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三个朝代怎么争霸。秦汉朝秦朝的经济开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1年灭亡。大致以下三个特点:一、秦朝的经济主要来源在中原的各个地区,这导致对小麦的需求远超当时常态小麦的产量。秦朝在这方面实行了较为保守的小麦加工法,没有像后面一种作物那样,通过水稻的水平加工法转化成粟、麻等。
这导致常年的粮食产量是低于常年的粮食产量的。因为是小麦主导,所以秦始皇的后宫也会积累如数的小麦种子,因此在这方面秦帝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有较大的贡献。二、小麦和稻米在中国一直是贵族食物,民间和士大夫们并不怎么熟悉。当时没有出现大面积种植小麦、稻米的,因此很难像后面一种作物那样普及种植。而是以黍、粱为主。并且用小麦等作物提高生产率,以便提高小麦产量。因为当时的高粱不能种植在地块最宽广的地方。三、在这三个朝代当中,最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当属秦朝,为20万平方千米。汉朝在这方面差了些,仅仅在10万平方千米左右。
晋朝隋朝在这三个朝代当中,隋朝和唐朝在经济上较差,基础设施比较差。在这方面唐朝是最好的,因为当时大唐有相当于30多个秦朝的财政收人。一个是250万平方千米,一个只有100万平方千米。唐朝粮食的种植主要来自于对北方草原和山地的经营,对北方草原或者山地的经营大幅增加,因而对唐帝国的粮食产量提高了近6倍。到唐末唐高祖李渊统一北方草原及南下,形势更加严峻,一个南北分界线就能够将很大一部分人口带入北方。北方的草原和山地人口都远远多于南方,北方人口占总人口比达到70%以上。南北方分界线形势也非常严峻。
因此经济分布不均了,产量也分化了。西域粮食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中亚地区。隋朝以后,到唐末宋代战乱不断和中亚草原地区的土地变得贫瘠开始引起关陇集团的内斗。经过几百年的斗争,产量逐渐衰退,到宋朝宋太祖时期已经达到了每百人大约500公斤以上。明朝中国经济的主要是农业。除北方高原以外大致在平原上都种作物,产量比较低。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天灾等外部不利因素,导致明朝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官员的工资基本不是最低档,生产经费严重不足,生产力严重不足。明朝的经济核心,生产主要在北方。大部分粮食集中在北方的关中,山西以及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