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
所以很多时候的“躲得起”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更多的时候它确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躲得起是人生的人生的智慧,躲未必是一件坏事,不是所有的事情去争取就一定值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人处世座右铭中可能是用的最多的,不可否认,它是人情世故的最智慧的的表达。
惹不起,躲得起▲
退一步,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余地。你听说过"垃圾人定律"吗?
曾记否?十年前的当下,一位34岁外企海归精英开大奔在皇城根儿大悦城地库跟人为变道起争执,被对方乱刀砍死......世道真得很恐怖,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女的,不要仗着爱人人高马大就随意滋事,悲剧往往就是一念之差,退一步海阔天空。“躲”不只是做人的方法,更是做人的智慧。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人多爱热闹,渴望热闹,趋向热闹,但再爱热闹的人也有需要好好躲着的时候。
不难看到下班驱车回家的人,到家了,总先不回家,独自躲在车里呆坐,一坐就是大半个钟头,下车前还须深吸一口气才能有下车的力气。不难看见放学的孩子在小区楼下来来回回行走晃荡,一个午后过去了,天也黑了,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世人多爱热闹,渴望热闹,趋向热闹▲
一座城市好躲的地方不多,但厕所好躲,图书馆好躲,楼梯口好躲,公园呢,只要不受蚊虫叮咬,勉强亦可列为好躲之处。
除此之外,咖啡馆或食阁或购物中心未必便是好躲之所在,这些去处皆要求人们消费,好躲的地方已经难觅,倘若还须掏钱才能换得匿身之所,便不是最理想的好躲之处了;且这些地方又无法让人躲得太久,时间到了,人便无所遁形了,叫人躲得如此战战兢兢,怎么还能算是“好躲之处”?
躲得如此战战兢兢▲
每个孩子必然都曾在自己的桌底下、床底下、衣柜里、橱柜后面躲过。
且绝非因恐惧而躲,而是为了享受独处时难能可贵的自由。在方寸之间躲着,享受一个人的自由时光,可谓之“躲”,或谓之“藏”,或谓之“避”,然更像是“觅”—— 因为自由难得,须要寻之觅之。
每个孩子曾在衣柜里躲着▲
孩童时期读的好些故事皆提到树屋。
玩耍的孩子们在树上建木屋,他们在木屋里嬉耍玩闹、读书睡觉,每每在里头耗上大半天的时光,直到被大人们叫去吃晚餐为止。漫画《凯文的幻虎世界》里的凯文与霍布斯虎就常常在木屋里嬉闹。直到现在我依然会幻想,倘若能拥有自己的树屋,用来躲,那多好。
漫画《凯文的幻虎世界》▲
挪威籍的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Dahl,1916-1990年)有一间小木屋。
小木屋离他的房子不远,他总在小木屋里书写创作。他每日的行程惬意得很:吃完早餐,走出房子,步行到小木屋,小木屋里头有桌子椅子,有文具和纸张,他会花大半天坐在桌前刨铅笔,摊开纸张,慢慢书写…… 每一个创作者必然都会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一间木屋,让人躲在其中,太让人向往了。
挪威籍的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
善躲的古人,有魏晋年间的竹林七贤,有王维。
竹林七贤的“躲”,是不得不为的行径,叫人唏嘘。唐代诗人王维懂得如何仅仅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知晓周遭行人之动态而叫人见不着他。他亦懂得如何将自己藏得隐蔽,藏得即使与路人距离相近得可以听见他们的说话声也丝毫不露行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真正的躲,并非见人就避,像王维那般,躲得独他知人而人皆不知他,已是境界。此君善躲,乃古往今来“躲猫猫”达人也。
魏晋年间的竹林七贤▲
懂得躲,便懂得如何静心。
躲,为了找回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世界愈发纷扰,容易教人迷失。为了寻回自己,应每天留点时间躲一躲。
善躲的人,随时都能躲,能在众目睽睽之中藏身匿迹,且无人会发觉此人已消失。善躲的人只须起心动念,便可穿梭至无人可去之地。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列子还须御风而行,他们只须启动想象,便可翱翔—— 授课时,孩子们目光呆滞了,神游太虚了,便知道,他们躲了......
道家圣地——老君山▲
躲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躲”,而是难得“糊涂”。
岁月是一首歌,哆来咪发唆,哼了,醉了;生活是一道菜,苦辣酸甜咸,品了,叹了;人生是一场戏,生旦净末丑,唱了,醒了。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人生之事岂能尽如我意,哭笑皆由人,悲喜自己定。
往往你身不由己,是“躲”不过的。其实吧,没心没肺的活着,似懂非懂的看着,糊里糊涂的过着,半睡半睁的眯着,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行着,挺好。
大隐隐于市▲
世人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之说,
其实与山关系不太大,却与看山人的个人修为、胸怀、眼光、境界有关。看山是山,或者看名利是名利,人人能看山不是山,或者看财富不是财富,则需要独到的眼光,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开掘,有所创造,自然非人人可为。至于能够“看山还是山”,肯遵循天地间的大道和规律回归原点,肯于热闹之后欣然归于安静,肯富贵之后肯欣然返身于清寂,肯功成之后明智地身退之人,在这世间当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难得,保持自我,立足于世,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深藏于人海,藏器于身。既要“躲”在茫茫人海,又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老子的道家文化——道法自然吧!
《反招隐诗》魏晋·王康琚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放神青云外,绝迹穷山里。鹍鸡先晨鸣,哀风迎夜起。
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
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