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魏和林之校互相表白后,高浠哭着问顾魏为什么选林之校而不选她,于是,顾魏便有了一段很经典的拒绝台词:
我的父母的确很喜欢你,也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让我们交往,让我们在一起,我曾经试想过我们要在一起了会怎么样,但是我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真的不合适,我们太相似了你不觉得吗,我真的不想在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另一个自己,还要不停地讨论工作,去讨论前途,你对我来说,真的就只是一个朋友,仅此而已。
很喜欢这样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顾魏,这番拒绝也说得相当恳切和真实,让人找不出半点反驳的理由。可是仔细想想,顾魏拒绝高浠,真的只是因为“她是另一个自己”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妨先想一下,高浠和林之校分别跟顾魏相处时是什么样的。高浠跟顾魏讲话,除了聊工作以外,也基本上都是一种很强势的语气,比如你应该怎么样,你这样做没有好处等等。可能她心里并没有想要管束顾魏,但是这样的话听在男人耳朵里,就会有一种本能的逆反,他会觉得自己是被管着的。
反过来再看林之校,她和顾魏相处,本就有着一种近似崇拜的心态,语气上自然也会柔和许多,哪怕是她嘴硬的时候,也最多让人觉得是在赌气闹脾气,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管束。这就把双方放到了一种对等的位置上,不会让对方觉得有压力想逃离。
所以高浠说,她跟顾魏认识了那么久,共同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而顾魏和林之校才认识了不过半年,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他们认识得越久,相处得越多,顾魏就会越感觉到跟她相处时的被压制。
剧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就是顾魏想要搬出去住,他的父母不同意,便找了高浠商量对策,高浠给他们出主意,要偷偷把自己的房子租给顾魏。
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租房的过程中,顾魏没有发现那是高浠的房子,就真的搬进去了呢?那无疑就相当于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牢笼”。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如果他在家天天被父母管着,找个妻子还跟他父母一样管着他,你觉得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而高浠给他的感觉,恰恰就跟他父母给他的感觉一样,所以说,就算没有林之校,顾魏也不可能选择高浠。
另一个方面,就是高浠远没有林之校那样的单纯。高浠这个人,怎么说呢,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三观是正的,但是在面对爱情时,又难免会有点儿小嫉妒小心思,就是给人一种私底下搞小动作的感觉,容易惹人反感。
就比如林之校给她演奏会的票,她猜到她也会给顾魏,就主动提出来由她带给顾魏;她看到林之校拿着顾魏的水杯,就质问她并且要求林之校先走,把水杯交给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就是想阻止林之校跟顾魏接触,顺便给自己创造跟顾魏相处的机会。
还有就是无论她在顾魏的父母面前,还是同事们面前,大家开她和顾魏的玩笑,问他们什么时候结婚,她都是默认的,这样的表现,就似乎她很渴盼着大家都有这样的误会,然后误会得多了,这件事也就变成了真的一样。
跟她相比,林之校简直就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高浠拿走了她给顾魏的票,直到顾魏出现在她的演奏会上,她都不认为顾魏是为她而来;高浠不让她给顾魏送水杯,她真的就一个人躲在天台上默默等着;别人开顾魏和高浠的玩笑,她真的就给他们送上祝福。
你看,这样的两个人摆在面前,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管什么样的男人,也不管男人处在哪个年龄阶段,你让他选择事业伙伴,他会选择成熟的思虑周全的,可若是让他选择人生伴侣,他必然会选择更加单纯的那个。你想啊,男人在外面打拼事业已经很不容易了,谁愿意回家还要应付妻子的小心思呢?
爱情,一半靠缘分,一半靠自己。很多人曾经探究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该找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互补的人在一起更合适?有人觉得,相似的人更加有共同话题,也有人觉得,互补的人更能扬长避短。
但其实,这都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就像顾魏和高浠,他们两个何其相似,相似到顾魏觉得如果他娶了高浠,回到家就像面对另一个自己。可假设高浠只是事业上跟顾魏相似,性格却更像林之校呢?顾魏还会不愿意娶她吗?
爱情这件事,是离不开缘分的,但不能只靠缘分,归根结底,还在于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你这样的人是否正好符合他的期待,能够吸引他的目光。
高浠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顾魏,说明他们缺的不是缘分,顾魏不选择她,固然有他们太相似这个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浠本身的性格吸引不了顾魏。
林之校跟顾魏认识不久,两个人却彼此吸引,互生情愫,但如果没有林老师生病这个机缘,他们可能这一生都不会相识,也不会走到一起。
所以说,爱情,缘分很重要,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也很重要。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要找一个很好的爱人,那你就要首先变成很好的自己。”
我深以为然。但愿你也能够懂得。
你需要记住,爱情是无法强求的,他选你,或者不选你,只在于这样一个你是否吸引这样一个他,好的爱情,能够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好的自己也能促成更好的爱情。
作者简介:相见相思,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专注于情感领域的文章创作以及情感问题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