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执掌的中国海关,居然成为清朝最廉洁的部门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0-22 10:33:33

关于赫德这个人,充满着争议。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海关由外国人执掌,这是丧权辱国;有些人则赞叹,赫德这个外国人执掌的海关,居然是清政府最廉洁、最高效的政府部门,促进了清朝商业的发展。

外国人管中国海关,而且一管就是四十多年,这看起来很匪夷所思。我们就来说说事情的起源。

1853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清政府的上海海关官员为了逃命,都躲到了租界。这时候,刚好有大批的外国商船停在港口,准备缴纳关税后和中国商人贸易。海关都没人上班,怎么办?英、法、美三国的领事就聚集在一起开会应对。商量之后,三国领事决定各派一个人带队到上海海关上班,替清政府收关税。

让清政府没想到的是,这个由外国人成立的临时税务司,居然诚实认真收税。小刀会起义被镇压以后,他们不但把所收的关税全额移交给了清政府,数额还比原清朝官员收的要多。

这一对比,清廷很不是滋味,无疑,原来清政府的海关官员贪污很厉害。

看到洋人办事比自己官员还靠谱,清政府高层脑洞大开,有人就开始想,那干脆请外国人来收税算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当时,太平天国盘踞在江南,清廷在最富庶的地方无法收田赋,财政困难,海关税收就成为了清政府的重要依靠。

英国人在谈判中说,为保障赔款能按时兑付,海关要按照西方的制度进行改革,但并没有要求一定要让外国人担任主要负责人,“中国人可以雇佣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担任总税务司。”没想到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和恭亲王奕䜣一致认为,清政府自己的官员会贪污,无法信任,还是外国人比较可靠。

以道光年间的广东海关为例,有一年,广东海关实际征收220万两白银的关税,但入国库的只有150万两,整整贪污了70万两。这仅仅是贪污,海关上下还连成一气,参与走私,收受贿赂私放货物入境,应征未征的关税数额也很巨大。还有更过份的,海关官员还故意延缓税银入库,把税银拿到民间放高利贷,赚取巨额利息。

清政府对海关官员进行持续的反腐,人也杀了不少,抄家,全家流放的也有,可就是控制不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的腐败。所以,清政府想请外国人来收税,觉得外国人比自己的官员还靠谱。

于是,1863年,英国人赫德走马上任,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

赫德上任以后,直接把原来清政府的海关各项制度推倒重来。他按照西方的海关体系,建立了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稽查制度,从制度上让海关官员无从下手中饱私囊。同时,他建立了高薪养廉制度,认为海关官员不拿高薪,无法制止他们贪污。

赫德还对海关的官员进行了洗牌,重要职位全部由外国人担任。当然,赫德并不是任人唯亲,他开创了“逢进必考”制度,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要进海关,必须通过考试。他一个好朋友有个儿子,伦敦大学毕业后想到海关任职,结果没通过考试,赫德就是不录用。

在赫德领导下,清朝海关的运行状况如何呢?

1861年,清朝的关税收入是490万两。1908年,赫德离任,当年的关税收入是3020万两。赫德上任时,关税收入占清朝财政收入的9%,他离任的事后,关税占到了财政收入的25%。

左宗棠收复新疆,使用了关税收入,北洋水师买船,也是靠关税收入。因此,有人说赫德领导的海关,为清政府续命几十年。

在任期内,赫德还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可以说,赫德是中国近现代海关制度的开创者。

恭亲王奕䜣说:“如果大清有一百个赫德,事情就好办了。”

但是,赫德的身份和历史评价都很尴尬。

就身份来说,他是个英国人,却执掌了中国的海关,这是对中国主权侵犯,也是对中华民族感情的伤害。但他的贡献又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不能抹杀。

就个人品格来说,赫德是一个兢兢业业,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他个人对中国并没有恶意,甚至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他协助清政府到国外购买军舰,劝说清政府派人出去考察。他甚至呼吁清政府进行变革::"如果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

只可惜,他是夹缝人,他认为自己是“中国政府的雇员”,要忠于自己的雇主,但他又是英国人,有些事情让他很难受。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赫德差点被义和团打死,但他站出来抨击联军的烧杀抢掠,在谈判的时候,他竭力为清政府争取少赔款。

赫德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想让他儿子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自然被清廷拒绝了。

赫德于1908年离任,1911年病逝于英国,那一年,清政府也亡了,在灭亡之前,清廷还追赠赫德为“太子太保”。

怎么评价赫德呢?确实很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