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英雄王伟南海撞机牺牲后,美国不道歉、不配合、不悔改

俊博恩 2024-09-20 15:59:08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提到4月1日,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是西方国家的流行节日愚人节?亦或是1906年中国京汉铁路全线竣工通车?还是1950年时,中国与印度友好建交、1976年苹果公司成立?

如果再增加一个数字,“81192”呢?

没错,这就是23年来,中国人们从未忘记过的“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自2001年起,每年的4月1日,“81192”这串数字便会在众多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

以及,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语——“呼叫81192,呼叫81192。甲板已经清空、空域同样清空,现在可以降落,请你立刻返航。”

只可惜,81192号战机连同它的驾驶员、“海空卫士”王伟,从未踏上返航的路程。

“81192收到,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请你们继续前进,不要回头”。

一、小布什对华态度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完成了美国新总统的就职仪式。

自此,美国正式进入“小布什时代”。

基于与上任总统不同的执政党派与风格理念,无数心系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人们纷纷翘首以盼,等待着这位美国白宫的新主人究竟会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不过,在小布什有所行动之前,无数老布什的忠实拥护者们便开始欢呼庆贺——他们相信,小布什一定会继承父亲老布什的努力,延续中美关系友好、和平、互惠互利的发展。

只可惜,在小布什的方针政策实施以后,人们这才发现,这位出身主宰美国豪门世家的总统与他的父亲实在相差甚远。

要知道,无论是老布什在位还是退位期间,中美关系一直都在和平稳定的发展着。

可以说,他在推动、维护中美关系方面倾尽毕生心血、做出了极大贡献。

因此,在这样的父辈衬托下,小布什的举动就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小布什:在美国的政坛之间,他更像是一位精明的商人;而在美国商业领域,他又像一位优秀的政客。

此话不假。

小布什最早接触中国、对中国产生初步认知之时,是在70年代。

那时候的老布什正在美国驻华联络处勤恳工作,而小布什为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时候。

在学校放假期间,他曾前往北京看望父亲,也通过“亲眼目睹中国情况”产生了“优越感”。

小布什认为,中国当时的实际生活,与他在哈佛大学中所学习的内容相差甚远。

70年代时的中国在他眼中“商品单一”、“服饰颜色单一”、“民用物品种类、品牌单一”,完全无法与美国的“自由经济”相媲美。

因此,他产生了“出生在自由国度是多么幸福”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纯粹的使用美国文化理解、看待中国,他开始体现美国人民“天命注定”、“唯我独尊”的特点,用这种睥睨众生的观察角度评价着“中国的落后”。

此外,身为共和党的一员,小布什主要代表着中产阶级上层的观念。他们更为偏向“保守主义”,高度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力”,给予了美国民众最大的宽容。

所以,他带着自己对中国的“偏见”,鼓动着美国群众统一战线,高呼“保护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的口号,主张发展技术武器、加强军事同盟,对于战略对手进行威慑。

不过,在美国的“霸权主义”与“主导世界”的外交方针上,民主党派与共和党派两者相差无几,仅有执政风格的区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布什仍然延续了美国多任统治者的“对华冷态度”,总体的外交框架不会产生太大改变,始终坚持“接触、防范”的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意图在“合作”与“摩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中国局势,影响中国政策,拉拢中国融入“西方强国”。

一直以来,中国不断发展的综合国力都让美国有所忌惮。

所以,为了防止中国成为美国主导世界的“绊脚石”、对美国的领导地位进行挑战,美国的也曾试图对中国“暗中影响、拉拢示好,谋求‘合作共赢’”,但我国并不愿同流合污。

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敌视中国的状态。

或许也就是在这种影响的加持下,小布什宣布放弃克林顿时期“中美合作战略伙伴”的外交方针,表示要将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对手”,斥责“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手段太过软弱无力,必须增加强硬成分”。

此外,小布什也曾在参与竞选时表示,“美国固然不应该以邪恶念头与中国打交道,但也应该让中国知道,它虽然是受到民主联盟尊敬的强大国家,却并不具备威胁性。”

同时,小布什政府国务卿也表示,美国的对华方针实际上是根据“中国的表现”而决定,他们只是在尽量避免“中国成为美国的敌人”。

不过,在2001年3月19日时,我国访美行动的圆满成功,令美国放弃了咄咄逼人的提议,破解了中美即将成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未来困局,小布什更是表示“渴望到华访问”。

