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1978年5月,胡福明的一篇文章刊载于《光明日报》,旋即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那些认为写得好的人纷纷拍手称赞,视其为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可见胡福明的贡献不可估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4753edcb8d0aae40e3315aa9726ca7.png)
认为写得不好的人,例如汪东兴甚至说出了:
“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被这么多的报纸刊登,首先宣传部就应该承担责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b70fa60d1ec11870eb282108525946.jpg)
图为毛泽东与汪东兴、护士吴旭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汪东兴这种“砍红旗”的论断,不仅是将胡福明的文章推上了风口浪尖,连带着他本人也遭受了不小的议论!
那么,胡福明写得这篇文章究竟是什么内容?
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5fc83c3c53e81be9d3fdd8ee1257c2.jpg)
胡福明出生于1935年,彼时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其家境贫寒,他数度濒临辍学去务工的境地。
幸得一位共产党员赏识胡福明勤恳好学的品质,出资助其完成学业,他才得以从北大新闻系毕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69d35acd43c745bf1e254fbdb44c38.jpg)
胡福明在校时对哲学知识颇为热衷,毕业后,便被我党安排于南京大学教授哲学。
长久的治学与授业经历,使他对哲学有着深邃的理解,从而具备了撰写哲学领域研究文章的根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1057ca0ab5ea50a53bcc0a64328f65.png)
就像是一名将军成名于一场战争,一位作家成名于一部作品一样,胡福明能够留名青史,得益于一篇文章,有关真理的探索标准问题。
在写下这篇让自己名噪一时的文章前,胡福明的生活是十分困难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ed12c72d47ad1c0b73360ca3767e421.png)
当时是1969年,胡福明和学校的一批文科老师被安排到了溧阳一片果园劳动。
之前是拿粉笔,突然变成农业劳动,这让胡福明和同事们都很不适应,但面对组织安排的任务,大家也没有太多抱怨,只是安心劳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f92ca8c8b2bb03add41f6588c8e4d9.png)
胡福明每天干完活以后,就会返回当地一个农户家中,在鸡窝旁边打地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则住在十几里以外,如果胡福明想要看望家人,还要在劳作之余请假。
这种生活对于胡福明这种文人来说十分劳累,也让他在生活之余重新思考着往日在书本中探索的哲学知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58ff6021f08688d7ea476be74dcfea.png)
在一开始,胡福明对于社会上产生的许多问题并未有着太清晰的结论,一直到重返学堂以后,胡福明才开始认真探索起社会乱象产生的具体原因。
当时胡福明翻阅了很多的书籍,诸如《毛泽东选集》、《马克思选集》这些,逐渐有了一篇关于探索真理标准的文章框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4f0656255c745e4ab9c5ef17b42dceb.png)
仅是一个框架,远远不足以写出这篇轰动一时的文章,胡福明为了找到自己的理论依据,关注着社会主流报刊登载的内容,最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话题。
那就是在1978年2月的时候,“两报一刊”同时发表了《学好文章抓好纲》的文章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ecef50ddc655950177dcaee31b869c.png)
当时文章作者在其中提到一句话: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两个凡是”的口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ff959df0efb90429e831aead346fb2.png)
虽然这个口号提出以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胡福明很敏锐的意识到,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并未遵循马克思的科学理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a611e540afb7cf9ccb4a6a490d36a2.png)
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是一切事物为条件所转移的,真理具备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两个凡是”明显是不符合这其中道理的。
就连毛主席也在自己的《实践论》中提出过更加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想要知道梨子是什么滋味,就要先尝尝梨子的味道,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d290a013725f1c1a524f2aa128ecbd.png)
胡福明不认同“两个凡是”的口号,所以在自己的文章草稿开篇的地方,就写下了自己的见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胡福明开始到农村调查民众的生活情况。
这个过程中的社会现状给予了胡福明很大的启发,最后确定了破解“两个凡是”问题的关键,就是实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728e95843bfe49d226848ef7e55c4e.png)
而在《学好文章抓好纲》这篇文章刊登不久后,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1978年3月,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简短且颇具学术性的文章,题为《标准只有一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d758ec4fa0a9fc5dafb9b3ffc67c1e.png)
