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谈了谈我心目中的《乐队的夏天》、马东,以及《罗刹海市》这首歌。
有位读者质疑了我写的关于刀郎和《罗刹海市》的内容,由于原贴已经删除,我略摘录几段:
我觉得文章对于那英之流的复仇讨伐,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现在不好的处境。刀郎代表的阶层是大众,那英之流代表的是权贵和资本。好声音的事情出来后,那英相关背后的资本都暴露无遗。所以大众讨伐的是贵族和资本肆意践踏公平正义,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我们的社会只能更加撕裂。我不看乐夏3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请了那英。二个是摇滚让人更加感觉是贵族圈的欢乐派对,我们普通大众似乎只能觊觎欣赏他们的音乐,不断告诉我们摇滚需要钱堆起来的,普通大众碰不得。所以,越来越喜欢听戏曲了,只是因为戏曲的清高和曲高和寡跟摇滚不一样,更像文艺,摇滚像是邮轮上的海天盛筵。这样的言论显而易见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反驳,比如:
哈哈哈你是真正的说错了,你看看低苦艾,扭机,痛仰,二手玫瑰,等等很多乐队吧,没一个是家庭条件好的,这个节目只是给大众呈现出了摇滚最表面最多元,也是最能让大众接受的一小点东西,奶嘴乐,批判思考和反叛估计外行人这辈子是体会不到了当然这位读者也进行了反驳:
你说的是三十年前,三十年前你告诉我那会有很贵的乐器吗?家里有把破吉他就是很不错了,还能请得起音乐老师就更不错了。你就说十年内哪个穷光蛋组成乐队了?我也进行了回复:
你觉得刀郎背后没有资本?你觉得滚圈都是一群富二代在玩?这位读者答道:
刀郎背后就算有资本,也可以是为人民服务的资本,也可以是不嗜血的资本。滚圈没做过全面调查,我只是说舞台上的这些乐队是。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反驳:
少刷短视频,多看书多思考,看你举的那些例子,刀郎和那英是对立的吗?村超和中超是对立的吗?摇滚跟戏曲是对立的吗?别被挑拨对立的情绪化言论牵着鼻子走了少刷点短视频,别费尽心思来类比了,都不是一回事还逻辑呢。十年后,还会有人能随口哼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而罗刹海市百分之九十的人记不得怎么唱,这就是这首歌热度退却后的真实水平。我最后是这么回复的:
第一, 这世界上不是只有穷人和富人两个群体,大部分人是处于中间的。第二, 从过去到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做摇滚乐是不怎么赚钱的,甚至是亏钱的,很多人家庭是很普通的,顶多小康或中产。做到最顶尖的头部乐队是极少极少的。比如头部的万青,就是平民出身的乐队。第三, 摇滚乐是对内心情感和思想真实的表达,它可以为社会公平发声,但并没有均贫富的职能,靠摇滚乐改变命运的人是很少的,这世上大多职业都没法让你一步登天,但摇滚乐可以涤荡你的心灵,充实你的灵魂世界,这是金钱给予不了的。摇滚并不排斥金钱,但摇滚不只是为了钱。也许是因为反驳的人太多,这位读者删去了自己的回复。
不过她的发言却让我深思。众所周知,刀郎的《罗刹海市》发布后,引起了网络数年不见的舆论狂潮,其盛况甚至让本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暑期档辉煌的影视人都感到有些嫉妒。
其实音乐这些年已经不太能引发这么样的盛况了,一方面现在的娱乐形式很多,另一方面,这些年各种以音乐为题材的娱乐样式尤其是音综实在太多,让大家有点审美疲劳了。
然而刀郎和他的《罗刹海市》的火爆,并不完全因为音乐本身,而是牵涉到了一段延续约二十年的江湖恩怨,以及与《好声音》有关的各种争议与龃龉。
因此,这个问题是复杂的,也是值得深究的。
这里我想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像我在年初关于《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的争论中所说的,我们不要轻易的有“简单化判断”。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即简单地把文艺背后的商业推手划分为“好资本”、“坏资本”,这个问题在《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的那个时代就很盛行了。正如那位读者所说的:权贵的资本,黑暗的资本VS为人民服务的资本,不嗜血的资本。
