鄗代之战:燕国趁虚而入袭击赵国,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一道知衡 2021-11-15 09:18:10

公元前251年,燕国大举进攻赵国,反而被赵国军队打得大败。燕国的主将栗腹在这场战争中被杀死,参与这次作战的卿秦和乐闲也沦为了阶下囚。

要知道在公元前251年以前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已经损失了数十万士兵,实力上亏损十分严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面对燕国的挑衅,毅然派出廉颇,用仅仅25万士兵,就狠狠的打击了燕国的60万部队,甚至还把燕国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议和求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鄗代之战”。那么此战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粉碎了其它国家趁火打劫的图谋

为什么燕国军队会来攻打赵国?根源还是出在燕王喜的身上。公元前251年,为了庆祝赵孝成王的生日,燕王喜派栗腹带着百金前去庆祝。除了给赵孝成王庆祝生日之外,燕王喜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探查赵国目前的军事实力。

栗腹回国之后,燕王喜急忙上前询问,当他得知赵国的青壮已经大多数死在了长平战场,赵国现在的人口多是老幼病残之后,心中大喜过望。他觉得,赵国现在肯定快完了,此时不去攻打更待何时。

可以说,燕王这种想法就是在趁人病要人命。可是仔细想想,想要落井下石致赵国于死地的国君肯定不止燕王喜一个。如果赵国败在燕国手里,那么敢来攻击赵国的国家必然越来越多,正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

赵国的这次成功,在有力地打击了燕国军队的同时,更是在向当时的其它国家表明,赵国余威犹存,这样的胜利对于维护赵国的主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它国君想趁火打劫之前,一定会想起燕王喜的失败,绝不会轻易攻打赵国。

延缓了秦国一统的速度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与赵国进行长平对决?目的就是在于快速让秦国在战国时期形成独尊的局面,使得天下能够尽快凝一。在这样的思想下,长平之战以后,秦昭王并没有放弃对赵国的进攻。在他看来,赵国已经在长平惨败,只要发动数倍于赵军的人马,必然可以很快灭掉赵国。

然而,情况却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公元前257年,秦国在邯郸之战中,被赵国等三国军队打败。不过,即便被打败,秦昭襄王还是在等待着灭掉赵国的时机。在漫长的等待中,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51年,听说燕国军队攻打赵国,已经命不久矣的秦昭王觉得这次一定能够趁机灭掉赵国了。然而,事实却并没有像他想的一样发展,燕国被赵国打败了。老迈的秦昭王意识到赵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岿然长叹,最终在公元前251年撒手人寰。此后,秦国又连丧两王,统一的进度条被推迟了许多年。

维护了边境的安全

春秋战国之时,虽然每个国家的君主都将自己控制的地盘称为国,但是在身份认同上大家都是一致的,都认为华夏人共在一个天下。也正因为这样,每个国家的君主对生活在自己边境的外族防备心都特别重。

根据《匈奴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三晋的北部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的人,这些人大多都是林胡或者楼烦的戎族。为了防止戎族侵犯汉族百姓,赵氏从赵襄子一代就开始严格把守代地等地区,与戎族划界而治。可以说,在维护中原的安全上,赵国的作用非常巨大。

如果长平战后,赵国被燕国打败了,其它想灭掉赵国的国家肯定会找机会对赵国群起攻之,这样无论成败,赵国在军事方面必然会有所损失。把守代地的赵国伤了元气,那些被赵国严密把控的戎族必然会趁此机会崛起。那么,三晋百姓很有可能受到戎族的劫掠。赵国打败了燕国,不仅是维护了自身的安全,也从侧面上维护了中原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总而言之,赵国在遭遇重创之后,依然能够打败燕国,这对战国局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维护赵国本身的安全、延缓了天下一统的进程还是保护了边境的安危等方面,赵国胜利起到的影响是不容许忽视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49

一道知衡

简介:挖掘历史趣事,找寻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