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其“放水”免罪,天子为其“徇私争功”,历经两朝五帝的名臣!

史魔南歌子 2023-05-20 12:04:32

说到王氏家族,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两支“极为恐怖”的存在,一个是可以与至尊天子“王马共天下”的山东琅琊王氏,汉朝大司空王崇,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争鸩护兄的王览,一门全是美男子“琳琅满目”的西晋太尉王衍,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之为“天下第一望族”子弟,并与之共坐龙床的丞相王导,一纸《兰亭集序》折服千古英豪的书圣王羲之,这些都出自于琅琊王氏。

另一个则是名震天下的周灵王太子晋所嫡传的山西太原王氏,有收吕布为义子诛灭董卓的东汉司徒王允,有让司马懿忌惮三分的曹魏帝国太尉王凌,有替晋武帝司马炎吞吴平南,结束三国混战的西晋司徒王浑,还有敢拿铺天盖地的财宝与石崇斗富的右卫将军、蓝田侯王恺,这些人物则都出自于太原王氏。

今天小编就单拿一位王氏英豪来一述其生平,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喜爱看《三国》品《三国》,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国是因为东汉末年黄巾军冲击东汉帝国,最后导致东汉江山分崩离析,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却很少有人知道三国是怎样彻底结束的,大部分人顶多也就知道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灭了蜀,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灭了吴,西晋完成一统,三国就没了,可却很少有人知道收拾三国残局的六位西晋主将,有三位是王家人,一位出自太原王氏,一位出自琅琊王氏,还有一位弘农王氏,这三位王家大将当中又以太原王浑最为出名。

所以接下来小编讲的就是这位“三国终结者”,西晋开基功臣王浑一生的故事。王浑,字玄冲,他是魏晋时期太原郡晋阳县人,他的父亲名叫王昶,是曹魏帝国的司空大人。王浑成人之后,做人非常沉稳,极为儒雅且有器量,他承袭了其父京陵侯的爵位,后来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到了府上做掾吏。后来曹爽被太傅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而斩杀,可司马家似乎有意对王浑放水,或者说是忌惮当时可怕的太原王氏士族,就说“随例免其罪”,王浑于是捡回了一条性命。

不久之后,司马家替魏天子发号施令,起用王浑做了怀县县令,并且被安排到了司马昭的麾下做事,后来司马昭要平定淮南叛乱,王浑则出任了安东大将军府参军,成为了司马昭的亲信参谋,再后来他就逐渐晋升为了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要职。

到了魏元帝曹奂咸熙年间,王浑出任越骑校尉,而司马炎受禅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帝国之后,王浑被加授为扬烈将军,并升迁为徐州刺史。当时徐州发生了饥荒,王浑强行开仓赈济灾民,一州之百姓万分仰赖他。到了晋武帝泰始初年,司马炎也强行给王浑增加食邑一千八百户,过了很久,又晋升他为东中郎将,并且兼任淮北诸路军马的监军大人,同时镇守在许昌,就算在外做封疆大吏,他还是多次驰章上奏,陈述他对治理地方的看法,使得晋武帝受益匪浅,他的意见也多被采纳。

不久之后,王浑又被转任为征虏大将军、豫州诸路兵马监军、可假用天子符节,同时兼领豫州刺史,张飞在蜀汉阵营就担任过征虏将军,王浑任职之后,他管辖的地盘与当时尚未平定的东吴帝国接壤,他对江汉一带的军民宣布自己的威信,使得许多吴国人跑来投降归附。

东吴大将薛莹、鲁淑率众号称十万北上侵犯西晋帝国,鲁淑的兵马冲向弋阳县,而薛莹的大军则杀向新息县,当时王浑已经将整个一州的兵马都放出去休假歇息去了,每个地方都能削减了一旅之兵,东吴人马一直都认为西晋战备非常松懈,可就在这个时候王浑已经派出了一支精兵偷偷渡过了淮河,出其不意,向东吴大军发动了猛攻,薛莹等吴将想不到大晋王师会犹如天降,于是吴军被王浑打得大败亏输,晋武帝高兴地册封王浑次子王尚为关内侯,以作奖赏。

