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里看电视,朋友问:这啥节目?我秒回:吃八方。朋友又问:这谁?我依然秒回:小妖精。整个过程短暂流畅,现在回想起来, 我甚至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是,成都人对于美食节目是有一定的记忆和感情的。成都人太好吃了,不管走到哪儿、遇到哪个,都忍不住想问人家一句:诶,这儿,哪儿有好吃的?
问的人多了,形成了气候,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这么一波立志帮你寻找美食的人。久而久之,你就有了习惯,一到饭点,必然会有一问:今天吃啥子喃?
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细数一下,你都不晓得, 成都人到底追过好多美食节目。
吃在 成都 / 美食 成都
川台有飞哥、兰妹儿、琴妹儿,成都台还有个罗小刚,每天下班高峰的路上,他们都准时上线,为你解决“吃啥子”“哪儿好吃”的问题。
在飞哥这儿,耙不是单纯的耙, 而是“耙噜噜”的; 脆也不是简单的脆, 要说“脆嘣嘣”的。
你问他这个菜到底有好好吃,他多半都会回答你:吃了头盘想二盘,眼睛看到第三盘;你问他这家店生意是有好火爆,他可能会告诉你:奥拓车都爬到宝马车的脑壳上切了!
据说后来,节目已经火爆到飞哥忙不过来了,又陆续加入了兰妹儿、琴妹儿,四川话mix椒盐普通话的搭配,牙尖、实在,又接地气。
比如,她们通常介绍完美食还不忘打趣服务员:人家服务员小妹儿好高哦,不穿高跟鞋有一米八,穿了怕是有一米九几了!
在刚哥这儿, 老泡菜是“酸咪咪”的,干海椒是“噗香噗香的”。
威远话夹杂普通话的形容,再加点儿类似于“嗨呀”“嚯哟”“啧啧啧”等语气词,走刚哥嘴巴头蹦出来的店,简直好吃得不摆了,而且,听得人心发慌。
我一个朋友说,当年在下班路上听罗小刚,顺到就开到他说的那家店去了,哪儿还顾得上回家哦!
吃 八方/ 食 不可挡
“吃八方”三个字本来在成都话里面就有点儿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吃八方,就有一种走到哪儿都能吃得开的豪爽霸气。
食不可挡喃,又偏爱揭露那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你喜欢吃火锅,他们就去拍那家的火锅料是咋个起的;你喜欢啃猪蹄,他们就为你揭秘是啥子神仙卤水弄出来的这把亮晶晶的猪蹄;吃包子,和馅儿是关键;吃面,浇头是重点……
带你去探店的时候,兰妹儿永远都是双眼发亮, 吃饭、吃面、吃鱼、吃虾、啃排骨……从来不打让手。 你看到她嘴角冒油,她只是对到镜头一笑,给你说:快来,巴适得很哦!
后来这两档节目都火了,火到啥子程度喃?就是成都各大餐饮老板儿都在坊间到处打听咨询:要咋个才能上吃八方?上食不可挡?
你们有没有那种感觉,小时候看美食节目,特别痴迷那种 来自评委席上简单的小幸福。
出锅的第一瞬间,用筷子夹起,吹一吹,然后故作优雅地放进嘴里,最后再点评两句过过瘾,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后来看那种天天到处吃的美食节目,就恨不得自己也变身成为一张 问到哪儿就吃哪儿的活地图。
再后来,美食节目开始教做饭,嚯哟,那简直改变了我原本懒宅的无趣生活。
那天,电视突然播了一集 《暖暖的味道》 ,那期是教你炒京酱肉丝,我硬是把整集节目翻来覆去看了三遍,然后心满意足,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道拿手新菜。
还有还有,有次有个师傅教做清爽辣子鸡,,我也是迷得不行,反复研究、苦学。寡是练习给鸡腿去骨这个步骤,就让我们 举家上下连续吃了一周的宫保鸡丁。
《暖暖的味道》,顾名思义:用味道带动情感,用美食传递温暖。
用我妈的话说,这个节目每天都要邀请一个很会做菜的人来示范,菜都简单,而且食材还有统一的渠道购买。我突然有一种,从电视上把美味端出来的兴奋感。
而且最神奇的是,《暖暖的味道》能让你发现身边发自内心喜欢做饭的人。
比如有一期是教做菠萝咕咾龙利鱼,我妈在家一边看一边认真做笔记,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第二天,她真的从超市买来了上好的龙利鱼菠萝什么的付诸实践,执行力巨强。
平时在外面吃饭,不管是大小餐馆,只要觉得好吃的菜,我妈还要找到厨师跟他当面讨论。只有那么积极了。
以前,总是看人在《暖暖的味道》里,站在灶前大显身手,现在,《暖暖的味道》空降成都拍摄,据说粉丝都激动得去搬小板凳了!
@从前有个老和尚 是暖暖味道的铁粉,TA做饭的手法和技巧除了妈妈教的,其他都是从节目里学来了。得知节目组要来成都,TA已经开始准备各种做饭的问题了。
节目今天做了丝瓜,评论区一大拨人也纷纷上了这趟“丝瓜车”,丝瓜炒毛豆,丝瓜炒鸡蛋,丝瓜炒西红柿……我的妈呀,分分钟开发新菜单。
还有人习惯看了节目就来打卡,节目教啥TA做啥,少的有才开始的,多的还有连续399天。这简直是要在餐饮行业大展宏图的架势啊!
《暖暖的味道》来成都,北京卫视主持人李宗铭、暖暖大厨郝振江和川菜名厨,“鱼你在一起”研发总监黎明组成了一支“暖暖寻味团”,他们说,这盘要体验巴蜀文化,享受“巴适”之旅!
来成都吃啥?火锅串串必须拥有姓名。
据说前脚才qia拢成都,栏目组就火速赶赴玉林大龙燚火锅总店,他们说,在这里,能够感受一把正宗成都火锅的风味。
而大龙燚火锅品牌旗下的如在蜀毛肚老火锅作为这次栏目组寻味成都的第一站,还专门端来了“毛肚火锅”,类别精细,意在传递成都人“无毛肚,不火锅”的主张。
一片片比巴掌还大的毛肚,需要手工把它们分层展开,才能达到烫煮后最完美的口感。如在蜀大厨还现场教学制作小碗冒菜,制作包浆豆腐和兔腰,让栏目组啧啧称奇。
第二站,《暖暖的味道栏目组》到访拥有30年麻辣烫历史的牛华八婆麻辣烫。
从乐山一个路边小摊手工炒料到如今开到全国,把一锅麻辣烫做到极致的牛华八婆还在现场传授了麻辣烫锅底制作的小窍门,看着热气腾腾的锅底,鼻尖嗅到花椒、辣椒和菜籽油的香味,啧啧啧,流口水了。
吃了热菜,还要来一个冷菜作配,牛华八婆还拿出了店里招牌的珺肝碗制作展示。鸡胗切成薄片,汆烫好,再配上秘制红油,油浸浸,明晃晃……
你看是不是应了我们刚才说的那句:吃一盘想二盘,眼睛望到第三盘。
果不其然,第三盘,《暖暖的味道》成都行就顺势去探访了一家叫做“大摆农门镇”的馆子,
美食吃了,龙门阵也摆了, 之后又举行了粉丝见面会,据说两大名厨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台PK。
看到这儿,真的好想搓搓小手问一句,好久播嘛?
记好哦: 7月4日-7日每天16:35分 《暖暖的味道》寻味成都系列节目。
嗯,小板凳前排,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