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福建的阿杰与阿英按传统习俗登记结婚,男方家为此掏空家底支付了138万元现金彩礼和1斤黄金。
只是这场看起来“繁华”的婚礼却成为了噩梦的起始。婚后阿英长时间拒绝同房,并且还主动提出要离婚,最后双方闹到了法庭。
阿杰的遭遇快速地引爆了网络,评论区如同炸开了锅:“这那是在结婚呢,简直就像是签了一份价值极高的合同”。
还有人在讽刺“那百万的彩礼买来了一个只是摆放在那里的东西,甚至连想要退货都很困难”。
阿杰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戏剧性。
据他描述,婚后两人虽同住一屋檐下。但阿英始终以“不配”为由拒绝夫妻生活,即便他多次尝试沟通也无果。
半年后阿英果断地摊牌并要求离婚,不过阿杰努力尝试挽回却没有成功。最终只得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返还部分彩礼。
不过阿英在法庭之上坚决声称“仍有感情”,法院初次判决不予离婚。女方接着便失去联系,调解进入到了僵持的状态。
这场闹剧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问题,更是在高额彩礼这种习俗之下,婚姻本质所发生的异化。
阿杰的这个事例绝不是单独的例子。在安徽李某为了结婚支付了30万元的彩礼,不过婚后仅仅共同生活了一个月就因为性格不合而分开居住了。经过法院的调解之后,女方返还了18万元。
在玉林叶某与他的妻子快速地结婚又快速地离婚。由于共同生活还不到两个月,法院判定返还1.5万元的彩礼以及一枚金戒指。
这些事例都共同指向了一个现实情况:当彩礼的金额高得超出常理的时候,婚姻最初的想法早就已经被金钱给控制住了。
法律界的人士表明,依据《民法典》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彩礼的返还需要达到“没有登记结婚”“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因为给付而致使生活困难”之类的条件。
不过在实际情况里,就如同阿杰这般已经登记结婚却没有实质性夫妻生活的事例。法院需要全面地考虑共同生活的时长、彩礼的用途等一些因素,返还的比例通常很难做到一概而论、一刀切开。
网友吐槽:婚姻成了“高风险投资”事件发酵之后,舆论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网友严厉斥责女方“骗婚”他们认为收取了天价彩礼却拒绝履行夫妻义务,这是完完全全的欺诈行为。
另一部分人则开始反思高彩礼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倘若婚姻从一开始就被清清楚楚地标上价格,这样感情又该处在什么位置呢?
更让人痛心的是,不少男性网友自我调侃“结不起婚”——福建江西等地动不动就高达百万的彩礼,早就超出了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
有人计算了一笔账:138万元完全足够在小城市全款购买一套房子,或者用于投资理财从而实现财务自由,可如今却换来了一场空,这简直就是“人财两空”的最典型反面教材。
法官劝诫:让婚姻始于爱,而非始于“债”
面对越发激烈的彩礼纠纷,多地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多次着重指出:婚姻应当以感情作为基础,高额的彩礼不但会加重经济方面的负担,而且还会为关系的破裂埋下隐患。
比如说天门法院在类似的案件中明确地说道,彩礼应该是“内心的情意”而不是“进行交易的筹码”,倘若共同生活的时间非常短暂并且彩礼的数额过高。
即便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女方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进行返还。
回到阿杰的案子,法律兴许能帮他讨回部分彩礼。可这场婚姻给其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经济压力,大概很难用金钱予以弥补。
正如网友所说:婚姻并非买卖,真心比黄金更为珍贵。倘若连最起码的尊重与沟通都不存在,再丰厚的彩礼也支撑不起一段感情。
结语
阿杰的故事给所有“彩礼至上”的婚姻敲响了一记警钟:当爱情变成了一场需要讨价还价的交易时,婚姻的根基早就已经开始摇晃了。
也许是时候让彩礼重新回到“礼”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成为压垮年轻人的“债务”了。毕竟真正的幸福,从来都不是依靠金钱能够“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