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拍断大腿”,乌军故技重施,一个月内两次突袭库尔斯克

欣史调 2025-02-09 02:09:36

2025年2月8日,俄乌战场局势风云突变。乌克兰军方突然宣布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前线取得突破性进展。乌军以数十辆装甲战车组成的“铁甲洪流”,向俄军防线后方发起冲锋,并在苏扎镇方向撕开缺口,横推战线达5公里。俄方随后证实了这一行动,称乌军出动了两个机械化作战营,发动了多轮攻势。这一战果被外界视为近期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最大突破。

乌军“偷家”战术:趁轮换间隙突袭

根据爱沙尼亚情报部门分析,此次突袭的成功得益于俄军前线部队的轮换调整。由于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持续高强度作战,部分部队需回撤休整,导致库尔斯克方向防御出现短暂漏洞。

乌军抓住这一窗口期,集中装甲力量突入俄军防线纵深,甚至一度威胁到雷尔斯克-利夫高速公路这一关键补给线。俄军事博主尤里·波多利亚卡称,乌军侦察小组已渗透至俄控区域,预备队也在边境集结,试图进一步扩大战果。

然而,俄军反应迅速。在库尔斯克州乌拉诺克地区,双方爆发了持续整日的激战,俄军凭借TOS-1重型火箭炮和BM-30“龙卷风”远程火箭炮的火力覆盖,摧毁了乌军多辆坦克和步兵战车。据俄国防部通报,仅2月6日一天便击退乌军8轮进攻,造成乌方200余人伤亡及50余件装备损毁。尽管乌军宣称推进了5公里并控制多个居民点,但其攻势在俄军增援抵达后逐渐陷入停滞。

俄军“以攻代守”:顿巴斯仍是战略重心

尽管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制造了局部压力,俄军却未因此减缓对顿巴斯核心区域的猛攻。2月7日,俄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州捷尔任斯克市——这座乌军经营十年的要塞城市,凭借铁路枢纽地位曾长期阻碍俄军推进。其陷落标志着乌军在顿巴斯的防御体系进一步瓦解,俄军得以依托新占领的堡垒群,向波克罗夫斯克等战略要地发起更猛烈的攻势。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近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日均发动15次以上进攻,并投入BM-21“冰雹”火箭炮实施火力压制,乌军防线已显疲态。分析认为,俄军意图通过多点施压,迫使乌军分散兵力,从而削弱其在库尔斯克的反扑能力。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与乌军“围魏救赵”的战术形成鲜明对比,但俄方显然更注重对关键节点的实质性控制。

俄乌谈判桌外的博弈

尽管乌军的库尔斯克突袭提振了士气,但其战略价值仍存争议。爱沙尼亚情报部门指出,乌军当前在库尔斯克控制区仅剩数百平方公里,难以对俄军东部战线构成根本威胁。而俄军通过持续消耗战,已逐步蚕食乌东防线:仅2025年1月,俄军便在库尔斯克击溃乌军6轮攻势,并控制顿涅茨克多个定居点。

更严峻的是,乌军后勤与通讯系统频遭俄军打击。例如从苏梅地区调往格卢什科夫斯基的增援部队,途中即被俄军“飓风”火箭炮摧毁,前线士兵甚至因通讯中断陷入指挥混乱。此外,西方军援效果备受质疑,乌军装备代差与火力劣势在俄军温压弹、温压火箭炮的覆盖下暴露无遗。

面对战场僵局,俄乌双方的外交角力同步升级。俄罗斯外交部明确拒绝“临时停火”提议,指责西方企图借停火期武装乌克兰;而乌方则加紧与美国协调,试图通过矿产合作换取安全保障,并计划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出“和平愿景”。然而,俄方强调任何协议必须考虑北约东扩问题,暗示乌克兰中立化仍是核心诉求。

短期内,俄乌冲突或将呈现“东线鏖战、北线拉扯”的态势。乌军虽在库尔斯克展现了战术灵活性,但俄军凭借火力优势与战略耐心,仍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这场突袭或许无法扭转战局,但确实为乌克兰后续谈判增添了筹码。

0 阅读:0
欣史调

欣史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