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陆路不发达的年代,一条运河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我没有夸张,就比如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它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亚洲与欧洲间最短的海上航线,1869年通航,极大缩短了欧洲与亚洲、太平洋的航运距离,现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埃及也因此挣的盆满钵满。

还有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其长度约81.3公里,它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1914年通航,采用船闸系统调节水位,极大缩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间的航程,现为全球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

当然,不得不提及的还有我国那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水道,全长约1794公里,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跨中国大地,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长的人工运河。
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精心开凿与修缮,至隋朝时终于实现了全线贯通,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路交通干线。

它北起繁华的京城北京,南至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杭州,不仅串联起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五大水系,更在古代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文化的交融。
如今,京杭大运河更是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那么放在高铁如此发达的当今,开通运河还有必要么?那广西的平陆运河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广西挨着北部湾,按说区位条件挺不错,可现实是:广西的江河大多是西北往东南流的,最后都汇到广东珠江口入海。这就尴尬了——广西内河航运和沿海港口根本连不上,河海联运根本玩不转。

所以,平陆运河就来了,它一头连着南宁的西津库区,一头直通钦州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目的就是打通内河和海洋的“任督二脉”。虽然运河不长,但建设过程却遍布荆棘。平陆运河主要分为四个区段:
1. 沙坪河段:从平塘江口至沙坪河。
2. 分水岭段:从沙坪河与钦江支流旧州江汇合处开始。
3. 钦江干流段:沿钦江南下。
4. 入海口段:最后接入北部湾钦州港海域。

我们都知道,广西这地方,山多、坡陡,运河得挖穿不少山头,光土石方就要挖3.39亿立方米,工程量跟三峡工程有得一拼。而且,西江和北部湾的水位落差大,得建好几个船闸,比如马道、企石、青年这些枢纽,才能让船平稳通行。

项目整体预估投资规模庞大,达到727亿元人民币。尽管面临工程量浩大、资金投入高昂的挑战,平陆运河项目仍按既定时间表稳步推进,于2022年8月28日正式启动建设。
目前,项目中的关键节点工程——平陆运河沙井钦江大桥正加速施工。截至4月6日的数据统计显示,该项目已累计完成形象投资521亿元,相当于总预算的71.6%。根据项目规划,总建设周期为52个月,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其实平陆运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破解内河航运与沿海港口联结性不足。平陆运河的建设将直接打通西江流域与北部湾的江海联运通道,使广西内河货物无需绕道珠三角,即可直通出海口,大幅缩短航运距离,降低物流成本。
运河的开通将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集聚和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例如,运河沿线将形成新的产业带,吸引制造业、物流业、临港工业等集聚,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还有就是成本优势,水运成本显著低于铁路和公路运输。一般来说,水运吨公里平均运费约为铁路的1/4、公路的1/15。例如,一艘万吨级货船的载重量相当于100节火车车厢或400辆大型卡车。通过运河联通工程,可在区域重构一条低成本、大运能的交通大动脉。以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为例,相比公路运输,依托该段运河运输到上海的成本可节省70%—80%,一年为客户节省2.4亿元。

还有一点是运能优势。水运具有运能大的特点,适合煤炭、钢铁、工业产品等大宗货物运输。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大宗货物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水运能够满足这种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需求。
尽管高铁在客运方面具有速度快、准时性高等优势,但在货运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这条运河的建设,将给广西带来前所未有的运输效率提升。原本从南宁市到北部湾的航程,不仅漫长,而且成本高昂。想象一下,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运输,现在通过这条运河,航程能够缩短,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对于依赖水运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进出口贸易,竞争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而对于那些跨境贸易的企业而言,运河的开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不仅仅是为了便利广西本地的运输,更是为了让整个西南、西北地区融入到更广阔的经济合作之中。它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环,推动着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便捷的通道,能够让中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提升国家的全球竞争力。

每一项重大投资背后,都是一次冒险。正如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选择一样,平陆运河的建设,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风险的过程。而它带来的回报,也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显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运河的开通,将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未来,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