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户交界这普通村子,竟然保留千年造纸技艺,还造出了国礼熊猫纸

云水终南 2024-07-29 21:27:01

说实话,当我走入这个普通的关中农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里竟然蕴藏着一个千年的秘密。

周户交界的起良村,真是一个很普通的村落,我们从终南大道拐进去的时候,真是当做一次很普通的出行。

甚至我最感兴趣的是周户交界的白马河。

起良村就在白马河边,我们导航起良村蔡侯纸博物馆,在村道上绕了绕,就绕到一个小学门口,在开的正艳的紫薇掩映下,看到了这个牌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造纸故里。

这个名头真是大!

一个仿古大门上面写着“蔡侯纸文化苑”,落款是贾老师,旁边对联:“东传西播蔡伦发明贯环宇,南寻北觅中华纸根植启良。”

接待我们的刘晓东老师,他是蔡侯纸博物馆的创始人,没有看出来,已经七十多岁的老汉,精神矍铄,说起蔡侯纸来,浑身都有气场。

他说这个起良造纸是有千年传承的,中国其他地方的造纸技艺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刘老师泡了茶,从汉武帝的五柞宫说起,起良村造纸的历史悠久,从汉代起全村专业造纸,是皇家造纸坊。

县志记载明代村里90%的家庭都是造纸作坊,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村里的古法造纸行当彻底没落。

老先生说到这里,就说起了村名:“起良村”就是“弃粮村”,全村造纸,不从事农业不缴纳皇粮,后谐音改名为起良村。

也就是说,周至县的起良村是中国古法造纸的根源地,全国其他地方的造纸工艺都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

听到这里,我确实很震撼:就我所知的一些知识,比如长安北张、汉中镇巴甚至很多外省的的纸都是和这里有关系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原材料来源和工业造纸价格冲击,起良村造纸中断,刘老师自己费了精力费了金钱,游说老工匠,搜集老物件,劳心费力创建了这个造纸博物馆,真是不容易。

刘老师说着轻松,我听着不轻松:一个年迈老人,就是凭着一个心劲,真是有决心。

虽然我知道一些造纸的程序,以前也去过一些手工造纸作坊,但是这次参观起良造纸博物馆,还是很有收获的。

108道工序制成一张“蔡侯纸”。

从踩皮、抖皮、晾晒、盘皮、浸泡、砸饼、切番、舂捣、打浆、捞纸、压纸、晒纸等环节,一张“蔡侯纸”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完整出炉。

说着容易做着难,很多技艺都是有门道的,就是从山里砍伐构树的时候,是天冷的冬季还是天暖的春季砍伐,都有工艺的差别。

像“七分浆三分捞”,这些以前不但是不传之秘,甚至传了有人都做不到。其中的奥秘只有造纸的起良人知道。

在老匠人的讲解下,我们一步一步的跟随,看着这一个个流程的作坊,感慨颇多。

“蔡侯纸” 又称汉麻纸,原材料是构树,又叫楮树,灰黑发皱的皮就是一宝,在以前“楮”甚至就是纸的代称。

手工造纸性能优越,除了书画用途,用来包点心、中药,白酒厂用它加藤条等制作成高档白酒原浆沉淀的盛器,还是秦腔演员卸妆用纸。

手工纸柔韧耐糙,和我们常见的机制纸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有意思的是,刘老师和老匠人经过大熊猫粪便与构树皮等材料比例调试的多次尝试后,做出了“熊猫纸”、艾叶纸”,拓展手工纸的文化艺术价值。

因为工序繁杂人工很贵,手工纸的成本高造价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但是作为一种技艺的传承,他们还在坚守着。

纸寿千年,造纸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文化价值巨大,但是目前市场还是比较小,这些都需要坚守。

离开的时候,看着刘老先生,我真是内心佩服:就是这些坚守者,才让我们的文化之火传承千年而不熄。

致敬!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0 阅读:11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