资本是否有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属性,本身有疑问。但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此,还是就事论事。
首先,认为刀郎代表了大众,平民,这是确实的吗?事实上,虽然那些针对刀郎的“批评”、“打压”也许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经济层面,中国的听众从来没有亏待过刀郎。仅仅《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一张专辑,正版销量达270万,这在唱片行业已经走下坡路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不用说随后而来的彩铃热潮等。以下文字引自乐评人邹小樱的文章《2003-2023,刀郎得到又失去的20年》:
接下来,刀郎所面对的,是他所搭载的另一个红利——彩铃SP市场,也面临了其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的问题。这又是老生常谈的事儿。当年“智能手机”的定义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运营商早先一步推出彩铃下载业务,仅需2块钱,你就可以把这首歌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当别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的手机就会响起“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底当年标哥靠刀郎赚了多少钱,迄今没有确切的数字,一说是250万次下载、500万人民币,这个数我是不信的。根据我的广东老大哥告诉我,低于刀郎若干个数量级的歌曲也不止这个数,“当年每天就是躺在那里数钱”,大哥们是这么说的。汪峰是国内最早商演价破百万的的歌手,但那也是09年、10年的事儿。在2005年,刀郎商演价已达到50万~60万之间。这也是我想提醒很多读者的,即现在很多支持刀郎的人,往往将其当年的际遇等同于职场PUA,或所谓“上等阶级”对贫苦人民的打压,从而与其共情。而事实上,刀狼与那英、汪峰等从来都没被视为两个阶级,也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刀郎不靠其他歌手的认可吃饭,他的成功完全来源于市场。
因此,现如今很多与刀郎共情的人,也许是因为经济形势的不畅或自身际遇的不如意,将自己“代入”了,我得再一次强调,这是不准确的。
但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们支持刀郎不是代入自己,我们就是支持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抨击。这么说的,也请跟我回顾一下当年的事实。
因为《罗刹海市》里的一句“未曾开言先转腚”,以及“马户又鸟”等,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那英、汪峰、杨坤。这三人都做过《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也恰好都“批评”过刀郎。因而《中国好声音》以及其代表的一群乐坛名宿,成了刀郎的“对立面”。
而当下,《中国好声音》因为COCO李玟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已经进入停播自审。但我想将时间线提前,带大家回顾一下“好声音”初登场的那个年代,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2012年,距“全民狂欢”的2005超级女声已经过去七年。至今为止,如果说全民公共娱乐事件,恐怕还没有超过2005超女的,即便是今天的罗刹海市,以及2012好声音,在2005超女的火爆程度面前都只能称为弟弟。
然而,也正是2005超女正式宣告了以港台音乐为代表的唱片工业的崩坏,自那以后,网络歌手、彩铃歌手大行其道,流行音乐在周王陶林这四大才子逐渐沉寂以后也米有了引路人。
而刀郎正是那些“不和谐”音符中的一个。这且不谈,在那些年里,大家听的大多也依然是过去唱片工业所出产的港台芭乐情歌,或网络神曲,似乎都没有了方向。
而那时候,也有一批歌手、音乐人等在坚持着一些小众、独立音乐风格,这些人中有一些登上了近年来的音综,包括《乐队的夏天》等。
记得之前有一个综艺上,后来在2012好声音上一鸣惊人的张玮遇上了曹轩宾,张玮唱了一首自己偶像Adam的《Feeling good》,却败给了曹轩宾的《可惜不是你》。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众音乐风格输给芭乐情歌的故事,在场的小虫老师还调侃说:“曹轩宾你欺负人嘛!”
