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使用折叠机300天后

锌产评科技 2024-04-14 22:40:17

作者 | 山竹

出品 | 锌产业(公众号:xinchanye2021)

就在前不久,华为发布了一款名为GT Cyber的智能手表,和华为之前发布的其他运动系列手表不同的是,这是华为第一款可拆卸表盘的智能手表,何刚称之为“百变换壳”,与折叠屏手机类似的是,二者都属于在产品结构上进行的创新。

2021年堪称中国折叠屏手机最热闹的一年,几乎国内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在这一年推出了折叠屏智能手机,虽说仍属小众,但看到如此新潮,尤其在此之前折叠屏手机已经暗自发展了有三四年,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入手了一款折叠机。

为了体验折叠机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是否能像上一次手机的结构创新——「按键到触摸屏的演进」一样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于是,在之后一年里,我强迫自己将这款看起来稍显厚重的折叠机作为主力机使用,体验折叠为手机带来的变化。

转眼已经过去了300多天,在又一批折叠机陆续涌入市场之际,这次谈一谈近一年来的几个用机感触。

01 很酷,可是然后呢

年初某天,在一次参加朋友聚会的餐桌上,邻座的朋友盯着我手中的手机,问:这就是折叠屏手机吗?

还没等我说“是”,他便已经顺势从我手中接过手机来一边来回把玩,一边问这问那,对于折叠机的好奇之心溢于言表。

那时的我也是刚刚拿到新机不久,还处于新鲜期,于是也便耐心地帮他讲解着如何开启「镜像摄影」,如何进行「一键分屏」,如何「悬停观影」……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侃侃而谈的这些功能,除了新机测试时反复试用了多次外,其中大部分功能在之后一年里并没有想象中使用得那么频繁。

「镜像摄影」酷炫吗?

确实很酷炫。

但当你隔着十几米远为朋友拍照时,没几个人能看到前置屏幕上自己的表情是否到位。

「一键分屏」好用吗?

也的确好用。

但这一功能目前最爽的一次使用经历还是几个月前在机场安检时,同时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带来的便利。

除此之外,再难想起有什么特别的使用体验。

以至于前不久又有朋友问到“折叠机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我的回答竟开始有些敷衍。

倒不是因为和这个朋友关系不好,只是,折叠机确实很酷,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很酷而已。

尽管有些遗憾,但这却是当下折叠机的现状。

后来我又分析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主要是因为过去十年里智能手机在结构上经历了两次创新,应用生态也在流量经济中经历了大繁荣,以至于新出现的折叠机在应用生态上要经历一个先适配、后创新的过程,这就带来了期待和体验上的心理落差。

02 艰难的适配之路

如果你希望通过使用折叠机来提升用机体验或办公效率,恰巧又是在前两年入手的折叠机,应该多少会有些失望。

先说一下过去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

2007年,苹果第一代采用触摸屏的手机发布,彼时,美国不少媒体并不看好这款后来被证明是划时代的产品。

从产业发展上来看,相对于当时功能机的生态匮乏,这次结构创新并不需要对功能机时代的“遗产”做太多的适配,这让第一批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更多体会到的是惊喜——不断有新应用涌现的惊喜。

本质上,推动智能手机高潮迭起的,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移动应用在个人移动终端的大繁荣。

2014年,采用曲面屏的三星Galaxy Note edge发布,柔性屏开始推动智能手机进行第二次结构创新。

柔性屏虽说也是结构创新,但实际上是智能手机产业繁荣期的一次过渡性结构创新,在这期间,轻薄、大屏、高屏占比开始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不过,这些并不涉及到软件适配问题,没有在用户体验上造成“钟摆效应”。

2018年,三星首款折叠屏Galaxy Fold正式发布,这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次结构创新。

不过,与前两次结构创新不同,这次是在移动应用生态高度繁荣,移动支付、本地生活、社交游戏等现象级应用已经有了几亿稳定用户情况下出现的结构创新,这次的创新使得智能手机屏幕尺寸,甚至屏幕比出现了明显变化,这就导致前文提到的——这次结构创新需要在应用生态适配上花大力气。

三星首款折叠机问世后,折叠机市场经历了两年沉寂,倒不是因为软件适配问题,过去两年手机厂商花大力气在消化这次结构创新带来的材料、工艺,以及降本的问题。

至于应用生态适配问题,即便是到了2021年,我在入手折叠机的前几个月里,也还是遇到了微信部分功能不适配、视频软件不适配、游戏不适配等一系列问题。

好在,这一年来,手机厂商通过系统更新逐渐解决了这些硬伤,解决了大部分现象级应用的适配问题。

不过有些问题却不是一两年就能搞定的,例如观影体验,现在的折叠机基本都会遇到上下两大块黑边,这使得大屏和小屏的实际画面大小并没有太大区别,这就需要影视制作过程中要有一定调整,需要一次真正的产业协同。

仅仅是这样的应用适配就足以让手机厂商忙得焦头烂额,为此,也有手机厂商专门为新一代折叠机建了用户群,以及时收到用户反馈,做系统更新。

一款产品的早期用户跟着这一产品一同”成长“,有点类似现在养成类游戏,也是这个时代独有的一种产品养成模式,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在《参与感》一书中指出,小米就是通过这一模式得以成长壮大。

03 大屏新体验

折叠机在软件生态适配上颇为坎坷,在硬件创新上其实也做了一些取舍岔路口上——大屏和轻薄之间的取舍。

大屏、轻薄是过去几年里智能手机一个主流趋势,以往直板机的演进都是兼顾二者进行的产品迭代,折叠机的出现,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取舍——将大屏做到了极致,在轻薄上打了些折扣。

一个常识是,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折叠机一定会比直板机厚一些,当然这也使得折叠机可以将大屏发挥到极致,目前主流折叠机内屏已经达到8英寸,列几个个人觉得使用折叠机后体验明显提升的应用场景:

首先是看电子书,个人更习惯看纸质书,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例如在拥挤的地铁上就更适合看电子书,折叠机带来的大屏体验确实让电子书阅读体验更爽,这也是手机厂商特别针对性进行了优化的场景,大部分电子书App基本都已经支持大屏阅读。

其次是游戏体验,尽管正常状态存在黑边、大屏状态存在部分视野遮挡问题,但大屏能带来更好的游戏操作体验,这一点类似平板。

最后是大屏和悬停,偶尔也会为带来一些特别的惊喜,例如今年去泰山看日出时,我用折叠屏悬停模式+延时摄影记录日出的整个过程,完全不用随身再带一个三脚架。

不过,遗憾的是,全新的、折叠机独有的现象级应用,至今还未出现。

04 如何为折叠机附“魔”?

同样是结构创新,触摸屏带来了智能手机热潮,在做好原有生态适配后,折叠机能否再为智能手机带来一个体验上的新高度?

这是手机产业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回头看智能手机的崛起,不难发现,除了触摸屏带来的结构创新,还有芯片算力的提升、操作系统的加持,尤其是互联网高潮迭起带来的移动应用生态的繁荣。

对比来看的话,如今5G、物联网带来的这次升级,现在仍停留在B端产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尚且没能在消费领域引起新一轮创新热潮。

如果非要找出物联网潮流下消费端的新市场的话,那应该就是场景互联和智能家居了,而基于场景互联针对折叠屏特性如何进行价值创新,是手机厂商及其生态开发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放到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当下能否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技术创新下为折叠机附”魔“,决定了折叠机最终的市场规模。

2022年,三星的乐观预测是折叠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000万部,那么,五年后,折叠机能否达到亿级规模?

0 阅读:0

锌产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