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手枪的幼年都是怎样的模样

荣迪看历史 2023-06-11 00:58:07

经过了一百多年不断的摸索和改进,自动手枪的样式已经走向成熟,并渐趋一致。然而在其幼年,其外形却是千奇百怪的。

今天咱就以图为例,看一看混沌初开时那些自动手枪都是啥模样。

A——1892年,奥匈帝国,肖博格-劳曼1892自动手枪

该枪的自动方式为现在已少见的底火驱动式。口径7.8毫米,5发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扳机前方。

这个圆不隆冬像个鸭蛋一样的的东西,就是弹仓。

如果不好理解,就联想驳壳枪,二者供弹位置差不多,只是弹仓形状不一样,一个方的,一个圆的。

(因为所占资料不多,又因为想压缩篇幅,更因为水平受限,手枪的介绍以外形为主。见谅。)

B——1892年,奥匈帝国,萨尔瓦托尔自动手枪

该枪为半自由枪机的自动方式。口径8毫米,5发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手枪握把内,由上方压弹。

后来一些没有采用套筒结构的自动手枪,枪机拉柄都设在枪尾,比如毛瑟C96、南部十四、拉蒂L35等,但萨尔瓦托尔手枪的枪机拉柄在枪管下方。看图:

枪管下的那个凸起的条状东东,就是拉机柄。

向后拉动枪机:

开锁后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拉机柄看来不科学,所以后来被淘汰了。在自动手枪的摸索阶段,很多东西都不是一步就找准了的。

C——1893年,奥匈帝国,伯格曼1号自动手枪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口径 7.5毫米,5发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扳机前方,但装弹不是从上方,而是从可以打开的弹仓右侧。

上图为将一个5发漏夹装入弹仓的示意。这有点接近弹匣了,但它不是弹匣,是装入弹仓内的弹夹。

在套筒式自动手枪问世之前,自动手枪的枪管、枪机、击发机构都是独立设计的,互相之间不叠加,因而手枪的尺寸都偏大,弹仓前置也就成为常态。

D——1893年,德国,博查特 c-93自动手枪

这是一支名枪了,不用我介绍,枪械爱好者都知道。该枪采用可拆弹匣供弹,弹匣置于手枪握把内。这大概是首个采用可拆弹匣的手枪。

这枪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肘节开闭锁方式。

后来这一肘节开闭锁的方式被鲁格手枪完美继承。

据说这是首个采用可拆弹匣,也是首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的手枪,所以说这枪在自动手枪的历史上占了很高的地位。

E——1894年,奥匈帝国,曼利夏1894自动手枪

这枪口径7.63毫米,5发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握把的上方。

这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前冲式,这是当年并不罕见的一种自动方式,当然今天是看不到了。

曼利夏是当年的枪械大师,名气特别大,但该枪不是很成功,军方认为这枪有些方面还不如左轮手枪,故而没能进入大范围列装。

F——1895年,瑞士,伯纳德·穆勒自动手枪

这枪远看很像左轮手枪,实际这是一支采用自由枪机方式的自动手枪。

在扳机的上方,原本左轮手枪安置转轮的位置,是该枪的弹仓,弹仓容量6发,口径7.63毫米。

在当时,人们还没能彻底摆脱左轮手枪的影响,仍然顽固地试图保留左轮手枪的某些元素,这枪就是这种思想作用下的绝佳体现。

G——1895年,奥匈帝国,罗斯·斯太尔1895自动手枪

该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手枪握把内,由上方压弹,容弹量10发。

这枪也许并不出名,但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后的罗斯•斯太尔1907、1912手枪,想必各位一定是十分熟悉的,该枪即是罗斯•斯太尔1907、1912手枪最初的原型。

H——1896年,奥匈帝国,曼利夏1896自动手枪

和曼利夏1894自动手枪不同的是,1896自动手枪采取了枪管短后坐的自动方式。弹仓置于扳机前方,容量6发,口径7.65毫米。

压弹方式和半自动的驳壳枪类似,子弹从上方压入。

有读者将曼利夏1896自动手枪看作毛瑟C96手枪的近亲。实际上二者也就是弹仓前置的设计相同而已,那年头弹仓前置的自动手枪很多,而弹匣置于手枪握把内的,反而还不多。

I——1896年,英国,西尔弗曼·马克沁自动手枪

该枪的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可拆弹匣供弹,弹匣置于手枪握把内,弹容量8发。口径有0.455英寸和7.65毫米、8毫米三种。

该枪的特点之一是尾端开有四个像三八式步枪那样的泄气孔(三八枪是两个),提高了发射大威力枪弹时的安全系数。

外观上的特征是整体轮廓很骨感,枪很长,达311毫米,握把倾斜角度很大,达125度,具极佳指向性。

这枪今天看起来也许有点怪,但在人们普遍还没能走出左轮手枪的影子,也普遍没能将人机工程摆到设计桌面上的当年,这枪这样的供弹方式,这种形状和这种角度的握把,已经十分前卫,十分了得了。