而王浑也被晋升为了安东大将军、扬州诸路兵马大都督,并由他镇守在淮南首府寿有时候,可东吴军马则开始在皖城一带大行屯田,准备作为北上基地,并时刻对西晋边境造成侵扰。王浑立马派出扬州刺史应绰都督淮南诸军前往进攻东吴皖城,很快就将皖城一带的别屯粮寨全部摧毁,并焚烧了吴人积谷一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气得吴人大哭大骂。

王浑接着又陈兵东疆,并前往视察了东吴一方的地势,又一路遍观敌城,然后在脑海中百般思索攻取之计。等到晋武帝下诏大举伐吴的时候,王浑率大军师出横海,他派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下了寻阳县的濑乡,又与东吴牙门将孔忠大战,全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还俘虏了吴将周兴等五人。王浑又派出殄吴护军李纯带兵居高南望,然后进攻吴将俞恭所部,也将其打败,并且斩获颇多。

这时东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非常害怕王浑,就立马跑来投降了。东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则率众数万杀向城阳,王浑又派出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与之在战,一口气阵斩这两员吴国大将,并活捉了七千八百吴兵,这使得东吴大为震动。这时东吴末帝孙皓的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送来官印,并亲自跑到王浑帐下请降。

没过多久,西晋大将王濬的大军攻破石头城,吴帝孙皓只好出降,而王浑的威名更加远播天下四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王浑与王濬并不是亲戚,王浑是太原郡人,而王濬则是弘农郡人,一个是山西人,一个是河南人,两人虽然都是士族出身,可太原王氏的门槛却高出了许多,加上王浑这一家在魏晋时期世代都是高官,并且与司马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王濬虽然有破吴首功,可就像当年钟会与邓艾破蜀一样,王濬始终还是要受到王浑的节制,并在功劳上屈居于王浑之下。

也就在王濬灭吴的第二天,王浑才渡过长江,登临了东吴帝国的建邺皇宫,并且在宫中置酒大会诸将。当初他其实比王濬还早先占据江岸,并且大破了孙皓最精锐的中军,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突然按甲不前,使得落在了王濬之后,所以如今他又表现出了百般的愧恨,脸上也露出了不平之色,于是多次上奏晋武帝说王濬像邓艾一样想在蜀地拥兵自重,不听自己的节制要求, 可经历了钟会邓艾之事后,天下人都明白了许多,见王浑又学钟会诋毁王濬,不免就惹来了许多讥讽之声。

聪明大度的晋武帝司马炎,也没有像他雄猜多疑的亲爸爸司马昭那样将两员名将全部搞死,而是传诏南征大军言道:“寡人此前就已经命令持天子符节者、扬州诸路兵马大都督、安东大将军、京陵侯王浑督率所统领的全部南征大军,逼近吴都秣陵,令贼首孙皓小儿救死自卫,使东吴兵马不能驰援长江上游,以成全王濬的西路军之功,王浑接着又摧破大敌,活捉了东吴名相张悌,最后使孙皓途穷势尽,亲自捆缚自己来军前乞降,就这样平定了秣陵,王浑的功勋简直惊天盖世,寡人要立马给他增添八千户食邑,进爵为公爵!其子王澄也封为亭侯,其弟王湛封为关内侯,同时赐绢八千匹!”

