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建盏的供御底款?16张图带你了解宋代建盏六大底款

绿旋聊文化 2023-06-11 00:17:08

宋代在中国文化史及美学史上,一直是处于后人仰之愈高的顶端。宋理学的道器观与格物致知,崇尚于简约质朴美,在平淡之中见本质。正如苏东坡(1037-1101年)所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建盏便是宋式极简的最佳印证之一。

典型的宋盏,口阔底窄腹深,给人一种拙中有雅,克制内敛低调的感觉,配套盏托使用,颇有纤秾简古的韵味。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代第一茶器的位置使得同朝的其他瓷器难以望其项背,就连宋徽宗都是建盏的忠实粉丝一直为其打call。

建盏在现代作为艺术界的新宠,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种新兴的东西,要怎么去全面的评价鉴赏建盏,成为很多人的争议。自古书画有刻章,雕刻也有其章可盖,就连欧美的那些绘画藏品都有水印标记原创作者与出处,那么建盏呢?建盏主要从独特的纹路和釉面来区别比较多,但是也有人从底款综合评价建盏的价值,认为这是一种快捷方法,那么关于建盏底款的疑问,你知道多少?

宋代老盏的款式有哪些

建窑瓷器的款识大多刻划或模印在建盏底部,现代的建盏作品同样采用这种方式,建盏的款识大致可分为文字款、姓氏款、数字款、年号款、花押款及其他款。

①贡品款:贡品款即为专门进贡烧制的建盏的底款,是一种民烧官选,择优进献的制度。建盏作为民窑,性质与官窑不一样,是由于产品质量上佳精良而被列入生产窑口的,属于"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类型。在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出土贡品款器皿,可以证明建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烧制贡品。

常见的贡品款刻"供御"和模印的"進琖"铭,其中市面上最为大名鼎鼎的便是"供御"款,为镌刻;近几年也发现部分镌刻的"進琖"的模印的"供御"标本,不过还是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此外,由于烧制者的文笔功底差距,导致了镌刻款识的差异极大,宋盏后期贡品便逐渐向模压的"御""聖"等铭文款转变。

▲ 「進琖」款鳖裙釉盏

口径12.2cm 高6.4cm

釉色浓黑,窑变斑呈老龟甲状,独具特色,故有鳖裙釉之称,底部印楷书「進琖」款。

▲ 「進琖」款深褐釉盏

口径12cm 高6cm

胎体匀整,器型饱满,口沿略外撇。通体施深褐釉,底部印楷书「進琖」款。

▲ 宋「聖」字款乌金釉束口盏

②姓氏款:姓氏款也较为常见,如"李" "孟" "张一" "王" "杨" "陈" "陈七" "詹" "叶" "金" "池" 等,均为手刻。

在宋代,建窑采用长达135.6米的龙窑柴烧,创下了全国最长龙窑记录。烧制建盏的规模如此之大,据悉整窑约可烧制十万件盏,这在当时一家工匠是很难掌握全局负担的起来的,极大可能是很多家户一起合烧,几家的盏坯放在同一个窑里面烧制,釉色花纹出现重复的概率便愈大,于是用不同的姓氏标明避免分不清自己制作的盏是哪只。

▲刘、禾、吴姓氏款标本

③数字类:目前已发现数字有"二" "三" "四" "六" "七" "九" "十" "十三" "廿" "廿一" "廿九" "卅" "卅一" "卅二" "卅五" "二合" "三合"等,为手刻款。

▲二、八、十、卅数字款标本

▲建窑「四六」款标本

▲建窑「四一」款标本

▲ 宋建窑「九」字款标本及垫饼

④年号款:有"雍熙"(北宋太宗年号,公元984-987年)、"至道"(宋太宗年号,公元995-997年)、"治平年三月"(北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大观二年四月十八日"(公元1108年)、"大中祥符四年冬"(公元1011年)、"政和元年辛卯岁六月初"(公元1111年)、"绍兴十二□(应为'年'字)"(公元1142年)、"淳熙乙巳年五□(月)"(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八月初十八日"(公元1185年)款建盏。

▲「雍熙」款建盏

▲故宫藏「大宋明道」款建盏

▲ 「大中祥符」款钵

⑤花押款(符号款):有「≠」「×」和龟背等类型,据推测或为窑工个人的标记。

▲龟背款垫饼2个

⑥其他款:新窑" "监匠" "公" "珍" "寳" "甫" "东嶽(东岳)" "上""官" 此外还有"正" "禾" "茶"字铭等。

▲宋「新窑」款金兔毫束口盏

▲颇具韵味的「寳 」字款标本

有底款的建盏才是最有价值的建盏吗?

从品牌以及版权保护的层面上看,落底款更有利于个人作品的传播,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影响,但是由于建盏与其他瓷器的生产不同,成品率极低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双重条件下很难出现精品的情况下,很多的师傅都会墨守不落款识的习惯,当然也有例外情况的出现。

当然了,落款的作品流入市场中需要承担更多的价值和责任,因此价格会更高一些。但是如果遇上了精品对精品,落款并不能够作为惟一的判断标准,还有釉色、胎体、圈足等综合多方面去衡量和评鉴,才能够择优选择出更好的产品。

0 阅读:0
绿旋聊文化

绿旋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