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教授应站在更高的纬度讲真话,别让中国医改民怨沸腾

寅虎谈世界 2024-09-04 14:45:24

免费医疗在中国还没有全面实行,医院却成为最大的诟病,难道是医院阻止了免费医疗吗?为何医院成为了受气筒?在网上经常有吐槽中国医改的小视频,这些小视频引用李玲教授谈话的片段,对医院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对医院恨不得赶尽杀绝,似乎要替天行道,好像中国医改已经民怨沸腾。

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一个短视频,著名医改专家李玲教授谈中国的医疗改革,她说:我们中国医院几乎是个奇迹,全世界的医院都是不挣钱的。因为医院是高资本、高科技、高人才、高风险。我们大大小小的医院,靠自己的运营收入。所有的医院都发现,做大就能做强。中国人多啊,门诊量扩大,住院量扩大,手术量扩大,薄利多销。医院整个运行其实成本是非常高的。针对李玲教授说的话,作者创作了一个小短文和文章视频,发布以后受到不少网友的吐槽,纷纷赞成李玲教授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表示反对。更搞笑的是,平台提示我的作品推荐受影响,因为视频内容主体性较差,无实质内容和意义。

李玲教授说医院需要扩大床位,扩大病人,提高收入,薄利多销。这些话虽然没有任何恶意,也反映了医院发展的部分现实,但容易被人误解,恶意解读,人为的制造社会不满情绪。医院的收费标准由政府权威部门制定,旨在保障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公正性和规范性。每一项收费都有条码,这是为了保证收费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在这种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体系下,医院并非像一般商业机构那样可以自主决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来吸引患者。医疗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重点在于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诊疗,而非单纯以价格优势来增加服务量。作者甚至怀疑有人利用ai技术编造了李玲教授的语音,但平台并没有辟谣,只能姑且信之,免费医疗为何要拿医院当垫背?

医院是黑心医院,医生是杀人医生,针对医院医护人员有不少极端言论,诸如“医院只想着赚钱,不顾病人死活”“医生没有医德,故意开贵药拿回扣”等。这些言论甚嚣尘上,不明真相的网友一片欢呼。然而,这些极端言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绝大多数医院和医护人员都是秉持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职业道德在工作。医院在不断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常常加班加点、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医疗一线,在面对重大灾害和疫情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需求巨大。若实行免费医疗,对医疗资源的供给会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和分配不均。比如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医院可能会人满为患,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则更加匮乏。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水平相对较低。免费医疗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可能会对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影响其他重要领域的发展和投入。如果不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推行免费医疗,可能会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问题更加突出。

实行免费医疗可能导致部分患者过度就医,选择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并且我国在一些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免费医疗可能无法满足患者对先进技术和药品的需求。免费医疗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如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等,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来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调整,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每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都是基于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来制定的,我国目前实行的医保改革措施,旨在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改革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健康等。药品研发成本高、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提高等因素,导致医疗费用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医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负担,但个人自付部分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或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来说仍是沉重的压力。医保报销有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规定,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保政策存在差异。一些患者的医疗费用可能在报销范围之外或报销比例较低,导致实际支付的费用较高。

患者对医疗技术和效果往往抱有较高期望,当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时,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部分患者缺乏对医学的科学认识,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一定能治好病,忽略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与患者沟通时间有限,不能充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导致患者对治疗过程不理解。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因焦虑、恐惧等情绪,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双方沟通障碍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推进,政府也在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国家推行的单病种付费,就是医改的重大举措。单病种付费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发展而来,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研究了 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系统,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形成了现在的单病种付费模式。目前使用 DRGs 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支付方法已比较成熟。单病种付费有其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1.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在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医院和医生可能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倾向,从而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单病种付费通过对特定疾病设定固定的支付标准,促使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主动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例如,一些常见的手术病种,在单病种付费实施后,医院会更加注重优化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使用高值耗材和药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单病种付费有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单病种付费要求医院对特定疾病进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管理,明确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标准。这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病种,通过制定严格的诊疗路径,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单病种付费促使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医院会加快病床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3. 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

单病种付费鼓励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促进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个性化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治疗选择。例如,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医院会组建由内分泌科、眼科、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4. 难以完全适应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不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和治疗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单病种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难以充分考虑这些个体因素,导致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可以在实施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对于病情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费用调整或申请特殊审批,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路径的精细化管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5. 可能引发医疗服务不足:

在单病种付费模式下,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减少一些必要的医疗服务,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为了缩短住院日,可能会提前让患者出院,导致患者后续康复出现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建立严格的质量评估体系。同时,完善患者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患者的健康权益,要在控制成本和保证医疗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然而,单病种付费在实际执行中似乎成为医保处罚医院的利器,动辄就是10倍百倍的罚款,并且对医生进行处理,以解除处方权相威胁,让医生失去了职业自豪,好像在社会上低人一等。一些管理部门可能过于注重费用控制,而忽视了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医生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困惑和困难,但没有渠道及时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这也导致了医生对政策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政策的顺利实施。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医保监管部门要工作前置,派出医疗小组到各个医院进行定期巡视,不但要监管医疗支出,还要审核报销比例。要彻底改变事后监管的工作方法,不能只是为了部门利益,为了罚款而事后监管。医保部门工作前置定期巡视具有积极意义:

