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天经地义之事。
为人父母,用尽半生心血将子女抚育成人,自然希望儿女能常怀感恩之心,为自己养老送终。
虽说人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但在现实之中,仍有许多老人的晚年过得风雨飘摇。
许多老人明明家境殷实,却仍得不到子女的报答尽孝,在困顿错愕中孤苦无依。
年轻时都以为养儿能防老,到老时才明白,儿女是否孝顺,不是看自己有没有钱,而是要看这3点。
来源:全景视觉
是否给子女以关爱抚养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曾说: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的爱都是相互的,即便是骨肉至亲之间,亦是如此。
父母与子女之间,若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心尽责,自然会建立牢固而深厚的感情。
待到孩子成家立业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而若是父母没能给予儿女关爱,也未曾尽到自己的责任,甚至有抛家弃子的行为。
那等到自己垂垂老矣之时,还想奢求子女尽孝养老,必然会招致对方的反感与排斥。
在2015年某期《中国梦想秀》节目上,曾经上演过一出颇为尴尬的“认亲”名场面。
故事的女主角张懿,在20年前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在医院,从此杳无音讯。
而她的养父母对其视若己出,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却仍然砸锅卖铁供她读完了博士。
在节目上,张懿在主持人的各种道德绑架与强行煽情下,反复被要求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认。
而即便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张懿仍然对曾经抛弃自己的父母表示“我不愿意”。
老话说得好:“亲生不如亲养,养育之恩大过天。”
未曾给过子女应有的抚养与关心,反而要求子女报恩尽孝,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来源:全景视觉
是否有良好的德行修养
吴兢曾说:“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
父母的品德修养,在家庭中往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人。
许多老人之所以被称为家中的“定海神针”,恰是因为自己一生丰富的经历。
在过去漫长岁月中,不断沉淀自身,慢慢参透生活的本质,形成人生的宝贵经验。
但也有一些父母,自身的德行修养并不过关,更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念,只会坑害子女。
著名的歌手张韶涵,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曾经红极一时,前途也是一片大好。
但就在她如日中天之时,她的父母却给了她当头棒喝,导致她的事业迅速陷入了低谷。
在她住院期间,她的母亲把卡里的钱全部转走,后来甚至还诬陷她吸毒、酗酒和不孝。
即便后来张韶涵将这些质疑全部推翻,也没能挽回自己的事业,更与母亲彻底闹掰。
直到多年以后,她才又重新振作,返回自己熟悉的舞台,可她与母亲也很难破镜重圆了。
正如《论语》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若想要儿女恭敬顺从,身为父母的一方也要以身作则,自己冷漠自私,子女也必然会忤逆。
为后辈树立好榜样,才能让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而自身也会受益匪浅。
来源:全景视觉
是否能正确地教育培养
教育家珍妮·艾里姆曾说: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也是决定家庭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孩子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最终能否变成一张成功的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培养。
有些父母从小便没有底线的宠溺儿女,凡是子女的要求全部尽力满足,把他们养成了顽童。
有些父母一直不分好坏地保护子女,只要孩子的选择通通替其决定,让他们活成了巨婴。
前者总是贪婪自私,不懂得感恩父母;而后者则是软弱无能,没能力对父母尽孝。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正好集齐了这两大缺点,堪称苏家最失败的孩子。
因为从小父母就偏爱自己,所以他觉得自己的所得皆是理所应当,凡事也总是先考虑自己。
而等到母亲去世以后,他便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感觉世界都因此而崩塌了,活得浑浑噩噩。
这样一个“啃老”的“巨婴”,连自己的生活尚且打理不好,又如何去给父母养老?
正如《左传》中所言: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让孩子远离骄奢淫逸等坏习惯,才能整个家庭拥有未来,让福运常伴于身。
来源:全景视觉
《战国策》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绝不会仅仅局限在眼前,而是有着长远的考虑。
儿女是否孝顺,绝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多少。
而是在于父母是否给予其正确的关爱与教育,且能否以身作则。
想要拥有孝顺的好孩子,首先自己就要是一个合格的好父母。
因为当你的人生不合格时,必然也难以培育出合格的子女。
作者:简影。本文首发励志语录(ID:lizhi743),励志语录 | 只为读者传递正能量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