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个节日,为啥特殊?

冬萱评情感 2024-06-07 01:33:38

文:梅子

一岁一相思,一年一清明。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日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之所以叫清明,《岁时百问》里解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者,清新清洁清爽;明者,明媚明朗明净。

此时呢,春回大地,天清气和,降水增多,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玉兰花争相开放,大地仿佛铺开一幅斑斓的画卷。柳枝抽出嫩绿的枝芽,燕子也从南方飞来,大地到处是万物生长,生机盎然,春意勃发的动人景象。和“清明”二字好契合。

描写清明的古诗很多,但说到清明节,很多人脱口而出的都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谁让它朴素晓畅,朗朗上口,名气太大呢。这首诗既描写了天气情况,又描写了民俗风习,很好的揭示了清明节的双重身份: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兼有自然和人文内涵。

清明节的特殊还在于,别的传统节日都是喜庆的,欢乐的,祥和的,团圆的,唯独清明是悲欣交集的,死生并置的。它既有扫墓祭祖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欢笑声,具有特殊的色彩和意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清明节生成于唐代,为什么形成于唐代呢?因为当时国家形成大一统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日渐发达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人性得到较自由的发挥和张扬,呈现出蓬勃向上、恢弘自信的大唐气象。这些条件为清明节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市民文化发达,节日习俗基本沿袭了唐代,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写了北宋汴河两岸的风俗景象,成为传世名画。假若没有疫情,清明时节去开封游一游实景还原的清明上河园,人在画中游,应是挺美的。

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与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传承至今。

墓祭有一系列礼仪环节组成,一般包括整理坟墓、擦洗墓碑、拔除杂草、培添新土、摆放祭品、上香烧纸,祭拜叩头等。坟墓,历来被视为逝者体魄安放之地,是死者尸身的栖居之地,同时是扫墓仪式展开的场所。

擦拭墓碑、拔除杂草、培添新土有如下作用,一是净化空间,为举行仪式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其次,也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祭祀完毕,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剩下的贡品,叫食祭余。以感恩祖先、追念往昔、快乐生活。这些仪式表达了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寻根祭祖、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百花盛开,风景如画,天朗气清,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在屋里呆了一个漫长寂寞荒凉的寒冬,人都有点EMO,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欣赏美景,亲近自然。

踏青具有养生作用,在大自然中使人们的心胸得到开阔,疲劳得到消除,精神振奋,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既使人们亲近自然,又使体魄和心智得到了锻炼。有俗语云,“老小踏青,耳聪目明”“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白居易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么大好的春光,不出去玩,宅在家里是不是个傻子?

此外,清明时节男女老少纷纷走到户外扫墓踏青,人来人往,给青年男女提供了结识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人面桃花”的故事。

唐人崔户走到一户人家讨水喝,一个女子为他开门,并站在一棵桃树下含情脉脉情意绵绵的望着他。第二年再去,物是人非,不见去年人,只有桃花笑春风。于是,他在姑娘家门上题了一首非常惆怅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些“再见”再也不见。有些错过,就是一生。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古代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民国时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清明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据说,清明插柳戴柳有驱鬼辟邪作用。

柳,婀娜多姿,生命力旺盛。清明时节,柳色青青,人们编柳帽戴头上,折柳条做柳笛,就沾染了柳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俗语曰“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时间设置和社会安排,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是进行生命意识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机。历史演进,时光变迁,它依然具有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长路辗转离合悲欢/人聚又人散/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0 阅读:0

冬萱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