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政治始自西楚霸王

子玉史院吖 2024-09-15 18:30:44

不管是封建还是帝制时代,权力的来源基本都是两条线,要么以血缘的红利世袭,要么凭借军功强势上位,重建秩序。在秦之前,权力基本来自于世袭,但项羽在灭秦强势崛起之后却开启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

军功政治。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领诸侯众将进入关中,在众人的拥护下以盟主的身份宰割天下,将天下分为十九国,分别为:西楚国、衡山国、九江国、临江国、常山国、代国、临淄国、济北国、胶东国、汉国、雍国、塞国、翟国、燕国、辽东国、西魏国、殷国、韩国、河南国。

鸿门分封是对自陈胜之后所恢复的战国七雄王政秩序的否定,项羽和诸侯众将打破血缘的束缚,以军功为标准重新建立了新的秩序。

众王出去时只是普通的将军,回来时却都已经是颠覆掉其上司的王者,属于典型的以下犯上。以后历史还会不断上演这种领兵将军以军功颠覆旧政权的事,几乎成为后世推动改朝换代的主要因素之一。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在短短的六个月之内,楚国、燕国、赵国、齐国、魏国纷纷复国。这个阶段的政治局面是贵族和平民并起:

平民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平民武臣建立了赵国、平民韩广建立了燕国、贵族田儋复兴了齐国、贵族魏咎复兴了魏国。

此时的复国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王权并没有被贵族所垄断。

陈胜失败被杀之后,楚将秦嘉于秦二世二年(前208)一月拥立景驹为楚王。景驹是楚国贵族,其被立为楚王代表平民被抛弃,贵族开始垄断王权。同月,张耳和陈馀立赵国王族之后赵歇为赵王。

赵歇被立为赵王说明贵族王政也被否定,历史进入了战国七雄之王族后裔开始经营王权的时代。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灭秦战争之残酷和艰难,大家需要借助战国王族的影响力来整合资源,对抗秦军。

对于此,范增就说得很明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范增认为陈胜之败是因为没有立楚国王族之后为王,借助楚国王室的影响力整合资源,失败是必然的。范增的话项梁听明白了,于是果断立已经沦落到牧羊人的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

熊心被项梁拥立为楚王之后,代表着王族政治的复兴。此时,除了燕王韩广之外,楚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的王权都掌握在战国王族之后手里。

这里强调一点,燕国之所以没有立姬姓王族之后为王很可能是因为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影响导致秦军在灭燕之后对燕国王族实施了团灭,因而无人继承燕国的王权。

秦二世三年(前207)八月,二世皇帝胡亥被赵高所杀,赵高对外宣布:“秦国本来就是王国,始皇一统之后称帝,如今六国都已经复兴,秦国疆域大幅缩水,此时的帝号已经不适合秦国,还是采用王号。”

以二世被杀子婴即位为秦王为转折点,代表始皇所建立的帝业正式破产,被战国七雄并立的旧秩序所替代。

秦国自降为王,战国七雄并立之格局再现

图源/剧照

也就是说,秦国一统只是短暂终止了七雄并立的政治格局,如今,以六国复兴和秦国自降为王国为转折点,代表着七雄并立之政治格局的恢复,王族政治再次成为主旋律。

可这毕竟只是历史的回光返照。因为,王权的基础是兵权,此时各国的兵权都掌握在诸将手中,尤其是诸将在跟随项羽获取军功的情况下。当项羽率领诸侯联军在河北歼灭秦军并向关中进发时历史已经注定被改写。

项羽鸿门分封不仅打破了七雄并立的旧传统,而且否定了王族对王权的垄断。

说白了就是,七雄并立之王族政治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是为了利用王室的影响力整合资源以实现灭秦目的的行为,当秦国被灭掉之后,王族政治就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就算没有项羽的鸿门分封,张耳、陈馀、项羽等实力派也会自立门户,这是由权力的本质所决定的。

看看项羽所分封的十九王,除了代王赵歇、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胶东王田巿、济北王田安、临淄王田都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王族血统。而且,代王赵歇、西魏王魏豹、胶东王田巿此前还是赵王、魏王、齐王的正统角色,如今彻底被边缘化。而韩王韩成更是被项羽裹挟至彭城之后杀掉。

可见,项羽分封,王族血缘已经被否定,其分封完全是以军功为标准,包括有王室血统的田安和田都也是吃了军功的红利。对于这一点,项羽说得很明白:“灭秦之功是我与大家披坚执锐,在外苦战三年才拿到的。”

言外之意就是,楚怀王和赵歇这些人凭什么?

