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允许秸秆焚烧,空气质量问题真是农民的锅?

欣心 2024-11-12 14:58:1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

近年来,秸秆焚烧政策的争议不小,尤其是各地空气质量一出问题,农民就成了“替罪羊”。然而,最近有专家站出来为农民“平反”,一语中的:空气好不好,真和农民烧不烧秸秆没多大关系!湖南、四川、吉林等多省相继放宽了秸秆焚烧限制,不再一刀切。这让不少农民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让一些“雾霾怪秸秆”论调遭遇打脸。专家表示,空气污染原因复杂多样,别再让农民成了“背锅侠”。这场关于空气和秸秆的“辩论”,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

正文

“背锅侠”农民:焚烧秸秆真的有那么大“罪”吗?

长期以来,空气污染一严重,秸秆焚烧就成了“元凶”之一。各地出台的禁烧令,年年升级,焚烧秸秆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了“见火罚款”。不管是在耕地上烧一点,还是在路边堆积物中冒了烟,都可能招来罚款。可偏偏,今年多个省份逐步放宽了秸秆焚烧的限制,湖南、四川、吉林等地陆续开始“限时、分区”开放焚烧。这些省份的“松绑”看似反常,却让不少农民倍感宽慰,更让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被重新摆上了台面——空气差真的是因为焚烧秸秆吗?

专家发声:空气污染有多因素,不能让农民“背锅”

对于这个疑问,环境专家韩贵清道出了实情:空气污染的形成是多因叠加的复杂问题,不能轻易将责任归到农业和秸秆焚烧上。实际上,空气污染主要源自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和冬季供暖燃煤等多种因素,而秸秆焚烧在空气污染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韩教授指出,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远没有大规模工业排放和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来得剧烈。实际上,在不少禁止焚烧的地区,空气质量依旧不理想,原因显然不只是农民“点的那把火”。秸秆问题的困境:烧还是不烧?

对于农民而言,秸秆既是收获后的残余物,也是个不小的“麻烦”。每年秋收季节,大量的秸秆堆积在田地里,而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成了不少农户头疼的难题。按照传统做法,焚烧秸秆既便捷又省力,灰烬还能肥田,算得上“多快好省”。然而禁烧令一出,这些秸秆变成了“烫手山芋”:堆着不处理会腐烂,运出去还要花不少钱。于是乎,很多地方的秸秆禁烧令既让农民增加了负担,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肥力恢复。

有网友说:“小时候每年收完地都烧秸秆,天还是那么蓝。现在地里没烟了,可天天都在喊空气差。”这种朴实的声音,让人感叹——焚烧秸秆真的有那么大罪过吗?而现实情况是,焚烧秸秆的影响因地而异,不应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农村空气流通、人口稀少的田地,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在有限。

不禁烧,能否找寻环保之路?

尽管说到空气污染秸秆焚烧不该“背锅”,但找到环保的解决办法也同样重要。过去一些地方试图用秸秆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来替代焚烧,想得是挺好,但真正落实却不那么容易。大规模机械化回收成本不低,农户自己“租不起也买不起”,而秸秆还田的成本和养护费用也让农民望而却步。再加上有些地方秸秆还田导致虫害多发,影响来年收成,禁烧令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些农户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性的“限时、分区”焚烧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专家提议,应该依据当地情况合理放开秸秆焚烧,结合风向、湿度等因素适度安排时间段。更重要的是,农民不应在环境问题上被“妖魔化”。每年农业生产后的焚烧,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成本低廉的处理方式,在人口密度较小、风向稳定的农村地区,更加适合依循传统方式,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农民为何更关心秸秆处理的实效?

对农民而言,秸秆不仅仅是田地里的“垃圾”,更是庄稼的“残值”。在禁烧令出台后,曾有不少地区提出“综合利用”,试图用“秸秆饲料化”“秸秆肥料化”来替代焚烧,可这些方式往往只是“听上去很美”。一些农户尝试过秸秆还田,结果却是肥力提升不明显,反而导致虫害滋生。又有一些地方开办了“秸秆压块燃料厂”,可是收效甚微,机械设备昂贵、成本过高,不少小农户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成本。对农民来说,这种情况下放开焚烧,不但可以减轻负担,还能满足实际需求。

借“雾霾”之名:为何秸秆焚烧总被“背锅”?

长期以来,雾霾成了秸秆焚烧的“原罪”。但事实上,城市雾霾成因复杂,涉及的主要来源根本不是秸秆。环保专家指出:即便是“重雾霾”天气,秸秆焚烧对空气的影响也远不如工业排放大,更不是造成空气质量变差的决定因素。农民的“那把火”虽然有烟,但并没有如一些舆论渲染的那么严重。尤其在风向、降水、湿度等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农田焚烧的烟尘本身就不易长时间滞留,更不应轻易与城市雾霾直接挂钩。从一刀切到灵活施策:环保的平衡之道

多省份此次选择放宽秸秆焚烧限制,并非鼓励污染,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调整,意图在农民的生产需求和环保之间找到平衡。一刀切的禁烧政策虽然出于保护环境的良好愿望,但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导致农民背负不必要的负担。而“限时、分区”焚烧恰好兼顾了农田处理和环境保护,让禁烧令“退一步”,反而使得整体效果更具可操作性。

未来的秸秆处理问题,也许还需要各地政府在政策上做更多调整,尊重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例如,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农民购置回收设备,或发展秸秆生物质燃料产业。既要考虑到环保的现实需求,又不能让农民成了政策的“受害者”。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你看来,秸秆焚烧是不是空气污染的“真凶”?在不少地方,不少农民并非不愿意改变传统,而是迫于现实成本无从选择。如果我们对“空气质量”有更高要求,那是否应将目光投向工业、汽车等主要污染源头?当然,农民也愿意在环保道路上作出调整,但前提是合理而非一味禁烧。农民在耕作中作出的环保努力,理应被更多人理解。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