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唐朝为何在现在的韩国开战?

耀耀谈国际 2023-07-29 06:45:00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敬畏强者、鄙夷弱者”的国家,和他们讲仁义道德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民国戴季陶说过,“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

日本对我国曾经当过妾,也曾经当过贼,上下界限各有一场海战,其结果直接决定了日本对我国的态度。下限是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这已是家喻户晓。而上限相比于下限,知名度就小多了,这就是发生在唐朝的中日白江口之战。

甲午战争时的日本已开始拥抱西方的工业化,急需扩大土地和工业所需要的资源。而唐朝的日本(当时称倭国)还是一个基本封闭的封建国家,日本所能接触到的“世界”,也就是东亚、东北亚的“天下”。所以,日本和唐朝并没有战略结构上的矛盾,双方之所以能大打出手,是为了在朝鲜半岛上争夺势力范围。唐朝初期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部分,北部由高句丽控制,半岛东部是新罗,半岛西部是百济,半岛东南隔着对马海峡就是日本。当时,唐朝和日本交往不多,唐朝更在意的是消灭盘踞在我国东北和半岛北部的高句丽,这是隋唐之际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势力。

至于日本,半岛南部是日本经常跨海侵犯的目标,直到我国南北朝后期 (公元562年),入侵新国的日本军队被高句丽军队打回岛国,但野心并没有收敛。

半岛的三国演义愈演愈烈(高句丽严格来说不是半岛国家,只是控制半岛北部),由盖苏文控制的高句丽经常带着百济去打新罗。和唐朝关系好的新罗向唐高宗求救,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命大将苏定方率兵十万,跨海进攻百济,一战灭其国。百济人不甘亡国,他们立从日本回来的王子扶余丰为王,并攻打留守百济府城的唐朝大将刘仁愿。唐高宗再派大将刘仁轨(二刘不是兄弟)出征,又将百济暴打一顿。百济还是不服,扶余丰派人向日本求救 。早在此前几年,日本就已经做好了进入百济的准备,现在百济送来了机会,日本当然不会错过。日本出兵救百济,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唐军,地点在白江口,时间是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九月。

“宇宙第一大国”的韩国,其西南部有一条锦江,发源于全罗北道(首府全州),然后呈倒“n”状,曲曲折折在忠清南道和全罗北道的交界处汇入黄海。

锦江在唐朝时称为熊津江,而白江则是熊津江入海口附近的支流,白江也称白村江,所以这场海战有时也称为白村江之战。这场海战其实是唐、新罗与日本、高句丽、百济两方五国大战的南线战场,北线战场由唐朝和高句丽对峙,南线是唐朝联合新罗,百济联合日本。二刘在跨海在百济作战,觉得兵力不太够,就请唐高宗发兵。唐高宗当然知道百济之战的重要性,发山东诸州之兵七千人跨海直赴百济。有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唐朝在东北亚战场的名将很多都带个“仁”字,比如刘仁愿、刘 仁轨,此次带山东兵来的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以及几年后在灭高句丽之战大出风头的薛仁贵。

有了这七千援兵,二刘精神大振,立刻召开会议。大家认为应该先攻加林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附近),刘仁轨却认为此城险固,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宜投入太多的兵力,拖下去对唐军非常不利。

刘仁轨的意思是先攻百济残部盘踞的周留城,老郭说“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拿下此城,而群贼不足惧也。大家认可了这个计划,刘仁愿、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走陆路,刘仁轨率军走水路。水路的路线是从熊津江汇入 白江,然后与陆军一起进攻周留。而水军以及粮草船抵达白江口时,意外地发现了日本水军。《旧唐书·刘仁轨传》用的是“遇”,很显然不是双方事先约定在这里进行水战,真是相逢不如偶遇。

日本要成功救下百济,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歼灭唐军。日军一千多艘战舰汇于白江口,劣势是这些船只相对较小,而唐军的170艘多是大舰,汇在一起就是铜墙铁壁,日本战船反而处在劣势。

