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转型滞后销量持续暴跌,李进鲜有作为只顾一线调研?

白丁财说及消费 2025-02-18 19:57:26

在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之下,传统燃油车企都面临着销量下降的巨大压力。

这其中,表现最差的大概就是广汽本田了。

今年1月,广汽本田的月销量降到不足1.6万辆、降幅接近60%。

如此糟糕的销售表现,即便是在广汽集团内部,也是垫底的存在。

只是,广汽本田当下的这种情况,很不寻常。

要知道,广汽本田目前在国内共有13款车型在售,其中还包括雅阁、飞度等月销曾达到两万辆的明星车型。

如今,就算把这十多款车型的销量加起来,广汽本田的月销也才将将达到1.5万辆,真是太惨淡了。

总体来看,广汽本田的衰落是全方位的:燃油车型受到巨大的冲击,新车或者换代车型难堪大用;新能源转型过于缓慢,其中极湃的两款纯电车型月销不过几百辆,全新“烨P”品牌的车型至今还没有上市。

在笔者看来,广汽本田的衰落,其管理层难逃其咎。

作为广汽本田的执行副总经理,李进在品牌运营方面的作为并不突出。查阅近期新闻,李进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深入各地区门店调研。

没有好车头的带动,广汽本田,岂能不落于人后。

1月销量腰斩,燃油车青黄不接动摇根基

作为合资车企中的代表,广汽本田在中国市场上一度风光无限。

2020年,广汽本田全年销量突破80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广汽本田的80万销量,基本上全是燃油车型的贡献。旗下明星车型例如雅阁、飞度和奥德赛,不仅销量表现出众,基本都达到一两万辆的月销,价格也都非常坚挺,基本上都是处于加价状态。

正当所有人都在憧憬百万销量之时,随着新能源浪潮的崛起,广汽本田的良好局面急转直下

从2021年开始,广汽本田的销量走上了下坡路:2021年销量78万辆,同比下降3.2%;2022年销量74.2万辆,同比下降5.4%;2023年64万辆,同比下降14%;2024年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更是达到了26.5%。

到了2024年1月,广汽本田的销量仅为1.5万辆,同比下跌57.14%,惨遭腰斩。

而作为广汽本田重要的支柱版块,燃油车型的重挫,最为致命。

曾几何时,广汽本田的燃油车型可以说是行业标杆,飞度、雅阁更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时至今日,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飞度、雅阁们的好日子都到头了。

以飞度为例,这款车型之所以能够热销,就是因为不到10万元的价格非常亲民。然而时至今日,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甚至可以拿下比亚迪秦PLUS DM-i这样的插电混动产品。那么,飞度这样的燃油车型,优势荡然无存了。

而雅阁作为一款历久弥坚的车型,在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之时,积极做出了改款。只不过,换代前的雅阁是广汽本田的标杆产品,换代之后,雅阁的外观设计、油混改插混等所引发的争议,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曾经的明星车型遭遇困境,广汽本田为了维持燃油市场的份额,也推出了几款新车新。

只不过,无论是型格还是ZR-V致在,都未能达到理想成绩,使得广汽本田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

总体来看,燃油车型的溃败,动摇了广汽本田的销量根基。

极湃和插混车型卖不动,“烨P”仍未上市

燃油车型卖得不怎么样,广汽本田的新能源车型就更别提了。

说实话,新能源浪潮的发展已有时日,广汽本田本应该及时调整战略,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提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并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积极拥抱行业的变革。

然而,由于长期浸淫于燃油车领域的红利之中,使得广汽本田完全错估了形势,错失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时至今日,广汽本田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也只有4款。

其中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作为两款纯电车型,时至今日其月销量也就几百辆。而极湃的受挫,或许是深受老平台“油改电”质疑的影响,说到底就是广汽本田的诚意不足,不得人心。

与此同时,由于广汽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缺乏过多的技术积累,即便其推出了e:PHEV混动系统,也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搭载该系统的车型销量极其惨淡。

具体数据来看,雅阁PHEV自上市以来,最高月销量从未突破1千辆,皓影PHEV月销量也仅2、3百辆。

痛定思痛,终于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发布了加速电动化事业转型的“1113”战略布局,即1个全新的电动品牌、1个全新的电动车工厂、1个纯电现地开发模式、3款以上全新电动车。

这个全新的电动品牌,就是“烨P”。

相较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新能源品牌,“烨P”这个名字,显然是犯了e:NP1极湃1同样的毛病,拗口且没有记忆点。

名字倒是其次的,“烨P”最大的缺点,还是慢。

早在2024年4月,“烨”品牌就已经发布。

面对瞬息万变的新能源市场,车企最应该做的,就是快速推出车型,在市场竞争中谋得席位。

然而,半年后的广州车展,广汽本田才正式发布“烨P””品牌。

而第一款车型烨P7,最快也只能在2025年二季度上市。

一个字,太慢了。

未能力挽狂澜,李进缺席品牌的声量传播

广汽本田如今的溃败,李进难逃其咎。

2022年,李进接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

从上文可知,李进的到任,非但没能够带领广汽本田迎来转机,反而使得品牌下降的速度更快了。

从相关履历来看,李进或许并不是当下广汽本田最佳的掌舵者。

具体来看,李进曾先后在广汽长丰(主营猎豹)、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也就是中方股权负责人要职。

然而,这三家车企最终的归宿,都是退市。

或许,李进只是一个能够帮助陷入危机的车企实现平稳过渡的一时之选,而不是可以帮助车企力挽狂澜的决定性人物。

当然,李进也有自己的难处。

对于广汽本田这样的合资车企而言,产品主要是日方主导,中方能做的非常有限。

就比如说李进,任职以来最大的动作,就是力推雅阁放弃油电混动,布局插电混动版本。

所以说,把销量下滑的责任全扣在李进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诚然,李进在产品层面确实能做的有限,只不过,广汽丰田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但其最终表现,却要明显优于广汽本田。

说到底,李进没有在其职权范围内,做到最好。

就比如在营销方面,李进的话语权很大,却鲜有亮眼的表现。

回顾去年,广汽本田除了针对传统燃油车型不断降价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动作。

而真正吸引市场目光的,还是各大车企大佬从幕后走向台前,为品牌的推广传播摇旗呐喊引起的热门话题。

而作为广汽本田的掌舵者,李进似乎并不想为品牌抛头露面。

事实上,翻看新闻我们发现,李进更热衷于深入一线、到各地门店进行调研。

调研是好事,但是广汽本田目前最缺的不是销售一线的工作指导。

如今的广汽本田,面临新能源转型的滞后,更需要用品牌声量的广泛传播,维持旗下燃油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地位。

李进和广汽本田,必须要正视这方面的不足了。

0 阅读:5
白丁财说及消费

白丁财说及消费

专注地产领域及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