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年头申奥,别提多憋屈了。1993年,当时中国第一次站到国际舞台上喊着要办2000年的夏季奥运会。本以为这事儿板上钉钉了,但谁想到最后一轮投票竟然输给了悉尼,就差两票。这场面子上的小挫折背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故事啊,尤其是中朝关系这个坎儿,绕不过去。
说起中朝关系,那得从建国初期聊起。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全世界对咱还挺冷眼相看的,这时候隔壁的朝鲜就跑来交朋友。抗美援朝的时候,中方真是掏心掏肺地帮忙,不仅派志愿军,还在经济和技术支持上下了大本钱。你想,一起扛过枪、共过命,这感情铁不铁?当然铁。但人嘛,哪有永远处得好的。从六十年代开始,中苏闹矛盾,中国内部也搞运动,对外这一块自然顾不上那么多,于是跟北边的小伙伴联系少了一些。不过,说句实话,该合作还是合作,比如涉及主权、安全的问题,两家立场一致,该出手就出手。
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好像什么都变味儿了。中国这边改革开放,大门敞开着迎接西方,而意识形态呢,自然和老邻居不太同步。另外,还有个关键节点,就是1992年中国跟韩国建交哎呦喂,这可是捅破天的大事儿。在平壤看来,你这是直接拉偏架啊,把我们孤零零晾一边。所以呢,那几年中朝之间气氛有点僵,也难怪有人猜测,北京申奥失败是不是跟这些事沾边?
咱先看看当时北京为什么这么拼命要办奥运会吧。一方面,是希望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借体育外交扩大国际朋友圈,再加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硬件条件摆在那,多好的机会!但问题来了,对手悉尼也不是吃素的,人家软硬兼施拉选票,还玩了一套高规格宴请策略。据说,有些代表被伺候得舒舒服服,然后投票的时候顺理成章就偏向澳大利亚。而且西方国家也没闲着,总是在人权议题上挑刺,说白了就是不给北京露脸的机会。
再说回那致命的两张弃权票。有传言称,一个埃及代表因健康原因缺席,一个保加利亚代表因为国内乱局撤销资格。如果他们能按计划参与投票,会不会结果不同?没人知道答案。但坊间却流传一个版本:是不是某些国家或者地区暗戳戳地影响其他成员,让一些原本倾向于支持北京的人选择放弃表态?甚至还有更大胆的揣测,说北边老友可能也使点绊子毕竟大家最近关系紧张嘛。不过我个人觉得吧,这种阴谋论听听算了,因为根本没有证据呀。
其实讲道理,北京输了并非完全意料之外。一方面经验不足,加之舆论环境复杂;另一方面确实低估了一些幕后较量。然而,中国这次很聪明,没有把责任往别人身上一甩完事,更没有因此对任何盟友翻脸,而是埋头总结教训,为下一次冲击做准备。这种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可以看作是一种大智慧吧。不信你看,仅仅八年之后,北京卷土重来,以绝对优势拿下2008年的举办权,那场盛大的开幕式震撼全球,也彻底让质疑者闭嘴。
至于中朝关系,其实后来慢慢修复不少。这么多年过去,两国依旧保持一种若即若离却又互相需要的状态。这说明什么?说明所谓兄弟情谊虽然经历风雨,但只要利益契合,就还能继续走下去。当然啦,如果真把这种复杂微妙归结成单纯好坏,我只能摇摇头表示幼稚。试问哪个国家之间能一直甜甜蜜蜜毫无嫌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