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直到连亦怜嫁八十二岁富豪,才知沈卓然错得有多离谱

体坛娱记娱乐 2025-04-03 09:44:22

六十五岁的退休教授沈卓然坐在客厅藤椅上,望着墙上的全家福发呆。

照片里的妻子静敏永远定格在五十八岁那年的笑容,胃癌带走了她,也带走了这个家最后一点热闹。

儿女都在外地打拼,空荡荡的三居室里只剩下老式挂钟的滴答声。

老沈是在市立医院住院部遇见连亦怜的。

那阵子他总感觉胸闷,女儿沈黛特意从加拿大飞回来押着他做全面检查。

护士长连亦怜拿着病历本走进病房时,老沈正被心电图仪的导线缠得心烦。

四十出头的女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护士服,鬓角别着枚珍珠发卡,低头核对药单时,垂落的刘海在病历本上投下弯弯的阴影。

"沈老师该换药了。"

她说话带着南方人特有的绵软尾音,消毒水味里混着若有若无的茉莉香。

老沈突然想起年轻时给静敏念《雨巷》,妻子总嫌他普通话太板正,说要是带点吴侬软语才够味道。

出院后老沈往医院跑得勤快起来,美其名曰复查。

他给连亦怜带过老字号的桂花糖藕,抄过工工整整的《长恨歌》楷书,有回甚至捧着保温桶站在护士站前,说是特意熬了三小时的鲫鱼豆腐汤。

同科室的小护士们捂着嘴笑,连姐长连姐短地起哄,连亦怜耳根泛红,手里的血压计差点掉在地上。

转折发生在深秋的傍晚。

老沈攥着两张昆曲票在住院部楼下徘徊,正巧撞见连亦怜蹲在花坛边抹眼泪。

她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缴费单,病床上躺着的是她十五岁的儿子连进,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最近又查出二尖瓣脱垂。

老沈这才知道,这个温声细语的女人每天要打三份工,凌晨四点去早餐店帮工,下班后还要赶着接替护工照看儿子。

"要不...咱俩搭伙过日子?"老沈说完自己都吓一跳。

连亦怜怔怔地看着他,眼泪把珍珠发卡都打湿了。

那晚他们坐在医院长椅上聊到月亮爬上树梢,老沈知道了她前夫嫌孩子治病花钱太多。三年前扔下句"无底洞"就走了;

连亦怜也知道了老沈子女虽然孝顺,但大儿子在深圳管着上千人的厂子,女儿在温哥华带俩混血外孙,谁都顾不上老父亲。

两人真处起对象来倒像模像样。

周末老沈推着连进的轮椅去公园晒太阳,连亦怜在家包荠菜馄饨能包出两种馅儿——老沈不爱吃虾皮,连进不能碰海鲜。

有回连进突然发病,老沈背起百来斤的小伙子在急诊楼狂奔,白大褂们都说这老爷子体格比年轻医生还利索。

变故来得比梅雨季还急。

那天连亦怜收拾碗筷的手顿了顿,说想把老沈名下的房子过户给连进。

"孩子等不起心脏移植排期了,私立医院开口就是八十万押金。"

老沈举着筷子的手僵在半空,糖醋排骨的酱汁滴在实木桌上,晕开个褐色的圆斑。

房产证锁在银行保险柜里,那是他和静敏用三十年教龄换来的学区房。

儿子沈青越洋电话打了三小时:"爸您要找个伴我们支持,但房子得留给孙子当婚房。"

女儿沈黛视频里急得直抹眼泪,说温哥华房价涨得吓人,俩外孙现在还在睡上下铺。

连亦怜走的那天没带珍珠发卡。

老沈站在阳台上看她拎着帆布包走进细雨里,背影比初见时单薄许多。

后来听医院护工嚼舌根,说连护士长嫁给了房地产商王二虎他爹,那老头儿瘫在床上三年了。

王家在市中心给了套电梯房,外加现金一百万打到连进医院的账户上。

再见到连亦怜是在超市水产区。

她推着轮椅上的王老爷子挑鲈鱼,无名指上的金戒指晃得人眼疼。

老沈的购物车里孤零零躺着袋速冻饺子,结账时发现连亦怜偷偷往他筐里塞了盒鲜肉月饼,静敏生前最爱吃这个口味。

秋雨又落下来的时候,老沈收到个匿名快递。

拆开是本泛黄的《唐宋词选》,扉页上他当年抄给连亦怜的"金风玉露一相逢"还在,底下多了行娟秀小楷:"每月十五带连进去看中医,药方在书签背面。"

老沈摸着烫金的书脊,想起连进最后一次复诊时,少年偷偷和他说:"沈叔,等我换了心脏给您当亲孙子。"

小区里的银杏叶铺了满地金黄,老沈把房产证复印件寄给了沈青。

女儿视频时说新买了张两米宽的双人床,外孙们终于不用挤着睡了。

手机屏暗下去的瞬间,他看见玻璃窗上映出的白发,恍惚又是那个背着连进狂奔的夜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体坛娱记娱乐

体坛娱记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