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 治 原 则
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模式、分布特点、常见的杂草种类等,要重点防治牛筋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在防治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遵守安全高效、治早治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旋耕、翻耕等农业除草措施的优势,减少田间杂草的出现概率以及基数,减轻化学除草的压力。
二、合理规划带状区域的宽度和间距
带状区域的宽度通常应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点来确定,一般建议大豆带的宽度为1.5-2m,玉米带的宽度为2.5-3m,且带与带之间的间距也需要合理安排,一般建议为4-5m,合理的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田间杂草的生长空间,提高田间杂草防治的效果。
三、耕作深度和耕作方式
一般情况下,大豆和玉米的耕作深度应在15-20cm之间,可以有效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
四、合理选择耕作工具
如耕翻机、中耕机等,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田间杂草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耕作工具,将田间杂草彻底翻松,阻断其生长。
五、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田间杂草生长;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和土壤表面的湿度,从而减少田间杂草的生长。
六、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的最佳时机是在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初期,这个时候田间杂草的生长也刚刚开始,作物的生长势头强劲,中耕除草可以更好地控制田间杂草的数量和生长速度。常见的中耕工具有中耕机、旋耕机等,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中耕除草。在中耕除草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中耕工具贴近地面,保证田间杂草被翻松覆盖,防止其继续生长;控制好中耕的深度,一般建议在10-15cm之间,不要过深或过浅,以免对作物的根系造成损伤或田间杂草被破坏不彻底。中耕除草后应该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残留物,避免其再次生长。
七、化学除草
①若采用播种后、出苗前对土壤采取封闭除草措施,需要在播种后的两天之内,选用丙甲草胺或者是乙草胺混合噻分磺隆或唑嘧磺草胺等化学药剂开展土壤封闭处理措施。精异丙甲草胺和丙炔氟草胺以质量比1复配对大豆、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联合作用较好,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50mL/hm2;唑嘧磺草胺与砜吡草唑混合使用时,可以发挥出更好的除草效果。推荐使用量为唑嘧磺草胺100g/L+砜吡草唑100g/L,每亩使用量分别为100mL和20mL兑水100kg进行喷雾防治。在播种玉米和大豆之前,需要先使用草铵膦进行喷雾措施,将出苗的杂草杀灭,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处理措施。
②若采用出苗后定向茎叶除草措施,需要在播种之后对未采取土壤封闭措施的种植区域进行杂草防治。当大豆生长至2-3叶期、玉米生长至3-5叶期、杂草生长至2-5叶期时,通常情况下,灭草松的用药量为每亩使用50-100g兑水50kg,嗪草酸甲酯的用药量为每亩使用10-20g兑水40kg,而噻吩磺隆的用药量为每亩使用10-20g兑水100kg。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作物对这些除草剂的耐药性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安全有效地防治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