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老刘,致力于说道考公的那些事,助你上岸不迷路!
公务员考试主要的是国考和省考,考试内容一致,都是行测和申论,只是难易程度、题量上有所差异。
就行测来说,考察的内容非常宽泛庞杂,天上的,地上的,地下的,海里的,都会涉及,还有语文、数学、几何、历史、地理、科学等等学科交叉。
有考生就质疑,公务员考试行测这么多题、这么难,毫无意义,纯属折腾考生?
公务员考试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的人才选拔性考试,考试内容设置上同样具有科学性、适用性,这是毋容置疑的。
学生时代的考试,给你教材,考的内容就在教材里,你把教材学懂弄通,考试就没有问题,就能得高分。
而公务员考试不同。公务员考试没有指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是反应试的一种考察,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存量。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一个公务员该有的能力,在社会管理、为民服务中,经常会用到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资料分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用到,也是一个公务员最基本最基础工作能力的体现。
单位需要写一份工作方案,你就得搜集资料,这些资料里有文字描述,有统计数据,也会有分析图标,首先你得对这些凌乱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写方案。
比如说言语理解,更是公务员必备的能力。
公务员干的最多的就是材料文字工作,上传下达、工作总结,制定方案等等工作都需要文字能力。
像下级报来文件,首先要能读懂弄通文件的内容,一个词语,放在文字里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说是解读,需要恰如其分的理解到位,这就是阅读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更不要说了,起草文件,写文字材料,就要求每一段话有中心要义,有具体描述,表述恰当,逻辑清晰,也会用到一些成语,如果成语运用不恰当,就会产生歧义,甚至表述成另一个意思。
行测如此,就是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申论更是如此,考试大纲中明确申论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穿落实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分类考试,是根据公务员职责的分工,考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这就是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国省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产生质疑,也说明认知错了。认知错了,学习备考的方向重心就出了问题,学习多努力,也没有多大效果。
考公人的清醒,从认知开始。
认知对了,学习方向就对了,学习效果就上来了。

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和素质,备考是个漫长艰辛提升的过程,不可能看看资料、听听课、刷刷题就一下子能够拿到高分。
备考就是要有详细的计划,较强的执行力,不断学习、复盘,才会吃透知识点,提升综合能力。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目标不明确也不行,执行力不强还是不行,只学习不复盘不思考更不行。
公务员考察是一个沉淀过程,像行测,学到50分,就很难一下子突破到60分,很多考生就怀疑自己,质疑考题设置。
但只要坚持思考,持续学习,瞬间就突破60分了,这就是从量变演变成质变。
像申论,刚开始,无从下手,毫无逻辑,写出的东西乱七八糟,但坚持晨读晚诵,坚持素材积累,坚持写作训练,渐渐地就下笔如有神了。
你是怎么认识的?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