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乾隆的高超帝王术:鄂尔泰和张廷玉两大元老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艺术手工艺品坊 2025-01-17 14:44:16

青年乾隆的高超帝王术:鄂尔泰和张廷玉两大元老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康雍之际群雄逐鹿起

康雍盛世之后,二十五岁继位的乾隆帝迎来了一场考验帝王术的巨大挑战。一边是执掌军政大权的满洲权贵鄂尔泰,一边是把持朝政的汉臣领袖张廷玉,这两位雍正朝的顾命大臣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年轻的乾隆帝面对这对势均力敌的政坛巨头,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政治智慧。他巧妙运用平衡之术,在两派间周旋,暗中培植亲信势力,静待时机。最终,这位年轻天子成功将两大元老玩弄于股掌之中:先是借张党之力铲除跋扈的鄂尔泰,待鄂党覆灭后,又借故除去老谋深算的张廷玉。十余年后,这场朝堂大戏以乾隆独掌乾纲、两党轰然倒台而告终,年轻帝王的权术修为已臻化境。

清朝中期,两位政治巨头的崛起为朝廷增添了不少戏剧性。满洲镶蓝旗人鄂尔泰出身世家,祖上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父祖皆为朝廷重臣。

六岁入学的鄂尔泰展现出过人天赋,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但在康熙年间,他的仕途却一直原地踏步,直到雍正继位后才迎来转机。

1723年,鄂尔泰被提拔为江苏布政使,此后便开启了火箭般的升迁之路。短短两年内,他从广西巡抚到云南巡抚,再到统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政务。

在西南边陲,鄂尔泰主持改土归流,使中央政权取代少数民族土司直接管理边疆。这项功绩让他于1727年担任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1732年,鄂尔泰被召回京城,任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首辅之位,完成了从地方督抚到中央重臣的华丽转身。而与他分庭抗礼的张廷玉则是另一番景象。

张廷玉出身安徽桐城名门,父亲张英曾任文华殿大学士。他28岁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职,以过人的文才和缜密的心思得到康熙赏识。

在康熙朝,张廷玉一步步晋升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雍正登基后,他更是成为皇帝最倚重的人臣,每日处理大量谕旨。

从1723年到1728年,张廷玉连连升迁,先后担任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29年雍正设立军机处,他与怡亲王胤祥共同出任军机大臣。

这两位政坛巨擘所代表的力量截然不同:鄂尔泰得到满洲军政贵族和地方督抚的支持,张廷玉则是汉族文官集团和六部翰林的领袖。权力的争夺使他们渐行渐远。

在雍正朝后期,二人的关系已经恶化到"往往竟日不交一语"的地步。表面上相安无事,暗地里却各自结党营私,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较量积蓄力量。

初登大宝显帝王权术道

雍正驾崩时的秘密立储,让二十五岁的乾隆措手不及。这位年轻的帝王面对朝中两大派系的较量,不得不在鄂张之间周旋。

乾隆深知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于是开始在两党之间施展平衡之术。在没有培植起自己的亲信班底前,他需要借助这两股力量稳固朝政。

张党成员刑部尚书张照看准时机,上疏指责鄂尔泰在改土归流中的过失。这份奏折矛头直指鄂尔泰治理西南边疆时选拔流官不当,导致地方骚乱。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乾隆展现出高超的应对之道。他不仅对张照进行严厉斥责,更是将其革职下狱,展现出维护改土归流政策的坚定立场。

鄂尔泰见势大好,立即派心腹张广泗前往贵州,继续推进苗疆事务。张广泗抵达后,立即开始收集罪证,大肆弹劾张照。

然而乾隆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非但没有继续打压张照,反而将其释放,恢复原职。这一举动让鄂党上下大跌眼镜,也让张党重获信心。

借着处理张照案件的机会,乾隆向朝野展示了他的权力意志。通过对张照的关押与释放,他让两党明白,想要压倒对方就必须依靠皇帝的支持。

乾隆时不时敲打两位大臣,并在朝堂上警告群臣严禁结党。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权威日益彰显,朝中官员开始逐渐远离鄂张两党。

这个过程中,乾隆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亲信骨干。讷亲的崛起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位新贵很快接替鄂尔泰成为军机大臣。

1738年,乾隆觉得时机已到,开始改变策略。他经常在处理奏章时,点名批评鄂尔泰的过失,同时对张廷玉的工作给予肯定。

在一次朝会上,乾隆更是当众指出鄂尔泰在细节上不如张廷玉。这番话让鄂尔泰脸上挂不住,大汗淋漓地站在朝堂之上。

这是乾隆登基以来第一次公开批评辅政大臣,打破了此前的平衡态势。鄂尔泰在与张廷玉的较量中开始节节败退,甚至有失宠的迹象。

不甘失败的鄂党决定寻找机会反扑。1741年,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葬礼,成为他们找到的突破口。

工部凿匠俞君弼去世,他的女婿许秉义与内阁学士许王猷是同族,而许王猷又是张廷玉的门生。葬礼当天,张廷玉和众多门生都送了帖子,许秉义也给这些官员回了大礼。

鄂党抓住这个机会,由左副都御史仲永檀向乾隆上疏,弹劾张党借机收受贿赂。张党迅速还击,吴士功上疏揭发湖广总督史贻直五大罪状。

眼看党争升级,乾隆将吴士功的奏折压下。但折子的内容很快就在朝廷传开,这让乾隆意识到党争已经渗透到了军机处这样的核心机构。

经过调查,泄密的正是仲永檀,他将密折内容透露给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这个发现让乾隆看清了鄂党势力的庞大,也坚定了他铲除鄂党的决心。

