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是目前人类发射的最先进的太阳探测器,它在2021年的时候成功进入了太阳的最外层并获得了数据。
然而就是在这次被称为“触摸太阳”的行动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太阳信号,这可能预示着太阳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新的大变化。
从恒星演化模型上来看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阳是一颗典型的黄矮星,作为宇宙中为数不多的中等质量恒星,它的寿命在100亿年左右,考虑到太阳系诞生才46亿年,所以天文学家认为目前的太阳正当壮年,内部核聚变反应极其稳定,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
然而作为太阳系内最大的能量源,质量占整个太阳系99.86%的太阳每秒钟都会消耗420万吨氢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光和热释放出去,地球仅仅收到了其中的22亿分之一,就得以产生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在太阳的保持大体稳定情况下,它的一举一动甚至打个喷嚏,对地球和地球上的我们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能量释放,而帕克号此次收集到的数据,恰好就是关于太阳打喷嚏的预警,刚准确来说是大型太阳风暴的预警。
太阳风暴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太阳耀斑爆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这两种情况发生后都会影响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太阳风暴,都曾短暂把地球带回过蒸汽时代。
在太阳进入活跃期的今天,以及地球上的人类文明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一次新的大型太阳风暴所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1859年的卡林顿太阳风暴。
根据帕克号传回的数据结合太阳活动周期,天文学家认为2025年左右会有一次大型太阳风暴,届时空间天气状况还可能迫使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进入防辐射仓,地球上的低纬度地区甚至都能看见极光。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里虚构了一种名为太阳氦闪的灾难,它会让太阳在短时间内成为一颗红巨星,体积膨胀到火星轨道附近,到时候水星金星地球都将被太阳吞噬,现实中的太阳虽然不会发生氦闪,但确实会膨胀成红巨星。
最快50亿年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就将青黄不接,原本用于核聚变的氢元素将消耗殆尽,转变成氦聚变,整个太阳外壳将因为质量流失和内部核聚变的斥力而快速膨胀并稀释密度,最终让太阳的体积膨胀成原来的数百倍,从黄矮星变成一颗红巨星。
在红巨星时代的太阳系,宜居星球将变成木星和土星的数百颗卫星,火星会因为距离太阳太近而被烧烤成一颗焦炭星球,当红巨星内部的氦元素都消耗完后,整个太阳外壳将扩散成一团行星状星云,而太阳的核心则会变成一颗密度极大的红矮星继续存在着,直到千万亿年后冷却成一颗黑矮星。
总体来看太阳作为地球的生命之源,它的一呼一吸都能深刻影响地球上的一切,所以在太阳真正发生大的变化之前,我们最好还是成为多行星物种。
(理论推测地球生物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大(十分缓慢但不可逆转),到了一定阶段,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太阳静电斥力破坏它的结构稳定。在某些扰动条件下,大量伽马射线(正光子)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逐渐转向正电,地磁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漫长冰河期。。。不断周期循环。下一个灭绝与冰河期已经不远了,观测太阳的变化很重要………行星间的磁力是不是它们平面力平衡运动的关键决定因素?磁力平衡和稳定需要磁轴平行————如果伽马爆时间不长,就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
发生了,会停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