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与他的孤独宿命

白驹过隙呐 2024-12-06 14:02:32

改革开放之后的“明星官员”有不少,但在省部级干部当中却极为少见,仇和绝对能算其中之一。

他在一路争议当中竟然能一路升迁,最终折戟于云南省委副书记任上;他在江苏是孤独的,可到了昆明之后却有了“挚友”与用不完的钞票“相依为命”,这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当代“酷吏”

在沭阳,很多人提到“仇和”都会犯怵。

一位中年妇女刚刚跨越护栏横穿马路,恰好被路过的仇和发现,他掉头就追,导致那名妇女直接躲进了厕所里不敢出来。

仇和这才赶忙对身边一位随行的女同志说:“你把她给叫出来,我就是想要让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不要再去翻护栏了。”

这件事已经完全能够体现仇和的执政风格,主政沭阳那3年多,他也确实让这个县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沭阳的成功也成为了仇和的“垫脚石”,再之后到宿迁再到昆明,他的仕途很顺,争议也同样不少。

在关于仇和的各种评价中,见到最多的词就是“不理解”。

很难说明仇和这一路给地方上带来的各种政策是对是错,每当争议发生的时候,他的选择总是坚持自己。

在极为强硬的手段下3年,2000年4月江苏省的专家来到沭阳县调研,得出了“三年谱写五大篇章、三年后发展大有希望”的结论。

他在沭阳的改革完全就是逼出来的,几乎所有工作人员乃至普通百姓都感受到了。

问题就在于,沭阳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方,小县城的矛盾可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就被冲淡了,而到了其他城市,矛盾就有可能越来越激化。

到了宿迁,此地的医疗和教育水平都很差,也无法获得充分的财政收入,面对人才流失的现状,仇和能想到的很简单:把能卖掉的东西都卖了,靠市场行为来激发潜力。

反对的人很多,有幼儿园老师在市委办公室门口静坐、有医院职工用铁锁紧锁大门、还有跑去北京告状的。

四面八方都传来这么多反对声音,放在其他官员身上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仇和就能扛得住,这也注定了他是孤独的。

“不改不行了,与其穷困下去,不如放手一搏。”

当他把风风雨雨都熬过去之后,宿迁市的经济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是非就又很难评了。

他仍然是那个“另类官员”的代表,讨论他的声音渐渐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有学者赞成他“以人治推动法治”,也有质疑者认为他的行为代表着“任性”。

过去在宿迁的时候,就有官员这样评价:“仇和早晚都会出事,只是不知道在哪里。”

上级曾责任过他、民众曾对他不满、媒体曾集中曝光,但没有一种方式能真正去改变他的想法和做法。

到了昆明依然是如此情况,他提出把昆明建设成“国家园林城市”,一年的种树量就高达300万棵,平均每条人行道都得有3行树。

既然命令已经下来了,园林部门、城建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加班加点,4年内就在昆明种下了876万株,使得昆明市在2010年的主城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0.53%。

一个奇怪的问题也因此出现:云南省本就有种类丰富的树木,可昆明的这次绿化项目中很多绿化树的品种是从沭阳引进。

在这件事的背后,就有另一个故事了:贪污。

江苏北方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与仇和相识多年,他早就用钱把这一条关系之路给打通了,李华和仇和都因为种树而赚得盆满钵满,可这些钱归根结底还是昆明财政来支付的。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各种城市建设领域,诸位老板都因被仇和信任而赚取了很多不义之财。

另一边,为了把“仇和模式”贯彻到底,从2007年到2009年,仇和瞄准了滇池治理、城中村改造、地铁等诸多领域。

昆明毕竟不是沭阳,短期内一下把建设的摊子铺开,也就导致了昆明财政压根没法支撑城市发展,经济困难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而这些对于仇和来说已经是“类似的问题”了,他又把宿迁的那一套给搬了过来,通过卖地的方式来为政府增加收入。

矛盾很多、争议很多,可这些对于正在改造的昆明来说并不算太大的问题,只要仇和的摊子没有倒闭,一切还有希望。

人们曾对这位“明星官员”满怀期待,也真心希望他能带来一个全新的昆明。

城市在变化,人心也跟着变了,这就是揠苗助长模式带来的恶果。

比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仇和优先要解决的是项目资金的问题,他让干部统统出去招商引资,解决不好问题的就等着引咎辞职;但这从政治生态上是对官僚体系功能分区的一次破坏,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

为了能招商,也出现了无底线放低优惠政策的情况出现,建设需要很多年,对于官员来说政绩就摆在眼前。

早就有明白人能看出问题所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授姚洋就于2008年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对“仇和模式”的看法,他对昆明片面追求GDP表示担忧,说了很多言辞激烈的话。