在那个时代,有很多类似张玮这样的歌手,被主流歌坛边缘化,没有出头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北漂多年的多亮,因车祸而不得不多年流连PUB的金池,身怀绝技却只是在圈内崭露头角的袁娅维等等等等。
而2012《中国好声音》就这样给了这一批游离在主流歌坛之外的人一个机会。在录制中,各位导师都难掩见到这些过去一直被遮蔽的人才的激动,尤其是那英,第一天就拍下八位学员。尤其她还是唯一一个为梁博,也就是后来的冠军转身的导师。如果你觉得梁博是给了50万才转的,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吧。
所以,现在的《好声音》是有各种不公平现象吗?也许吧,我们等着调查的结果即可。但当时的《好声音》却确实是给一潭死水的华语歌坛一缕难得的春风,尤其是还启发了延续十年之久的大综艺时代。
所以,是非功过我们要放到历史中去看,不能只是抓住一鳞半爪的信息就下决断。
再者,我们再来看所谓“摇滚乐能不能改变个人命运?”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答案吗?
这里我们先要明确一下,我们喜欢音乐,是不是一定因为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乐评人梁源在最近回应好声音争议的视频中说,好声音停播,受伤害最大的人是谁?是浙江卫视吗?是灿星吗?是那英汪峰杨坤吗?
梁源认为都不是,受伤害最深的是那些本来默默无闻,希望借好声音走上音乐之路的素人歌手。
本来,好声音确实有扬名立万的作用,但幸运儿也总是少数。正如我回复那位读者所说,从过去到现在,大部分的摇滚乐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如果你把摇滚乐或其他小众音乐,哪怕流行音乐作为改变命运阶级跃升的门路,那么成功率大概都不如其他行业高。
同时,正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那样,从古到今,人类大部分时代中,“阶级跃升”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就是我们国家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努力奋进中,才给很多人有了阶级跃升的机会。
那么,当形势转变,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发生了落差的时候,也许这就是群众对刀郎和《罗刹海市》反馈分外热烈的原因。但在这里,刀郎的人设并非一个歌手,而是成了“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梁山好汉。群众口中的《罗刹海市》也非一首普通歌曲,而是成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刀郎的身份和那英、汪峰、杨坤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唱片时代过来的职业歌手。而群众所期待的“公平正义”,跟娱乐圈中的江湖恩怨也是两回事。我们无法想象一首“马户又鸟”的歌就能实现公平正义,那只是在出气而已。
同时,联想到最近《好声音》停播后,刀郎在某新媒体平台上上传了一首新歌,不由得让人想到,他跟《好声音》的停播是否真的有某种联系?事实上,在2012《好声音》热播的时候,刀郎已经基本从歌坛销声匿迹,除了那几个导师之外,这个节目本身跟他并没有什么恩怨,那些借着节目希望在歌坛占据一席之地的选手跟他更是毫无瓜葛,那么他有什么必要针对《好声音》呢?难道他觉得,当初的《好声音》应该请他去做导师?
无论如何,就像我之前说的,刀郎今天的音乐已经比过去不知“升级”了多少,音乐元素、风格、编配等都丰富了很多,可见那英等人当年对他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
而《罗刹海市》事实上也并没有给歌坛带来更新的东西,从音乐风格上,民族融合也不是新鲜的概念,早有很多音乐人做过尝试;从人才培养上,《好声音》如果就此停播,那些亟待露脸机会的素人歌手们还得去寻找其他机会,而那英、汪峰、杨坤等这些年带出的学员不在少数,比如张碧晨、黄霄云、金志文等,他们都已经是歌坛不可或缺的力量;从阶层跃升上,一首《罗刹海市》事实上也无法满足这么多人嗷嗷待哺的跃升欲望,它唯一的好处只是恰好出现在这个群众需要释放情绪的风口而已。
所以,刀郎和《罗刹海市》无法承载人民群众持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期望,指望刀郎是梁山好汉,把《罗刹海市》当《水浒》的,我只能说你们错误的理解了当下,也错误理解了刀郎。我们只有实际地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归根到底,是听众成就了刀郎,而不是刀郎成就了我们这些听众。
这种引入了资本对抗的洗白文,发表后赚的钱更多了吧
这意思非得对号入座不可?小格局绝对出不来这样的词这样的曲
洗个屁!
说的好,比较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