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给EV增长降温,让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受挫

南露聊国际 2023-09-15 07:31:01
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感受到电动汽车(EV)行业启动姗姗来迟的痛苦。 政府通过多年的慷慨补贴,现在正努力控制已经飞快速度发展起来了的电动汽车产业,结果阻碍了它们进军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步伐。但是,由于消费者需求受到打击,而中国政府对生产许可证的严格规定仍在继续,有志进入市场的企业正被迫与获得许可证的制造商合作,或完全改变其商业计划。 Frost&Sullivan高级咨询总监Esun Xu说:"科技公司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面临着技术壁垒、财务要求、市场竞争、监管障碍和供应链管理等多重挑战,进入游戏的难度越来越大”。 最艰难的障碍是获得生产电动汽车所需的许可证。自2017年7月中国收紧规则以抑制产能过剩以来,中国仅发放了少量许可证,其中包括行业新军豪爵新能源汽车公司。 随后在2022年又进行了修改,要求电动汽车公司及其生产外包公司都必须拥有生产许可证,这使得想进入该行业的外来者更加困难。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实际上比这更难,因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个必须为生产许可证开绿灯的两个机构之一,一直在停止批准涉及将许可证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的交易。 就在各公司越来越多地寻求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以增强其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时,现在这种格局正在重塑。 上个月,滴滴全球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的合作,就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后者收购了滴滴的智能汽车开发部门,增强了滴滴的技术实力,双方将在明年推出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 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滴滴出行曾一度希望收购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股份以获得生产许可,但是,由于任何涉及许可转让的交易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前景都很渺茫,因此滴滴出行改变了做法。 狂热已然消退过去十年间,数十亿美元涌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从老牌汽车制造商到后起之秀,掀起了一股兼并、收购和推出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的浪潮。到2019年,当特斯拉交付第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时,中国已有约500家注册电动汽车制造商。 其中包括小鹏汽车和李想汽车,这两家公司都是规则收紧前通过交易获得了目标公司的生产许可。像蔚来这样的其他企业则选择将生产外包给国家支持的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当然,该集团已获准生产汽车。 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实力较弱的企业被挤出市场,狂热已让位于整合,留下的是破产、荒废的工厂和一地废弃的汽车。现在,只剩下大约100家制造商。 彭博情报公司分析师乔安娜-陈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制造商获得利润所需的规模更大,这对白手起家的人来说意味着多年的现金消耗。"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专注于自动驾驶、互联、移动服务,而不是进入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务,可能更有意义。" B计划集度是公司需要迅速适应的一个例子。这家由科技巨头百度和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支持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于2022年6月发布了概念版自动驾驶汽车,并计划于2023年量产。 但此后,集度从其官方微信账号上删除了所有与该计划相关的帖子。今年8月,吉利称已成立了另一个品牌"吉悦",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双方将以"吉悦"为品牌推出一款电动车,并计划于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吉悦发言人说,百度和吉利的机器人汽车战略合作由两部分组成,百度负责研发,吉利负责生产。该发言人表示,集度并未倒闭,其微信账号将根据调整后的功能发布新内容。 还有一些企业仍在努力维持他们的电动汽车梦想。 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试图通过与多点汽车合作卷土重来。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说,牛创公司由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一男于2018年创立,去年因难以获得许可证而停业,并在未交付一辆车的情况下向客户退还了押金。 最近几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这对组合的新型电动汽车,为生产扫清了障碍。 与此同时,由腾讯控股支持的罗克斯汽车正与北京汽车制造厂合作,以新品牌"杰狮01"生产一款SUV车型。另一位人士说,罗克斯汽车的支持者还有IDG资本和Coatue,在2022年初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罗克斯汽车的估值约为20亿美元。 后来者的挑战除了监管限制外,中国政府不再扶持汽车制造商,这使得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残酷。在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本地巨头比亚迪和特斯拉等重量级企业巩固其已经占据的主导地位。 智能手机巨头小米财大气粗,承诺在2024年前制造出自己的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下一个考验。 路透社上月援引未透露身份的消息来源报道称,小米公司在2021年承诺在10年内投资约100亿美元生产电动汽车,今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生产电动汽车,但是,仍在等待工信部的审批。据彭博新闻社去年8月报道,该公司可能仍需与北京汽车集团合作才能投产。 据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小米可能需要证明其与北京汽车的合作正在销售汽车,监管机构才能完全放行这家科技公司生产自己的汽车。小米正在北京建设自己的电动汽车工厂,并告诉投资者首批汽车将于明年初生产。 小米公司代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工信部也没有回复征求意见的传真。 尽管如此,仍有人持怀疑态度。彭博情报的Chen说:"随着大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加紧推出电动汽车,先发优势正在迅速消失,因此,后来者成功的机会更小”。 彭博社2023年09月08日
0 阅读:0

南露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