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原来庄子当年提出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这个意思!庄子在《人间世》中这样说道:“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段话大意如下:山林里的桂树因为用处很多,所以才被人们相继砍伐。桂树中含有的膏脂是易燃物,可以用来当作照明的燃料。桂树皮不仅可以食用,从医学上讲还有药用价值。桂树中的树漆也有实用价值,所以也被人们割了下来。
桂树本身具备的这些价值,也只是因为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生活经验,知道桂树中含有的膏脂、桂树皮、桂树漆对于人类而言有用处。但是至于桂树本身还有没有更为重要的用途,因为人们的认知有限很可能还没有办法知道桂树的其他用途。
举个显而易见、通俗易懂例子,就拿我们的日常生活说起,我们每个人都会吃喝拉撒睡。
从洗菜说起,我们在洗菜的时候,洗菜池很多时候并不会放满菜,洗菜池能够用到的区域可能也就占洗菜池的三分之一。这个时候整个洗菜池对于我们而言,有用的部分也就是那三分之一,而洗菜池剩下的三分之二的此刻也就是没用。那么洗菜池被我们用到的这三分之一,就被称为有之以为利;而洗菜池没有被用到的三分之二,就成了无之以为用。那我们能说只要洗菜池用到的这三分之一,把洗菜池其他的三分之二都当作无用给丢弃吗,很显然不能!
从喝水说起,我们平时在用水杯喝水的时候,也就只有玻璃杯的内胆能够盛满水,可是水杯的外侧和把手并不能盛水。这个时候整个水杯对于我们而言,有用的部分也就只是水杯的内胆,而水杯的外壁和把手此刻并没用。那么水杯用来盛水的内胆,就被称为有之以为利;而水杯的外壁和把手,就成了无之以为用。那我们能说只要水杯内胆,把水杯其他的组成部分都当作无用给丢弃吗,很显然不能!
从如厕说起,我们平日里在上厕所解大手的时候,当我们解完大手用手纸擦屁股时,一张巴掌大的手纸,实际上能够被我们用到的地方也就是手纸中心的那个指甲大小的区域。这个时候巴掌大的手纸对于我们而言,有用的部分也就是那手纸中心指甲盖大小的区域,而其他的区域此刻也就是没用。那么巴掌大的手纸被我们用到的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就被称为有之以为利;而巴掌大的手纸没有被用到的地方,就成了无之以为用。那我们能说只要指甲盖大小的区域的手纸擦屁股,把其他剩余的区域都当作无用给丢弃吗,很显然不能!
从睡觉说起,别看我们住的房子有多大平米,自己家里买的床有多大,实际上我们每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身体也就只占了一尺宽。这个时候面积再大的床对于我们而言,有用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睡觉的时候身体占着的一尺宽,而其他的区域此刻也就是没用。那么整张床被我们身体占到的这一尺宽的地方,就被称为有之以为利;而整张床没有被我们身体占到的地方,就成了无之以为用。那我们能说只要这一尺宽的床睡觉,把其他的剩余的区域都当作无用给丢弃吗,很显然也不能!
其实还可以再举一个我们人类在生活中非常容易见到的例子,那就是每座城市里基本上都会多多少少的有几座桥梁,而每座桥梁的两侧也都会加装防护栏。
可很多人在经过大桥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扶着大桥两侧的栏杆走,这个时候大桥两侧的栏杆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多余,也可以被称之为无之以为用;虽然说人们在经过大桥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扶着两侧的栏杆经过大桥,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大桥两侧的栏杆就修的多余!因为大桥的栏杆在有形之中给予了行人足够多的安全保障,让人们的心里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此时大桥的栏杆就该被称为有之以为利!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不难发现庄子提出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其实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大智慧!万丈高楼平地起,纯粹的空中楼阁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凡事都会遵循着自然规律,有因必有果。生活中看似无用的事情,实则不然!谁也不能一口就能吃成一个大胖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走完一百步才能抵达终点,那么之前的99步,谁又敢大言不惭的说没有用呢?
老子也曾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何为乎?何治乎?何言乎?何争乎?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各得其所生,各得其所行。故曰:无为之为,方为大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有之有,方为大有;无得之得,方为大得”。这就说明从古代开始,我们国家的仁人志士就已经对天地万物、因果循环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