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内卷”“鸡娃”似乎已成为教育的高频词。
面对教育的内卷,除了少数比较“佛系”的父母,很少有父母能真正沉得住气,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形式的“鸡娃”。
很多老母亲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超前超纲教育”“报N个补习班兴趣班”,她们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跑到同龄人的前头。
盲目的“鸡娃”,真的就能让孩子赢在未来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实践中来看,“鸡娃”给孩子发展带来的隐患不小,其实已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红利。
我自己也是为人父母者,和普天之下的父母一样感同身受,也希望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但培养孩子不能因为我们错误的判断,而走偏了方向,否则孩子将成为父母错误教育的牺牲品。
在教育孩子上,我的做法是,既不“佛系”,也不“鸡娃”,更注重做好各种教育的平衡。
01 帮孩子平衡好当下和长远的发展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问题。
举例来说,“超前超纲教育”这件事到底可不可以去做?
我们判断的简单依据就是:做这件事,是更利于孩子当下的发展?还是更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
以常见的“超前超纲教育”来说,很显然,它能让孩子在当下(短期之内)获得某些优势,比如,在幼儿园提前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就拥有这方面的成绩优势。
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种优势往往用不了几年就会消失殆尽。
因此,“超前超纲教育”这件事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不要轻易去尝试。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目光长远,才不会让孩子在将来走了弯路。
可遗憾的是,在“鸡娃”的道路上,不少孩子已经付出了提前透支未来的代价。
我朋友家的孩子,曾经是全家人的骄傲,在小学阶段各科成绩都不错,可这些“优秀”成绩的背后,却是各种“超前教育”换来的。
客观来说,朋友家孩子因为提前学过高一级的课程,所以在短期之内,他的成绩超过了很多的同龄人,可同时他的学习兴趣却日渐消退。
后来到了初中,之前“抢跑”的优势渐渐消失了,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把学习兴趣培养好,孩子在初一就开始有了厌学的迹象,而且后面越来越严重。
父母呵护和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等,远比单纯性的抢跑要重要得多,这有利于促使孩子保持终身的学习力。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孩子抢跑,而是要帮孩子平衡好当下和长远的发展。
这种平衡,既能兼顾到孩子在当下成就感的获得,又能兼顾到孩子长远的实质性发展,让他们走得更远。
02 帮孩子平衡好兴趣和学业的发展孩子的兴趣发展和学业发展哪个重要?
比如,我的一位家长朋友最近就在纠结这个问题:是要举全家之力发展孩子的音乐兴趣,还是先把学业抓好。
我的看法是,无论是兴趣发展还是学业发展,它们都很重要。不能为了兴趣培养而放弃了学业,也不能为了学业而放弃了兴趣培养。
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帮孩子平衡好兴趣和学业的发展。
使孩子既能深耕自己的兴趣项目,又不耽误学业。
比如,我的女儿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和写作,我在这方面就全力支持和鼓励她,促使她在阅读写作方面获得很大的发展,阅读写作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同龄人。
同时,我也不断激励孩子认真钻研功课,把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也迁移到各门学科上,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03 帮孩子平衡好学习目标的“高与低”现实中有不少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如何。
父母在给孩子设立学习目标之时,不能一味地对孩子施加过高的目标要求,必须要考虑到孩子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现有的实际水平;二是孩子潜在的发展水平。然后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没有这个平衡点,父母长期对孩子施加过高的要求,很可能就会压垮我们的孩子,最终将把孩子逼成了厌学。
04 帮孩子平衡好“学与玩”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
“学与玩”是每个孩子都将面临到的选择问题。
在“学与玩”方面,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过度鸡娃,舍不得放手让孩子去玩;还有一种是过度佛系,完全放任孩子去玩。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针对“学与玩”,做父母的不能厚此薄彼,要帮助孩子平衡好“学与玩”,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对小学生来说,“玩”和“学”一样,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度的玩,能够帮孩子缓解学习压力,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面对“内卷”和“鸡娃”的无形压力,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抉择力。
孩子的成长之路如此漫长,我们不能在刚启程的时候,就过度透支,把孩子所有的能量都给耗尽了,导致他们跑不动了。
真正厉害的父母,既不佛系也不鸡娃,而是善于做好以上四个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个内心充盈、独立自主的优秀孩子。
不提前学 。。。你应该先要求现在的小学老师 讲课耐心点 现在很多老师都是一笔带过 不提前学 在课堂上那就是听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