胡福明敏锐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与自己相契合的,决定在自己文章里面更加详细的阐述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的理论论述。
思路理清楚以后,胡福明就将自己关进书房里,开始专心写作文章,探索一条理论化道路上的真理标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da3de1f4c0bc703fe083a51d731d63.png)
胡福明撰写完成后,旋即将自己所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投递给了《光明日报》。
可让他没想到,写作本身就是困难重重,到了投稿这一步也是一波三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240ff86375a7555943b2c45e6cffcf.png)
在最开始,胡福明并未意识到这篇文章的强大影响力,所以想让报社将其刊登在哲学版面上,这样也与自己哲学研究者的身份相符合,也与先前那篇文章处于同一版块。
然而,自投稿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报社都未予回信。胡福明心想,即便稿件不被通过,报社也理应给出拒稿的理由,不应就此不了了之。
既然是没消息,很可能是邮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报社没有收到自己的文章导致的,所以就又寄去了一份原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ef7dc3b0925c30dddd4f4f877de992.png)
第二次投稿之后,报社给出了回复消息。
当时,与胡福明直接交流沟通的是光明日报哲学组组长王强华,胡福明的初次投稿就被王强华卡住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c00c2efebe7b2b1571de93d4ec6051.png)
胡福明 和 王强华
然而王强华给出的回应中并不是认为这篇文章写得不好,而是认为太过惊艳,觉得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次冲击,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置。
最后王强华给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会刊登在光明日报上,但因为是作为学术文章刊登的,里面的一部分内容要进行修改。
就这样,胡福明将文章修改多次,最后才被王强华确定了刊登日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d476ec8de2aa547ad0aa874c6eed29.png)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份修改样稿
可临到发表的时候,又被报社总编辑杨西光做出了改动。
杨西光在看过这篇文章以后,认为如果只是刊登在学术版块,看到的人太少,这样的好文章应该作为主要内容发布,刊登在第一版头条。
文章的刊登序列改变以后,原先被修改过的内容就变得过于温和了,因此上胡福明又专门修改了一次,最后确定在五月发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0ba51362ca983face6270997cd2057.png)
首任社长杨西光(左)和总编辑何若人
果如所有参与者所料,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经发布,即刻在社会上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有关的讨论者分化为两派,一边是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路明灯,另一边则是反对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1d91d9c0d95667ad4ba185047da72a.png)
在组织内部针对文章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汪东兴略带怒意的表示:
“这篇文章是在砍红旗,被这么多报纸刊登,首先宣传部就应该承担责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b3d3c316b1b8e0cd8a8eba471e48f9.png)
汪东兴这种追究责任的结论,在当时是被许多人认同。
胡福明毫无惧色,声称在文章完稿待刊登之时,就坦言已做好坐牢的准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94f012c5871cbb1433cd71837cd711.png)
这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最后也引发了高级领导层的关注,最后在同年年底,华国锋为论战做出了最终结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华国锋在会议上说道:
“两个凡是这句话讲得过于绝对了,是不妥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1a7f0e328511c38fbcc2015bbbcf3a.png)
除此之外,在社会的激烈讨论过程中,邓小平也赞同了胡福明这篇文章。
从此往后,有关真理的标准问题才得以恢复正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成为了改变中国发展路线的一句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f7f7d4bc5ac2d099403ed4e5051d5f.png)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南大杰出校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逝世——凤凰网江苏2023年01月03日 14:11:5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8f4c0992e5b484c7ddb4406afbd2a1.png)
2.推动思想解放的名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资讯2022-03-18 09:14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ef32e4d013869a9a61a40a67385b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