夺权杀局暗藏退休请辞

乾隆借密折泄露案出手,直接将仲永檀革职下狱。接着,他把鄂容安从军机处除名,最后召见鄂尔泰,当面怒斥他的不当行为。

对年过六旬的鄂尔泰来说,这一连串打击让他失去了继续斗争的勇气。他对政务已感力不从心,此番风波后更是彻底失去了昔日的锋芒。

张党见鄂尔泰倒台,立即出手落井下石,要求严惩仲永檀、鄂容安和鄂尔泰三人。乾隆却在这个时刻再次施展平衡之术,对鄂容安仅作轻罚,对鄂尔泰更是不予追究。

1745年,饱受打击的鄂尔泰带着满腹心事离开人世。随着这位满洲权贵的辞世,盘踞朝堂多年的鄂党也轰然倒塌。

张党上下一片欢腾,以为从此可以把持朝政。但乾隆已经开始布局下一步棋,他提拔年仅三十多岁的讷亲为军机大臣,并且规定在内阁行走时,讷亲的名字要排在张廷玉前面。

七十二岁的张廷玉看着这位小他几十岁的讷亲排在自己前面,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现实。讷亲本人也对这个安排感到不安。

1748年,张廷玉看清局势,主动上疏请求退休。乾隆却以张廷玉受两朝厚恩,且将来要配享太庙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1749年冬天,年迈体衰的张廷玉再次递交退休奏疏。这一次,乾隆终于应允。但张廷玉又请求乾隆出具凭证,承诺遵守雍正关于他配享太庙的遗命。

次日,张廷玉派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这个决定激怒了乾隆,他认为张廷玉身为臣子,不亲自来谢恩是大不敬。

皇帝下令要张廷玉明白回奏。但张廷玉还未等到旨意就来到宫中谢恩,这个举动让乾隆找到了最后的发难契机。

经查,张廷玉的门生、军机大臣汪由敦向他泄露了谕旨内容。乾隆当即下令剥夺张廷玉的官爵,并取消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1750年,皇长子永璜去世,张廷玉作为永璜的老师不但没有表达哀思,反而再次请求归乡。乾隆大为光火,命令张廷玉自审是否有资格配享太庙。

这场政治风波中,张廷玉的名誉扫地。乾隆更是下令收回雍正和自己赐给张廷玉的所有财物宝器,并对他进行严厉斥责。

张党的其他成员见势不妙,纷纷改换门庭,这个盘踞朝堂的庞大集团就此分崩离析。1755年,张廷玉在家中抱憾而终。

乾隆最终念在雍正遗诏,还是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至此,这场延续数十年的朝堂党争落下帷幕,年轻的皇帝终于实现了大权独揽的目标。

掌控乾纲权谋终有成

鄂张两党的覆灭,标志着清朝一个重要时期的结束。这场持续近二十年的党争,从雍正中期一直延续到乾隆初期,是清朝中期规模最大、跨度最久的政治斗争。

乾隆通过这场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从二十五岁继位时的年轻帝王,到最终成为独揽大权的君主,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

这场政治博弈中,乾隆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深谙帝王术,懂得在两大党派之间寻找平衡点,既不让任何一方坐大,又能借力打力。

在对付鄂尔泰时,乾隆先是利用张党的力量进行牵制。等到时机成熟,他又借助密折泄露案,一举打垮了这位满洲权贵。

对付张廷玉时,乾隆则采取了更为迂回的策略。他扶植讷亲这样的新贵,打击张廷玉的威望,再利用退休请辞的机会,彻底瓦解了张党势力。

这场党争的结果,使乾隆朝形成了不同于康雍的政治格局。在此之后,再没有任何大臣敢于结党营私,朝廷上下都明白了皇权的威严。

通过这场较量,乾隆还培养出一批忠于自己的新贵。这些人不依附于任何党派,只对皇帝负责,成为他统治朝廷的得力助手。

乾隆的成功不仅在于铲除了两大党派,更在于他掌握了权力的分寸。他既不会轻易放过对手,又懂得适时示好,让朝臣们既敬且畏。

鄂尔泰的悲剧性结局,让满洲贵族明白了皇权的重要性。即便是出身八旗,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不能逾越君臣之分。

张廷玉的下场,则给汉族官僚敲响了警钟。再强大的党派,再显赫的地位,在皇权面前都不堪一击。

这场党争的终结,为乾隆的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此后的六十年,他将这个帝国推向了最鼎盛的时期。

从历史的角度看,乾隆对党争的处理堪称典范。他既没有像明朝那样让党争失控,也没有像其他王朝那样造成大规模流血。

乾隆继承了康雍两朝的政治遗产,又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统治方式。他以柔克刚,以智取胜,展现出一个成熟君主的政治智慧。

这场斗争也改变了清朝的政治生态。此后的大臣们不再敢于形成独立的政治团体,朝廷上下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架构。

历史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既有其优点也有其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年轻的乾隆在这场权力较量中展现出的政治才能,足以让后人惊叹。

0 阅读:0
艺术手工艺品坊

艺术手工艺品坊

艺术手工艺品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