这件事被仇和知道后,他便请了姚洋去昆明实地考察,姚洋带了两本书送给仇和,希望他能学习学习里面的知识,但仇和应该并没有打开看。

鲁莽的改革模式通常是与“一把手”紧密相连的,只要他一走,那么留给当地的很多烂摊子将必然出现无人收拾的情况,这就是破坏经济发展规律导致的。

问题是,当时仇和在大刀阔斧的同时还在贪污,这就更加容易吸引注意。

真正的反腐斗士出现

从后来法院给出的判决书来看,仇和的所有受贿行为都发生在主政昆明期间,在江苏工作的时候并未贪腐,这足以说明仇和是在空降云南之后才彻底腐化的。

或许是“被举报”的例子太多了,让他早就放下戒心,完全无所谓了。

从2008年到2015年,仇和利用职务便利共计贪污2433.98万元,其中大部分都是江苏的老板给的,比如宿迁的“刘半城”。

讽刺的是,在仇和被调查之前,他给公众留下的形象就是“狠抓”与“实干”,还在2014年底云南省委常委年度民主生活会上提出了这样的公开反思:“总觉得自己是副手、是配角,在攻坚克难上主动性不够高。”

那么多次面对争议,仇和给出的态度总是明确:“不行!”

他认为中国要用50多年彻底走完西方国家历经300多年的路,只能通过压缩饼干式的发展,只有在高压、强制甚至以专政力量对待群众才有机会,这也使得他背上了“土皇帝”的帽子。

沭阳、宿迁再到昆明,这十几年来想让他早点倒台的人有很多,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把“反腐”挂在嘴边的仇和在贪腐的过程中也能相安无事,他藏得也很深。

可面对真正的反腐斗士,他也只有发抖的本事。

从2011年开始,仇和明面上升任为云南省委副书记,身上不再兼任昆明市委书记的职务,他那些大手笔的“新政”也就如此落下帷幕,后来的新省委书记表示:“昆明大拆大建的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即便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力,他的旧账也该清算了,冲锋在最前列的人,名为杨维骏。

在整个云南官场上,没人敢和杨维骏保持过近的距离,很多官员都怕这位老人,他的来头实在是太大了。

杨维骏曾于1949年协助劝说卢汉起义,云南省的解放都有杨老一份功劳,后来他还担任过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于1998年退休。

退休后的杨维骏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反腐上,只要有官员贪污的消息被他知道了,那么中央很快就会知情。

因此,老人家所居住的那套三层小别墅都成为了“信访接待室”。

在仇和到来之前,2001年到来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使得云南走上了变卖矿产、破坏生态的道路,还第一次提出了“大昆明”,杨维骏屡次批评后白恩培仍然不改,还有省级官员威胁杨维骏。

2008年四川的黑老大刘汉用10亿控制了价值5000亿矿产资源的6成股权,杨维骏当即判断这是“贱卖国有资产”,直接把所有问题整理成材料交给了中央纪委,直指此事有白恩培的参与。

92岁那年,杨维骏假装去北京看病,又亲自将举报材料交到中纪委处,白恩培后来倒台与杨维骏有着密切的关系。

仇和不可能没听说过杨维骏的光辉事迹,上任不久后就赶忙去杨老家中探望,征求他的意见,同行者还说:“我们仇和书记最爱听取不同意见。”可杨维骏很快发现新来的市委书记不过是作秀,明明仇和已经答应要和专家共同探讨滇池的处理问题,此后就彻底不见了踪影。

杨老很较真,多次前去询问,没想到得到的都是“书记很忙”的答复。

仇和在昆明大搞特搞之后,杨维骏多次希望通过正常途径建言献策,让新书记考虑昆明实际问题,还于2011年写下了《对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几点意见》递交上去,依然没有得到答复。

或许仇和当时觉得杨维骏已经老了,肯定是折腾不动了。

杨老在听闻仇和要搞全域城镇化、搬螺狮湾等行为后更是十分生气,几次写信仍没有回复,其他老百姓要告状也没人搭理。

最起码当时杨维骏已经意识到:仇和就是个一意孤行的人,他不听意见。

正是因为杨维骏的持续举报,仇和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终于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仇和也于云南任上落马,这下的他也真正要体验狱中的孤独感了,几十年风风光光终成泡影。

2013年1月马上要过年了,长水机场有7000多名旅客因大雾滞留,有人当场质问:“仇和新政”去哪了?

另一边,被杨维骏打倒的官员有很多,直到2016年他还开通了“群众举报官员违法乱纪案专栏”,哪怕同样惹上种种非议,他也从来不会后退。

与仇和的狭路相逢,谁不敢见到谁,谁才是假的“问心无愧”。

参考资料

1.师说政道 | 袁刚:仇和“新政”败落的教训 政观生活

2.媒体:仇和落马意味权力的绿林时代终结 海外网

6 阅读:4295
评论列表
  • 2024-12-06 21:33

    很有能力的人,

  • 2024-12-06 18:33

    江苏鸟🐦专家![横脸笑]

猜你喜欢

白驹过隙呐

简介:白驹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