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诗刊社
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
在古人的观念中,
日月代表着世界的两极。
在时间上分属日夜,
在季节上分属春秋。
中秋,大概是一年中
最温柔又最诗意的节日了。
人生漫长,我们所求不过是,
长久与团圆。
又是一年中秋夜,
有人怜取眼前人,有人望月思故人。
中秋的美,你又看到了多少呢?
好比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就一定不能少了月饼,这跟矫情无关,而是传统。之于中国人,重要的不是吃月饼,而是与谁一起吃。
这份传统就像情感的寄托,在月满人间、中秋佳节之时,化作一块情意绵绵的月饼,我们用它敬自己、敬家人、敬朋友、敬难得的团圆,敬不失的人间味……与之相应的是灿灿的蟹黄泛着油光,橘黄色的蟹黄,白璧似的脂膏,鲈鱼般的蟹肉……月光真美,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月亮下;月饼真好,让我可以安静地,想你、想家。皎洁的明月,被收拢成手心上的圆饼,将它吞进嘴里,仿佛将最温柔的月光与祝愿都收藏于心。总有一些美食,会让季节更饱满。让日子更红火,让相聚更珍贵。圆满中秋,菊花和桂花开得正好。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下舒展开来,绽放出秋天最美的颜色。
金灿灿的花瓣和金色的月光,仿佛没什么比它更耀眼的。花好月圆人长久,眼看花开得正盛,心头便盈满温柔力量,仿佛再多的忧愁也觉得来日可期。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中秋月圆之夜,空气清爽、玉露生凉。万物成熟、恰适丰收,于是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以报答天地日月之恩。月圆之夜,我们与家人围坐在一起,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吃一块月饼,愿自己心想事成;陪一次家人,愿亲人平平安安;留一个祝福,愿未来幸福圆满。
月明如昼,民间变成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一天,人们会把饭桌移到院子里,在月下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听老人们讲起和月亮有关的传说。
老祖母一边给孙儿夹菜,一边笑弯了眉眼。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这些传说就这样一辈辈传了下来。月到中秋,天空湖阔。宜赏琴听曲,
《平沙落雁》《二泉映月》《秋风词》……
琴曲的好,犹如文章。
上下纵横,不滞于物,
却又汪洋恣肆,清虚寂然。
若再对上几句诗词,
就更雅致了。
《明月几时有》《望月怀远》《月夜》
美不胜收。
数千年来,人们围绕着中秋的明月,创造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
对中国人来说,家乡的月亮和中秋的月亮,永远都是最圆、最亮、最美的那一轮。故乡的月,总是充满柔情。无论圆缺,总是轻轻柔柔,只要月华倾泻,便把宁静的小村庄,漫在一片银白的清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