1. 实时监控医疗费用

医疗小组在医院现场巡视,可以及时了解医疗费用的产生情况,对各项医疗服务的收费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发现不合理的高价药品使用、过度检查等情况时,可以当场提出质疑并要求医院给出解释,从而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通过对医疗费用的动态监测,医保部门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医保资金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医保政策提供依据。

2.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巡视小组可以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检查医生是否进行诊疗,是否存在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等问题。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医疗行为,及时予以纠正,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进行审核,确保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医院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医保部门工作前置的有效实施,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专业的巡视团队

选拔具备医学、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医疗小组,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医疗支出的合理性和报销比例的准确性。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医保与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巡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患者的病历、费用明细等信息,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医疗支出和报销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 强化与医院的沟通协作

医保部门与医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解决医疗服务和医保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实现医保部门的监管目标和医院的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总之,医保部门工作前置并进行定期巡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可以有效监管医疗支出、审核报销比例,提升医保管理水平和公众信任度。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确保这一工作方式的顺利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按照中国现实的国情,我们可以做到病人的报销比例阶梯式推进,按照病种花钱越多报补比例越高,逐步接近免费医疗。按阶梯式推进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积极方面

对于患有重大疾病或需要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患者来说,提高报销比例可以极大地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例如,一些癌症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等,治疗费用往往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如果报销比例随着费用的增加而提高,能够让这些患者及家庭不至于因疾病而陷入贫困。这也体现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兜底作用,确保在面对重大疾病时,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阶梯式报销比例可以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服务。当患者知道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时,可能会在病情较轻时选择较为经济实惠的治疗方式,如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等,避免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而当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时,也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不敢就医。

二、可能面临的问题

提高重大疾病患者的报销比例意味着医保基金需要承担更多的支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可能会导致医保基金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影响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原因,医保基金已经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如果再大幅提高报销比例,可能会使基金难以承受。

阶梯式报销比例可能会引发一些道德风险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会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销比例而过度消费医疗资源,甚至出现虚假就医、骗保等行为。这不仅会浪费医保基金,还会破坏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需要加强医保监管,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病人报销比例按阶梯式推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性。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措施,如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共同为实现逐步接近免费医疗的目标而努力。

因此,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采取阶梯式报销比例并逐步过渡到免费医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设计阶梯式报销方案

1. 确定费用分段

对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段。可以综合考虑当前的医疗费用分布情况、常见疾病的治疗费用范围以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例如,可以将医疗费用分为低、中、高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不同的报销比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定期对费用分段进行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2. 设置报销比例

对于低费用区间,可以保持相对较低但合理的报销比例,以鼓励患者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小病大治。例如,对于门诊费用在一定金额以下的部分,可以报销 50%左右。随着费用的增加,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在中费用区间,可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如报销 60% - 70%。对于高费用区间,尤其是重大疾病和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报销比例可以大幅提高,甚至达到 80% - 90%以上。对一些特殊病种和重大疾病可以给予更高的报销比例。

3. 考虑特殊群体

对于贫困人群、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加优惠的报销政策。可以在阶梯式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报销比例,甚至实现全额报销,确保他们能够看得起病。建立特殊群体的识别机制,通过与民政、扶贫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准确识别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并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医保待遇。

二、加强医保基金管理

1. 拓宽资金来源

为了支持阶梯式报销比例和逐步向免费医疗过渡,需要拓宽医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医保补贴标准。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对医保的财政投入,确保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筹资。可以通过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设立医疗救助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方式,扩大医保资金的筹集渠道。

2.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建立科学的医保基金预算编制方法,合理确定年度收支计划,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规范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诊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推广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控制医疗成本。

3. 建立风险储备机制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疾病流行、医疗费用大幅上涨等风险,建立医保基金风险储备机制。可以从每年的医保基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和保障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通过医保政策引导患者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病情需要时再转诊到上级医院。这样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2.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通过带量采购、价格谈判等方式,挤压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中的水分,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等价格,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提供医疗服务。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监管,确保医疗安全。推广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政策宣传和公众参与

1. 做好政策宣传

加强对阶梯式报销比例和免费医疗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医保政策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及时解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为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公众参与决策,充分反映公众的需求和利益。鼓励公众对医保基金的使用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打击医保欺诈和不合理医疗行为,共同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采取阶梯式报销比例并逐步过渡到免费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设计报销方案、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加强政策宣传等措施,可以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实现免费医疗的目标奠定基础。

李玲教授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讲真话,这个标题当然有其深刻的含义。李玲教授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医改专家,她说的话当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说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声。正因为你是权威专家,所以说话不能只为了图个嘴快,只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对医院讽刺挖苦,把中国医改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要深入医院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破除西方医疗体制的窠臼,提出自己的医改方案,而且要符合中国实际,要行得通。

让中国医改越来越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健康祖国,造福人民。李玲教授,你一定行!

0 阅读:0
寅虎谈世界

寅虎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