以军功来论,权力自然应该由他项羽和灭秦诸将来分享。在项羽的认知中,此前复兴王政,立六国之后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够整合六国资源以实现灭秦的目的。如今,灭秦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王族自然应该交出王权。

由此可见,战国七雄并立、王族垄断王权只是过渡,历史最终会导向军功政治这一模式,即使是项梁还活着,他肯定也会这么做。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力只是执行历史意志的载体而已。

所以,既然楚怀王没有军功,楚国当然要被军功派所瓜分。项羽将楚国分为西楚国、衡山国、临江国、九江国四国。

总结起来就是: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

项羽正式开启了军功派垄断权力的政治模式。

但严格来说,这一模式应该始自陈胜。陈胜在攻占了陈地之后,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商议政事,这些人到场之后是纷纷劝陈胜称王。由于陈胜没有王族和贵族血统,所以大家就以“功德”来论证陈胜称王的合法性:

陈胜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有功;复兴楚国社稷,存亡继绝,有德。

陈胜开创了军功政治

图源/剧照

以“功德”论,陈胜应该称王。而现实也是,陈胜只有称王才能在权力层面控驭诸将,领导攻灭秦国之大业。后来的汉高帝刘邦也是以“功德”为标准被大家拥立为皇帝的。

可见,军功政治是始自陈胜,项羽只是复制了陈胜的做法而已。不过,项羽只有军功这一条,并没有“德”的助力,从合法性上来说,他比陈胜还差点意思。

不过,项羽虽然否定了七国之王族政治,但却维持了霸业形态。严格来说,春秋战国属于典型的霸业政治,其特点为:天下的政局由霸主主导;列国并立,武力争霸为其常态;封建制与郡县制并存,列国接受周王室的封号为合法诸侯,诸侯又在其王国内部实行郡县制进行中央集权。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周王室的灭亡使列国进入了推举盟主进行争霸赛的新模式。战国末年,列国以楚为盟主攻秦就是这种模式的集中表现。

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了六国一统了天下,暂时给七雄并立争霸的政治模式按下了暂停键。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在发动大泽乡起义之后建立了张楚政权,接着,齐国、赵国、燕国、魏国在复国之后也都奉楚为盟主共同反秦,这是战国后期以楚国为盟主合纵攻秦模式的再现。

熊心被项梁立为楚王之后,楚国依然是列国合纵攻秦的盟主,此时的天下依然是列国以楚为盟主的霸权政治。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分封将天下分为十九国之后,天下依然是以楚国为盟主的霸权体制。

等于说,项羽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霸权政治,复制了陈胜时代的平民王政,又模仿陈胜以军功论证称王的合法性自封为西楚霸王。

本质来说,项羽并没有什么政治性的创新。大家总是诟病项羽搞封建,实际上当时的项羽只能走这条路。

和春秋战国的霸主、盟主所不同的是,项羽所开创的霸业是以楚国为宗主国的模式,为了强化这种模式,项羽当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各诸侯王国以秦郡为基础,在王国内采用郡县制,比如,刘邦的汉国就是由巴、蜀和汉中三郡组成;各国军队的数量由楚国统一裁定,比如,刘邦前往汉中的三万汉军就是项羽给规定的;各诸侯国独立纪年;各诸侯王自行治理其国,官员制度和官吏任命也归属于各王,比如,刘邦就自行任命萧何为汉国的丞相;各诸侯王有听命于盟主、领军随从出征平叛的义务,比如,项羽攻打齐国就要求九江王英布带兵随征。

可见,项羽所构建的霸业政治,整体框架虽然是分封制,但各国内部实行的都是郡县制,并不是历史的倒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此时的王政只是一种行政制度而已。以项羽为盟主的霸业政治本质上属于郡国制。

后来的刘邦几乎全面继承了项羽的做法,不仅打造了军功政治,同时也实行了郡国制:包括汉王国在内的各诸侯王国在其内部实行郡县制。所不同的是,刘邦将项羽的霸业升级为了帝业而已,完了又在此基础上将异姓诸侯王全部换为刘氏,又在制度层面进行了部分修改,比如,诸王的丞相由朝廷任命,诸王必须采用汉法,采用朝廷规定的官制。

可以说,刘邦实际上是继承了项羽的政治遗产。

和始皇一样,项羽也被时代条件所限制,成为试错者的角色,所以,我们就不要总是以批判者的心态去否定项羽。

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政治选手。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