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新开了间菜馆,想着去试试菜,佐餐酒搞了两瓶古井贡酒对比着喝,一瓶古30,一瓶年三十,源自向来的糟糕体验,古井应该是我喝得最少的品牌酒。
古30很早就有了,塞在角落没想起来喝。喝得少,自然也买得少,去年的盘点只有36瓶库存,品牌酒排倒数第一,现在应该稍微多了点儿,但也不会超过50瓶。
古30,闻香淡雅,典型古井贡酒的风格,没有脱离江淮浓香的苑囿,说是窖香味也好,说是窖泥臭也罢,这种在古20身上有点令人不悦的气息在古30消弥于无踪。闻起来幽兰香气弥漫鼻腔,入口浓郁、甘甜、圆润饱满不刺激,清新之余微有苦感,之后爆发出绵延不绝的甜,酒液盘旋在喉节处返回酯香气。除了价格不甚友好之外,倒也没什么可指摘之处,在千元档算得上可圈可点,起码与之前的古井原浆系列有着很大提升。可惜千元档品牌核心单品早就打得乱成一锅粥,古30想要后发先至,不能说几无可能,但也难于登天。年三十虎年,也叫虎啸山林,闻起来有烤麦香气,不是典型的古井浓香风格,入口厚重,沾了舌头就瞬间裂开,复杂度高,气化感、冲顶感强,有着似浓非浓、似酱非酱、似芝非芝的味道,仔细捕捉会发现一浪叠一浪的回甘之余有着淡淡的煤油味,与普通版年三十风格迥异。两款酒初入口会觉得古30更易饮,多喝几杯会发现两者畅饮度都不错,相对来说年三十劲儿要大,空杯古30味重。越往后喝则是越倾向于喝年三十,古30堆积的甜度高于年三十。我因为春节喝酒有点咳嗽而放弃了“滥饮”,各自喝了几杯就停下了,最终未醺未醉而归,不知豪饮体感。虽然此次品鉴古井贡酒高端产品体验尚可,但我对古20这款大单品的糟糕印象从未改变。
这几款酒是年前喝的,也是春节期间唯一一次没有起手就猛灌的局,多少还记得点品鉴记忆,索性就一起写一写。再往后的局,都是一壶又一壶,席间不知日与月,且喝的都是品牌酒大路货,没什么值得说道之处。那瓶甲辰龙年酒之前已经写过了,体验不好:用茅台八十年和一千瓶老茅台勾调出来的酒,是瓶什么玩意儿?
与之相比,习酒典藏封坛简直成了琼浆玉液。我更习惯叫典藏封坛为封坛二号,因为以前老款就是这么命名的。与老款相比,新款品质确实有差异,偏淡了,没有之前酱味足,浓郁度也有点下滑,但这个可能不是酒质刻意变化,要么是批次问题,要么是坛陈年份不同。因为我印象中喝过的几次新款典藏封坛也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口的封坛并不惊艳,属于典型的习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风格,追求中庸之道,诸味不冒头不露骨,越喝越爽净越攒劲儿,慢慢激发出了风味,有老酒范儿。
我在天梯图把这款定位与同门核心君品习酒一档,但他们并不相似。老款君品略为甜口,新包装的君品也有点向茅香味靠拢,典藏封坛则更加“习酒”,酱味清新,中段香气绵而不拔,回甘甜润不腻。假如是不需要大单品的场合,典藏封坛的畅饮舒适度在君品之上。伊力开元是我带回去给散装省朋友小酌的酒,他们平时喝国缘,喝梦之蓝,喝国窖,要么就喝并不习惯的某款特定酱酒,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跟风嘛,领导喝什么就配什么酒。虽然在我心目中,伊力开元品质上佳,之前《品鉴开元》有过详细描述,他们反而不怎么感冒,好喝倒也觉得好喝,但也不会多喝。我车里有两瓶晓原刚寄来的天得一,就捎上了,他们倒是喝了个精光。如实描述,我认为这酒比老白汾十五要强,与青花20孰高孰低就任君自测了,风格有差异,侧重点不同。
关于天得一,我不宜多说,不然显得是打广告或带货了。虽然我从来没收过任何广告费,没接过任何商业合作,也没给任何酒带过货,但造谣并不需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