司马炎就这样护犊子,避免了王浑重蹈钟会的悲剧,王濬虽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然而司马家却没有得罪太原王氏,反而更加巩固了西晋王朝的江山。至于王濬,这样一个背景不深,身世并不显赫的有功之将,让他更加低调一点,或者也是对他的另一种提携与历练,这就是作为一代帝王司马炎的“高超”用人与权谋之术。

王浑很快又转任为征东大将军,再次被派往寿阳镇守一方,王浑在地方上进行治理,不喜欢按照刻板的刑律来办公,但他临场主事非常果断明了与公允。当时东吴军民刚刚归顺西晋帝国,大家都心怀畏惧,而王浑对吴人百般劝抚,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大家名士风范虚怀若谷般接纳江东士族,这使得他的王府整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江东大姓士族引着小百姓们全都欢悦地向王浑和西晋朝廷表示归附,如果让出身比较低微的王濬来做这件事,恐怕就达不到王浑的效果了,这就是司马炎扬浑抑濬之处,牺牲了一人之公道和荣辱,却成全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之大局。

王浑很快又被征召回京做了尚书左仆射,并加授散骑常侍,因为司马炎不想让王浑在淮南一带培育出自己的一方势力,而成为当年他爸爸司马昭在淮南养成坐大的毌丘俭、诸葛诞那样,所以差不多搞定了地方,就借着晋升他官位的理由将他提回自己身边来进行敲打和安抚,司马炎在驾驭群臣方面确实比他爸爸司马昭要高明许多,不像表面看起来奸诈的司马昭,实际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已是“路人皆知”了,难道他始终做不了皇帝,真正的天子恐怕真的要做到“天威莫测”才行。

当时在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想要晋武帝把他的“假堂弟”、亲二弟齐王司马攸派遣出京,让他到封国去就藩,这个司马攸本来是司马昭的次子,却因为司马昭之兄司马师无子,所以司马攸被过继给了大伯司马师做嗣子,如果按照正统的家族礼法,司马懿传位给司马师,司马师无子传位给其弟司马昭,司马昭则应该传位给“兄子”司马攸了,所以这个时候司马攸在晋武帝司马炎面前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王浑则上书劝谏道:“陛下既然已经给了齐王司马攸上公之位,按理来说是要将他遣送到藩国去的,可是昔日西周王朝建立,周武王大封姬姓诸侯,以他们之合力来拱卫天子,至于周公旦,他是武王最亲信的四弟,他在侍奉天子左右,替天子处理王事,辅济大业,所以没有被遣归藩国。

这也是向天下表明至亲大义的所在,所以周公没有远离西周朝廷,后来周公在武王驾崩后,得以顺利辅弼幼主成王,以光大周室的圣德。如今的齐王司马修对于我大晋而言,就是像周公旦那样亲近于陛下之人也!他最好留在天子身边襄赞皇朝,与闻大事,作为陛下心复不二之臣最佳了!

司马攸的为人非常洁身自好,又极讲信义,对父母兄弟也非常之好,他志存忠贞,如果陛下今天让司马攸出京就国,给他一个地方州牧大都督的虚号,却没有领统一方之实,又远离朝廷,不干预王政,这实在是太伤母弟至亲之义了,恐怕陛下很难对得住先皇文帝司马昭和你的母亲文明王太后了!

如果你觉得非得需要一个像司马攸一样德高望重的宗王放到外面,为陛下你镇守一方,那如今还不如派汝南王司马亮代替司马攸,司马亮是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儿子,他是你爸爸司马昭的弟弟,还有你司马伷、司马骏两位叔叔都已经外放到地方上,他们在朝中和地方上都已经有了雄厚的资本,如果论以将来的忧虑,要是他们有逆谋之心,那影响就不是一般之轻了!

你还不得留下一个司马攸在朝中作为制衡那些藩王叔叔的利器吗?就周公替成王对付管叔、蔡叔、霍叔那样啊!要是将来因为你的后妃外戚把持了朝政,而朝中没有至亲兄弟为你监国守国,那就有王莽倾汉,吕产专朝之祸了!要是同姓藩王在外作乱,你没有一个像梁孝王刘武一样的兄弟帮助你,则有吴楚七国逆乱之殃了!