日军的办法是利用船只数量多的优势冲击唐军大舰,1000多艘小舰还冲不破170艘大舰?日本人的鸭子嘴很快就在实力面前被抽成了猪头肉。

唐舰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列开阵势,把数量多于自己的日本小舰围在水中。唐舰留给日舰的水域空间非常狭 长,日舰被困,无法自由行动,只能被动地玩起了“碰碰船”,自己把自己撞得天花乱坠。虽然日军战斗力很强,抡刀死战,但还是扛不过唐朝大舰的撞击,多数人落水而亡。这场白江口之战,唐舰和日舰打了四场 ,四战四捷,被唐舰烧掉的日舰就有四百多艘,火势漫天,“整个天空都被烧红了”,连海水也是红色的。

当然,海水之所以红,除了火,还有日本人的血。把复国希望都寄托在日军身上的百济王扶余丰见状,吓得屁滚尿流,连夜逃往高句丽避难。海战的惨败,让留守在周留城的日本陆军丢魂丧胆,知道不是大唐的对手,也是连夜撤退,狼狈回到日本。

唐军在白江口之战胜利后,对东北亚地缘格局的塑造是战略性的。首先,百济不复存在,高句丽在几年后也被唐朝消灭,而新罗则不断在朝鲜半岛做大,最终统一了朝鲜半岛。换句话说,现在朝鲜北部和朝鲜南部 (韩国)的前身——统一的朝鲜封建王朝,也诞生于白江口之战。顺序是金氏新罗国——王氏高丽——朝鲜李氏王朝——日本殖民朝鲜——朝鲜南北分裂。其次,白江口之战让日本人明白:唐朝的强大不是日本所能比的,此后不敢再轻易对中原王朝言战。

日本染指百济,其目的至少也要占领朝鲜半岛或半岛部分地区。因为没有和唐朝交过手,在救百济之前,日本对唐朝是存在一定轻视情绪的。此战后,日本人服了,或者是说被打怕了。白江口之战一年后,刘仁轨派人去日本,准备和日本修好,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日本以为唐朝准备渡海进攻日本,吓得赶紧在海防各处加强守卫。

服在哪里?或说是怕在哪里?唐朝的军事强大是建立于唐朝综合国力强大基础上的,制度、文化、经济、思想,都是世界顶级的。日本在这些方面和唐朝的差距太过悬殊,想通过几场战争就打败唐朝,无异于痴人说梦。日本认识到与唐朝的差距后,放低姿态,口服心服地向唐朝进行全面学习。

战前,日本也有遣唐人员,但一次只有一条船百余人,稀稀拉拉。战后,日本每次派的遣唐人员都有五六百人,坐着四艘大船浩浩荡荡赴唐,就是为了全方位学习大唐。

有人说“唐朝文化遗存在日本”,这话太过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日本文化确实有一股浓郁的唐风。白江村之战,堪称是古代日本的觉醒时刻,就像一千多年后,美国打开了日本国门一样。1853年,马休·佩里率领的美军舰队用坚船利炮让封闭一千多年的日本大开眼界,日本人震惊于现代化的威力。从此,日本开始抛弃承袭上千年的东方农耕文明,利用船小好调头(封建化思维相对较轻)的优势全面向西看,拜西方人为师。当日本完成工业化之后,通过血腥侵略掠夺亚洲资源,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发生于663年的白江口之战的胜利,让中原王朝的对倭战略享受了长达1231年的地缘红利。即使有元世祖两次东征日本的失利,明朝倭寇的猖獗,从整体上说,日本对中原王朝依然是畏服的。直到1894年,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大清北洋水师的悲剧性覆没。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的悲壮沉没,实际上是数千年中原农耕文明(含被同化的游牧、渔猎文明),在近现代化文明面前的谢幕式沉没。

0 阅读:11

耀耀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