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怡
元朝至正年间,于天临路北境矗立着一座寻常小山。此山高度不过百米,周长仅约十来公里。因其与周边山脉相连,构筑成了南方一带的丘陵地貌,故而人们未曾单独为这小山冠名。然而就在这一年,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竟惊动了天临路城中的达官显贵!此乃何故?
原来,在这小山之上,栖居着一户姓黄的猎户人家。黄家育有一位聪慧少年。有一年,黄家少年随其父进山狩猎,竟遇一野猪发了疯似地追赶一穷酸秀才。黄父见此情形,当即张弓搭箭,一箭径直射穿野猪心脏。那秀才因遭野猪追赶而仓惶奔命,周身多处摔伤,亦受了些许惊吓。这黄父见猎得一头野猪,唯恐被人占了便宜,又生性不喜管闲事,便欲扛起野猪并呼唤其子离开此地。然而,黄家少年生性善良,执意不肯撇下那受伤的秀才。其父无奈,因担心家中独子一人留在这深山老林中会遭野猪侵害,遂将死猪草草掩藏于草木之间,而后背起那穷酸秀才归家安置。可未曾料想,这一幕竟被人瞧了去,待黄父归家安置好秀才再度来到山中找寻死猪时,却落了个空手而归。
黄父归家后,对此事喋喋不休,对那秀才更是毫无好脸色。那秀才自觉愧疚,当即向黄父表明自己有意收黄家少年为学生。黄父起初不为所动,然而当看到自家孩儿眼睛直勾勾地望向那秀才竹背箱里的书籍时,想到自家数代皆在这山中以打猎为生,靠山吃饭,倘若能培育出一个有学识的后人,一改这穷苦命运,总比在这山间浑浑噩噩混日子要好。于是,黄父当即应许。
而后的半年光阴中,那秀才便在黄家常住养伤,他将自己历经艰辛才购得的两本书中的文章皆倾囊传授于黄家少年。那少年亦勤勉好学,未几,便对书中内容熟稔于心、倒背如流,且还依书所志树立起匡扶社稷、解民倒悬的高远志向。此般情形,令那秀才亦深感惊诧。
不久之后,秀才身体康复遂辞别离去。临了,将那仅有的两本书籍赠予少年,并言若勤奋攻读,学业有成,考取秀才当无虞虑,还相约一年后定要去博取功名之类。那黄家少年自然应承下来,其后在天临路果真考取了秀才功名。怎奈家境贫寒,毫无财力再远赴湖北鄂州应试,终日随其父亲在山中徘徊,却再也未能邂逅野猪,猎得的仅是一些鸟雀以维持生计。
那黄家少年常对天长叹道:“吾虽有鸿鹄之志,空怀一腔热血……”,其父虽不明其言,但见自家孩子曾经天真烂漫,自打习了文章反倒郁郁不乐,遂懊悔不迭。未几,黄家少年因积忧成疾,壮志未展,英年早逝。
因是枉死,阳寿未尽,那黄家少年欲入阴司,却未被阎王收留。其灵魂于黄泉路上游荡,欲回转还阳之际。忽见一黄色水鸟,长颈,羽有黄白相间之色,似丹顶鹤却略有不同。但见,那水鸟鸣声洪亮,振翅高飞。黄家少年羡之,口中喃喃道:“若能如这水鸟一般翱翔九天,自己又何愁无钱财远赴鄂州应试?!”忽然之间,那水鸟似有感应,又似窥探到了这少年的悲戚之事,遂冲向少年幽魂所在,驮起他那轻飘飘的灵魂,一跃而起,径直往鄂州飞去。
黄家少年大喜过望,念及平生之志终有盼头,一路上与这水鸟谈笑风生、自言自语。那水鸟自是不能言语,唯以“喔!喔!”之声算作回应。一魂一鸟翱翔于九天之上,一路向北朝鄂州疾飞而去。
半途中所见的人间诸事,却令少年甚为震惊!有妄图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者;有为获蝇头小利,轻则贬低,重则滥杀旁人者;亦有身怀大才却被他人顶替,从而郁郁寡欢者;还有自私自利、不顾旁人生死者……诸般种种,触目惊心,使这少年那满腔扶国之志、解民倒悬之念深受冲击。遂心生矛盾,不知自己这般为国为民究竟所为何故,面对如此世间,他一人之力连自身命运都难以改变,又怎能改变这芸芸众生之念。于是不再多言,那水鸟似乎洞彻了少年所想,一魂一鸟,尚未飞抵鄂州,便半途折返。
自那以后,于天临路北境,黄家少年出生的那座小山之中,常有一只黄色水鸟出没。其颈修长如鹤,羽色黄白交织,鸣声洪亮。时而飞翔于小山周遭,却不愿远去;时而静静翘首立于水田之间,望着那些昆虫发呆,却不忍啄伤。终日仅守着这一方水土,晨昏鸣叫一刻钟,仿若在呼唤乡亲们早起;戴月之时又闻其鸣,似在唤乡亲归家。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数年。当地人皆觉奇异,遂将此情形禀报给了天临路的达鲁花赤。其后又引得元庭天临路一带的达官显贵们前来观瞧。久而久之,人们便将那水鸟称作黄鹄大仙,把那水鸟活动的小山命名为黄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