J——1896年,德国,毛瑟C96自动手枪

这绝对是一支名枪了。采用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扳机前方。最初的机锤是当时左轮手枪常见的样式,固定表尺。正式生产时,机锤的样式改变为海螺形,固定表尺也改为可调表尺。

毛瑟手枪在其问世的当年,说怪也不怪。后来,手枪的弹匣渐渐统一到了握把内,这枪的弹仓配置就显得怪异而又落伍了。不过在中国人眼里不怪,不仅不怪,反而特别亲切。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河北省的名小吃安徽板面。

K——1897年,奥匈帝国,伯格曼5号自动手枪

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可拆弹匣,弹匣前置,这枪比其前身1893式,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伯格曼5号自动手枪也有长枪管加肩托的卡宾枪型。

这就好像毛瑟手枪的马匣子。

在当年的兵器界,伯格曼鼎鼎大名,但伯格曼手枪似乎并没能取得太大的成功,包括这支伯格曼5号手枪。

L——1897年,美国,未知型号的勃郎宁自动手枪

看这又粗又长的枪管套筒,乍看会以为是消声手枪,其实不是,那粗粗的枪管不是消声器,是因为采用了包络式枪机导致的枪管外套筒的粗大。如图:

这个包络式枪机,有点类似于后来M12S冲锋枪那样的枪机,复进簧是环绕在枪管上的,和后来同样是勃郎宁设计的M1911A1那样的套筒结构不是一码事儿。

这不是一支成功的手枪,虽然早在1897年便获得了专利,但未见批量生产。

M——1898年,德国,施瓦茨·德卡利伯自动手枪

这枪采用枪管短后坐的自动方式,口径7.63毫米,可拆弹匣供弹,弹匣置于手枪握把内,容量7发。拉机柄置于枪尾。

施瓦茨·德卡利伯1898自动手枪是一支在当年来说颇显成熟和前卫的自动手枪,曾经和毛瑟C96进行过同台竞争,但双双都不被德军方看好。

N——1898年,西班牙,夏洛拉·安提乌自动手枪

这枪采用枪管短后坐的自动方式,弹仓前置,口径7毫米,前置弹仓,容弹量6发。

这枪除了握把仍然保留了左轮手枪的样式,枪的内部结构等一如毛瑟C96手枪。西班牙人惯于走捷径,这枪有抄袭之嫌。

O——1898年,英国,火星自动手枪

该枪采用枪管长行程的自动方式,因而体积特别庞大,全枪长292毫米,全枪重1360克。口径有8.5毫米、9毫米和0.45英寸三种。可拆弹匣供弹,弹匣位于手枪握把内。

不仅体积和重量特别大,该枪的供弹也特别复杂。发射时,是通过一条特殊的钩子把子弹向后拉出弹匣,再向前推入弹膛,动作十分复杂,可靠性差。

该枪最终未能获得军方认可,只停留在样枪阶段。

P——1900年,美国,汉密尔顿自动手枪

该枪采自由枪机的自动方式,可拆弹匣供弹,弹匣置于扳机前方,容量7发,口径7.63毫米,全枪长270毫米,全枪重1200克。

该枪研制出来后,曾与柯尔特M1900手枪一同参加了选型,但遭淘汰。

第一次参加选型被淘汰后,枪的研发者汉密尔顿并未死心,又继续对其进行改进,于1903年与柯尔特M1903自动手枪(马牌撸子)一同再次参加选型,结果又被淘汰。

Q——1900年,美国,柯尔特1900自动手枪

这枪是后来的名枪M1911A1 的原型。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勃郎宁,由于是柯尔特公司生产的,所以冠名柯尔特手枪。

该枪用弹匣供弹,这不新鲜; 弹匣置于手枪握把内,这也不新鲜,新鲜的是他成功采用了套筒的结构。

自动手枪的套筒结构,即复进簧装在一个套筒里,套筒前部包住枪管,后部是枪机组件。这种结构,一能有效缩减全枪的长度,二能大大提高动作的可靠性,无疑是自动手枪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

该枪在问世之初,并没有被美国军方和警方所采用,美国大兵和警察似乎还没能完全接受左轮以外的手枪。但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就在同年,勃郎宁的另一支同样是套筒结构的手枪却迅猛地火了起来,就是下面这支——

R——1900年,比利时,勃郎宁FN1900自动手枪

这便是旧中国人们口中所称的“一枪二马三花口”中的头一名,枪牌撸子。

虽然都是套筒结构,但不同于柯尔特1900手枪复进簧置于枪管下方的是,枪牌撸子的复进簧置于枪管的上方。如图:

有关该枪的网文太多太多,就用不着我再多说什么了。

也许勃郎宁自己还没能意识到他这次创新将会给未来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也许当年的兵器大佬们还没能看到勃郎宁这样的设计会给他们以怎样的冲击,但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套筒结构,已经一统天下,成为自动手枪的标准结构,直至今日,其先进性仍然没能被超越。

以套筒结构的成功运用为标志,自动手枪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了新的纪元。

(自动手枪的幼年,产品异常繁杂,数不胜数,本文只是选取了几支具有代表性的手枪说明一下而已,远未能尽列。)

3 阅读:186

荣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