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生物膜净水法:养殖新突破
在养殖的世界里,鲤鱼是一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鱼类。鲤鱼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它适应能力挺强的,在不少地方都能生长。而且鲤鱼的价值可不少,不仅能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在市场上提供丰富的食材。今天咱们要说的鲤鱼养殖,有个特别的点,就是通过生物膜净水法,能让换水周期延长到半年,这在传统的鲤鱼养殖里可不多见。特别要提的是在盐碱地的养殖池塘里,用这个方法,鲤鱼体粘液分泌还能保持正常。
先说说鲤鱼养殖场景中的那些痛点吧。就拿南方一些湿热地区的养殖户来说,气候条件对鲤鱼养殖影响可大了。南方夏天又热又湿,水温常常比较高,这鲤鱼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水体容易富营养化,水质很快就变差了,鱼就容易生病。像在广东的一些小养殖场,以前没几个月就得换一次水,不然鲤鱼就长得不好,还时不时死几条。而且南方地区的降雨有时候特别集中,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流入池塘,这水质就变得很不稳定。又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网友,他在湖南老家养了些鲤鱼,那池塘就在山脚下。一下大雨,山上的泥沙、杂物全冲到池塘里了,水质一下子就浑浊了,鲤鱼的食欲都不如以前了。
再说说北方的养殖情况,北方有些地方干冷,和南方差别挺大。在北方的养殖场,冬季比较漫长而且寒冷。水温降得很低,鲤鱼生长速度就慢下来了。要是换水不及时,水质劣变,鲤鱼就容易冻伤。我听说过山东有个养殖户老王,他以前用的传统养殖方法,在冬天换水的时候就特别头疼。水温降下去一次不容易,换水稍微不注意,鲤鱼的应激反应就很大,死亡率就上去了。
我给大家说说鲤鱼生物膜净水法这个事儿。在北方,有个养殖场的老李,他之前也愁坏了。他的养殖场在河北,那里的水质虽然不算差,但是到了夏天水温一高,水里的水质就变得很复杂。以前他都是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水。这换水不仅麻烦,还得耗费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换水太频繁的话,鲤鱼还不适应。有一次,他的鲤鱼就因为换水太频繁,鱼体产生了应激,损失了不小的产量。后来,他尝试了生物膜净水法。这方法就是通过培养一种特殊的生物膜,这生物膜就像是水里的“清洁工”,能吸附和分解水里的有害物质,像氨氮、亚硝酸盐这些。这种生物膜是由很多微生物组成的,这些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适应,慢慢发挥着作用。
那这个方法为啥就适合鲤鱼呢?就拿鲤鱼的生长环境来说,鲤鱼喜欢在水底找点沙石缝隙啥的待着。在正常的养殖池塘里,水质要是不好的,这些地方的水质变化会对鲤鱼影响很大。而这个生物膜净水法,能让整个池塘的水质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用了这个方法的盐碱地养殖池塘里,鲤鱼体粘液分泌正常。鱼体粘液对鲤鱼来说可重要了,比如说在寒冷的北方,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低温对鱼体的伤害。
咱们再说说不同绿植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当然这和鲤鱼生物膜净水法也有点关联呢)。先说菖蒲,菖蒲这种绿植在水边生长得特别好,它能吸收水里的一些重金属物质,像铅这些。在北方的山区养殖场周围,要是种上菖蒲,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生物膜净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周边水体。再说说睡莲,睡莲是水生植物,它在南方的一些养殖场周围,能减少水面的蒸发,调节小环境的气温。对比一下菖蒲和睡莲,菖蒲主要是吸收重金属,睡莲是调节气温减少蒸发,它们的功能不一样。还有马蹄莲,马蹄莲比较耐寒,在北方的一些干冷地区的养殖场,要是能把马蹄莲种在有排水系统的池塘边缘,它也能吸收一些水里的营养元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它和菖蒲比起来,耐寒性更好。再看铜钱草,铜钱草在南方湿热的养殖场周围长得特别茂盛,它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对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很有帮助。这四种植物各有各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还听说在湖北有个养殖户,他在养殖鲤鱼的时候,之前一直被水质问题困扰。他的池塘在平原上,水流比较稳定。以前他看别的养殖户换水,他也跟着做,结果鲤鱼的生长状况就是不理想。后来他了解到鲤鱼生物膜净水法,就开始尝试。刚开始的时候还担心会不会适应当地的水质和鲤鱼品种,结果经过3个多月的观察,水质稳定下来了,鲤鱼的生长速度也正常了,这让他特别高兴。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个生物膜净水法在不同地域都有适用的可能性。
这个鲤鱼生物膜净水法可太适合养殖场这种规模养殖的模式了。在养殖场里,养殖户得管好多口池塘,要是用传统的换水方式,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而且养殖场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和资金,在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上会更方便。比如说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大型养殖场,他们之前一直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来监测水质,但水质调节还是个难题。后来他们采用了鲤鱼生物膜净水法,大大减少了换水的频率,设备监测的压力也小了,节省了不少成本。
这个方法也适合散养的情况。比如说在一些农村的小池塘,农户就在自家附近散养了些鲤鱼。这些小池塘可能面积不大,要是采用大规模的换水设备,成本太高了。用这个生物膜净水法,就简单多了。我在河南老家就见过有这样的农家小塘,以前鲤鱼总是养不好,现在采用了这个方法,鲤鱼长得又肥又大。
说到时间元素,就像老李的养殖场,在刚开始尝试这个生物膜净水法的时候,前面两三个月主要是培养和稳定生物膜。这个过程就像养孩子一样,得精心照料。过了三个月之后,水质就慢慢开始变好,鲤鱼的生长也开始进入正常状态。到半年的时候,换水周期延长了,养殖场的效益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你看啊,鲤鱼在盐碱地的养殖池塘里用生物膜净水法效果这么好,那要是换个环境呢?比如说在高原地区的养殖池塘里,鲤鱼生物膜净水法还能不能这么有效呢?这也许是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高原地区的气候、水质等都和普通的养殖区有很大差别,鱼体的生理反应可能也不同,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让鲤鱼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更好地生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