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得
编辑|晓得
21世纪初,无数科研人员“彻夜难眠”。
因为希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崛起,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赶超欧美的梦。但核心技术却被西方国家牢牢掌握,我们只能被他们“掐着脖子”。
这时,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初中毕业生,却将这一困境打破,国家立刻奖励了800万元给他。
那么,他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打破困境的?
那么努力,有必要吗?
1999年,洪家光在沈阳的一个车间里和一堆陈旧机器面面相觑。
他原以为,成为发动机厂的员工,会见证许多高端机器,却直接被眼前的这番景象“震撼”住了。
坑洼不平的路面,斑驳的墙壁和老旧机器,一切都和他的想象大相径庭,而他每月的工资,也只有180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洪家光很苦恼,看来“他还仍需努力”。即使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应给自己创造希望。
于是,洪家光在自我攻略中重新燃起了斗志,他利用自己所有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可每天穿梭在各个机床车间的他,在同事们的眼里却有些“不正常”!他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在钻研,好像他的生活除了刻苦努力,便再无其他。
为了能够掌握更加高深的技术,洪家光费尽心思找到了孟宪新,想要拜他为师。
孟宪新十分不解,他不认识洪家光,跟他也不是一个车间的工人,他不明白洪家光为什么会找到他。
洪家光说,孟宪新是全国劳模,他相信他的能力。
为了让孟宪新答应自己的请求,洪家光连着十来天都去找孟宪新献殷勤,主动做起了他的助手。
在做助手的过程中,洪家光再次被孟宪新的优秀所折服。
他说:
“切削内螺纹,一般工人加工车床工作速度只能开到600转每分钟,快了就会直接打刀,可孟师傅加工时每分钟开到1200转还不用反转退刀。”
“我当时真的是惊呆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拜师的信念!”
在他的坚持下,孟宪新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他。
有人说,那么努力,有必要吗?
有必要,因为机会从来都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两微米!超越普通车床极限精度!!!
2002年春节前夕,公司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制作发动机核心叶片的修正工具。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发动的叶片更是重中之重,核心叶片更是要十分精确,稍有不慎便会机毁人亡。
所以这项任务不仅十分艰巨,而且不容有失。
所有的尺寸公差都要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比人的发丝还要细上20倍,整个公司只有一位刘姓师傅掌握这项技术,可这位师傅偏偏生病住院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要是等到这位师傅出院再制作,就太迟了。
于是,洪家光勇敢的站了出来,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
而后,他按照刘师傅说的方法加工零件,开始的时候斗志昂扬,十分自信,可做了十几个小时的成品,竟没有一个达到要求。
这可不行,他心烦意乱,彻夜未眠。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加工方法,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工作,饿了就吃随身带着的大饼。
终于在10天之内把别人好几年才能学会的技术给学会了。
后来,洪家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那一年,他才三十出头。
这已经很厉害了,可他却还觉得不够。
于是他开始承接精密加工任务,在业务时间琢磨“研制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虽然大家都认可他的技术,但在科研这方面,却没多少人觉得他能够成功。
大家都觉得,作为一个产业工人,把领导交给自己的活干好比啥都重要,发明创造和技术研发,应该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来做。
可洪家光偏不。
他不停的攻读相关内容的书籍,请教了许多这方面的专家,奋斗了五年时间,经过了近两千次尝试,终于成功给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
他研发出了成熟的叶片滚轮磨削技术,最精的尺寸可以做到两微米,超越普通车床设计的极限精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毛头小子到高级工程师,他的努力,与坎坷的童年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洪家光“发明”的移动图书馆
1978年,洪家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便和家里人一起下地干活,减轻父母的负担。
因为家里穷,从小到大,他都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
在炎热的夏天,其他孩子喝汽水、吃冰棍儿,无忧无虑,洪家光却要帮着母亲推垃圾,在令人作呕的腐臭味中,他欺骗自己,冰棍儿一点也不好吃!
在寒冷的冬天,别人家的孩子围坐在暖乱旁,沉浸在温暖中做着作业,洪家光却仍要帮着母亲推垃圾车。
冬天的垃圾车,没有浓重的腐臭味,却是刺骨的冰凉,他只能继续欺骗自己,运动过后大汗一场,肯定比炭火要暖的多。
知识改变命运,洪家光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里,他推够了垃圾车,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也经历同样的童年,所以只有加倍努力。
在学校,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然而,残酷的现实可不会管你是不是比别人付出的多,它向来随心所欲。
初中毕业之后,洪家光喜滋滋的和家里人展示自己的成绩,他即将要成为一名高中生了,家里其他的孩子都替他感到高兴。
母亲把洪家光单独叫了出去,她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连着几次都没发出声音。洪家光看出了母亲的窘迫,开口问道:
“咋了妈?有话直说。”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还挂着笑。
母亲犹豫再三,还是张了口:“家光啊,咱能不能不上高中了?”
洪家光一怔,随即想到了什么,而后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他说:
“行啊,我可以去上技校。”
听了他的话,母亲如释重负,转身离开了。她转身之后,洪家光的笑脸便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的嘴角。
他怎么会不想上高中呢?可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家里的情况了,上高中的学费,父母交不起。上了技校之后,他就能赚钱了,父母也不必那么辛苦。
父母生他养他,他不能只顾自己。
就这样,洪家光选择了一家技术学校就读。从家到学校,是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车辆颠簸晃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睡觉,但洪家光却选择在车上看书。
三年时间里,他将公交车当成了自己的移动图书馆,自学了四本技术书。
技校毕业后,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分配到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拜了孟宪新为师,开始了又一条钻研之路。
结语
他虽然只是初中学历,但却用自己是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何谓“大国工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做到了。
而见证了这一事迹的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将他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日后,中国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洪家光”,中华民族的脊梁也会因为他们而永远挺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