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则报道,揭开了特朗普政府的焦灼现状。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145%关税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已迫在眉睫。
白宫正紧急组建跨部门应急工作组,成员包括副总统万斯、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核心官员。

这一动作意味着,美国对华关税战策略的重大转折,从“主动进攻”转向“被动防御”。在关键商品领域,美国高精尖武器系统依赖中国供应的镓、锗、锑、稀土等战略矿产;
在经济层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近4.5%,创2001年来新高;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50.8,企业投资意愿大幅萎缩。
特朗普的“态度摇摆”,更暴露了美方困境。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改口称“不想继续加税”,甚至暗示“可能降低关税”,并预计“三到四周内完成与中国的谈判”。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称,“美国在胆小鬼游戏中先眨眼”。曾放话“关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如今突然改口“可能降低关税,因为人们需要购买商品”,这相当于开始向中国“示好”。
这种“示好”背后,是美国上下的集体焦虑。美媒披露,多家企业致电白宫询问进展,却被告知“中方从未主动联系”。有高层人士直言:“特朗普政府高估了关税的威慑力。”

不仅如此,中方还对特朗普政府发动了坚决反制。一方面,中方扩大稀土出口管制,切断美军工产业链命脉,暂停接收波音飞机订单,打击美国高端制造业;
另一方面,中方将美企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启动相关调查,并在WTO起诉美国。彭博社更直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深度依赖,使得加税成为自我伤害。”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手握四大筹码,分别为多元化出口市场、巨额美债、关键矿产控制权及高效的国家动员能力,这些优势让美国在“胆小鬼博弈”中陷入被动。
目前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未能孤立中国,反而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与盟友反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批评,特朗普的“关税讹诈”已摧毁美国信誉,各国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而非服从美国指令。
可以说,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正走向失控边缘。当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关税拉升至145%、有商品税率飙至245%时,白宫内部的危机正在加剧,美国霸权暴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虚弱。

如今,美国正陷入“制裁悖论”。对中国依赖越深的领域,制裁反而伤己越重。”这个曾经挥舞关税大棒的超级大国,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当中国启动稀土管制、暂停接收波音客机时,白宫不得不先做出妥协。
从白宫密谋组建“救火队”,到特朗普被迫改口求谈判,人们看到,美国已经开始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