纵观古今,事之轻重,你一定要考虑清楚啊!凡事也不可处处生疑设防,像司马攸这样正道忠良的宗王,你还要以智计去猜物,使得至亲见疑,而那些疏远的诸侯们还能自保吗?到时候人怀危惧,天下就不得安宁了!这也是自古天子最为深忌之事也!

愚以为反正现在太子太保之位有缺,还不如将司马攸留居京师担任此位,也好辅佐太子殿下,他与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卫将军杨珧三大重臣一起作为太子的保傅,共理朝政,三人齐位,足以相互持正,只要陛下能做到无偏重,他们就不会要相倾之势,这样也使陛下保全了至亲之义,司马攸也完全受到了陛下的仁覆之惠,这样君臣同休戚,义在尽言,心之在见,天下就可以安好了!今天臣敢在陛下面前陈述这番愚见,几乎是触犯了天威,我只是想陛下每件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我能尽万分之一的辅助就很欣慰了!要是今天臣不说这番话,真不知道谁还会站出来给陛下说这番话!“

可晋武帝死活接受不了弟弟司马攸做什么周公,也就没有接纳王浑的意见,后来齐王司马攸受到猜忌,忧愤至极,呕血而亡,终年三十六岁。到了太熙元年,王浑被晋升为了司徒。不久之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加授王浑为侍中大臣,后来外戚权臣杨骏被诛杀,晋惠帝没有安全感,就极度地崇重先帝旧臣,于是将兵权交给了王浑。

当时王浑是文官司徒,按理不得掌兵,如果要掌兵,他的属吏就得穿绛衣官袍,他认为自己掌兵只是暂时的,所以依旧命属吏穿著文官服饰,当时天下人都认为王浑谦逊识大体。

后来“八王之乱”爆发,楚王司马玮斩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等人,公孙宏就劝说司马玮道:“昔日高祖宣皇帝司马懿老大人废杀魏大将军曹爽,然后引太尉蒋济一起乘坐马车进入皇宫,这是借此来增加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如今大王举非常之事,勤王清君侧,就要捉一个极有宿望的大臣来镇厌众心,司徒王浑宿有威名,为三军所信服,可请之与大王同乘,这样就可以使你的所作所为无可非议了!”

司马玮立马照办,可王浑却不想淌这趟浑水,只说自己病重要回到家中休养,不宜再外出,并且派出自己精锐的王家兵千余人闭门以拒司马玮,司马玮虽然手中已有雄兵数十万,但万万不敢进逼王家。

不久司马玮又被其他人矫诏所诛杀,王浑这才率兵入宫护驾,晋惠帝于传诏王浑担任录尚书事。到了元康七年,时年七十五岁的王浑薨逝,皇帝赐其谥号为“元”。

王浑16步入仕途,做魏臣27年,做晋臣32年,历经了魏少帝齐王曹芳、魏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还有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做了两朝五帝的臣子,就连后来《晋书》主编唐朝名相房玄龄都对王浑推崇备至,赞赏有加。

而在历朝历代当中,跟着开国皇帝开基创业的功臣,都能在后世广为流传,像汉唐宋明的功臣名将,历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同为大一统的西晋王朝,可能由于“得国不正”的原因,却很少有人熟悉这一朝之开国奠基之勋臣,王浑不但灭吴有功,而且还被后人誉为了“魏晋八君子”之一,他与贾诩、程昱还有东吴的丞相顾雍这些大名士并驾齐驱,毫不逊色,可见他一生并不“浑”!

如果说要与其他朝代的开国功臣们公允对比,比起汉之张良、陈平,唐之房玄龄、杜如晦,王浑似乎还是欠缺些火候,但要是和宋之赵普,明之李善长相比,战功赫赫,功成名就,富贵而终,高寿如斯的王浑王司徒恐怕还是绰绰有余的吧!至此,看官们你以为如何呢?

1 阅读:222

史魔南歌子

简介: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