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先生,生于一九一三年,原籍山西太谷区阳邑村。自幼便随舅父赴太原国民师范求学,其间耕读并重,在汗水的洗礼与书香的熏陶下,他渐渐领悟到爱国之志,矢志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事业中,期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振兴国家、拯救民族于水火。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一九三三年,杜先生负笈北上,求学于北平师范大学,深入探究文史典籍,以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此时,正值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杜先生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加入党组织,踏上了抗日救国的征途。
自一九三六年起,杜先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山西太行山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直至抗战胜利。他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
解放战争期间,杜先生又南下大别山,主持土地改革工作。他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制敌于淮海战场之外,同时积极组织群众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杜先生担任中南局秘书长等职务,主持中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他提出分阶段推进土地改革的策略,受到了中央的高度赞赏。一九五三年,杜先生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参与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然而,在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杜先生因支持邓子恢同志提出的农业合作社多样化主张而遭受批评。一九五五年,正值他年富力强之时,却遭到了解职的打击。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坚守信念,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一九五六年,杜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担任副秘书长职务。他积极参与撰写文件、制定政策等工作,尤其注重保护知识分子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特殊时期来临之际,杜先生也未能幸免于难。他坚守正义,护卫科院知识分子,却遭到造反派迫害,被迫暂停工作、开除党籍。然而,他始终坚定信念,勇敢度过难关。
终于,在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后,杜先生的名誉得以恢复,他重返工作岗位。此后,他历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主张实行“包产到户”政策。虽然在此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和阻力,但他始终不退缩、不放弃,坚持为农村改革事业发声。
一九八零年,杜先生提议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政策,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可。随着试点区域的逐步扩大和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一九八一年,根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杜先生亲自起草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著名的“一号文件”,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此后,杜先生又参与起草了多份“一号文件”,确立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他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被誉为“农村改革之父”。
杜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故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的楷模。在二零一五年,杜先生因病辞世,享年一百零二岁。他的离世让我们深感痛惜和怀念,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