只可惜,眼前的和平不过是暴风雨前平静的表象。

二、81192,请立刻返航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海军侦察机无故出现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

眼见中国空域遭到侵犯,我国立刻出动两架飞机进行尾随警告。

怎料,美国侦察机却突然违反飞行规则,中途转向,对飞行员王伟驾驶的81192号战机进行了猛烈撞击。

眼见王伟的战机遭受重创、摇摇欲坠,指挥部迅速要求他返航降落。

只可惜,对讲机中传来了他平静的声音——“我已无法返航,请你们继续前进”。

最终,王伟与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同坠入海中,生死难卜。

为了寻找王伟的踪迹,中国海军与地方单位综合考虑了海面变化多端的天气环境、复杂气候,制定、开展了详细的搜救计划。

与此同时,无数的中国民众自发聚集起来,参与到了这场救援行动中。

整整14个昼夜,十万军民齐心协力,不眠不休的进行着接力搜救,但都一无所获。

最终,相关部门无奈宣布,王伟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可能。

这个沉重的消息令无数参与救援行动的海军舰艇们一齐鸣笛,令无数参与搜救行动的军民们一同肃立默哀。

他们面朝大海,悼念着这位长眠于海域里的国家英雄。

2001年4月24日,中央军委为王伟追授了“海空卫士”称号与“一级英模”奖章,并于次年为他修建额烈士陵园,以此铭记他的壮烈牺牲。

不过,对王伟进行撞机的美国侦察机,却出人意料的平安迫降——他们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破将在我国水军用机场上。

事发后,我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此事发表谈话,表示这起惨剧的责任完全在于没放的挑衅行为,我国一定会对美国的这种行为提出交涉与抗议,并保留索取损失赔偿的交涉权利。

2001年4月2日,小布什在白宫紧急召集美国安全部成员,对本次事件进行商谈。

他表示,中国政府步步紧逼的交涉状态令他感到十分“不安”,无法进行正常沟通。

于是,他要求在“没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与相关人员见面,同时要求中国归还美方飞机、释放美国人员。

4月4日,美国国务卿对此事进行了个人名义的回应。

他表示,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感到十分“遗憾”。

眼见美国左右而言其他、决口不提道歉,我国外交部交涉人员根本无法接受,一再强调美国“不要做出错误判断”。

此时,美国白宫同样发布声明——“这一事件的局势转变完全取决中方态度”。

这样的言论无疑完整体现了美国的阴险狡诈。

要知道,自惨剧发生以后,我国一直保持着冷静、克制的态度对待、处理,甚至处于人道主义对迫降在国内的美方人员进行安置,还安排美方使馆人员与其进行见面,确认国民安全。

可美国却只顾逃避事实,一昧对我国进行无理指责,试图用混淆视听、强词夺理的方式占据道德高地,强迫我国息事宁人。

此情此景,我国如何能够容忍?

于是,对于美国敷衍、污蔑的霸道架势,我国开始步步紧逼,强势要求美方必须道歉。

而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一直到4月9日才迎来真正的回应。

2001年4月9日,美国国务卿首次在对本次事件的回应上使用了“对不起”一词。

不过,在小布什给失踪飞行员王伟妻子的信件上,仍然使用“遗憾”代替“道歉”,仅仅表示了自己为这位优秀飞行员的失踪而感到十分难过。

在事件结束的11天后,24名美国人员离开中国,踏上归途。

他们降落美国的那一刻得到了“英雄般的接待”,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而当时驾驶侦察机来到中国空域的驾驶员不仅得到了小布什的接见,更是荣获了美国最高等级航空奖章。

或许是美国的态度助长了他们的气焰,美军飞行员们表示:“我们无需道歉”。

此时,小布什突然蛮横的外交发言,直接佐证了美国毫不在乎的态度——在2001年4月13日,小布什宣布,美国不承认本次事件的“肇事者”身份,道歉仅为保证美国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即将恢复这块区域的侦查飞行。

有相关人士表示,美国似乎即将出动侦查能力更加强大的侦察机,前往中国近海海域进行侦查飞行。

也就是说,这起撞机事件根本没有结束。

直至2001年8月11日时,我国都仍然在向美国表示不满和抗议——拒绝美国提出的3.4万美元赔偿款。

而本次事件的最终结局,似乎也并未出现明确信息表示。

参考资料: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逼”美六次更改道歉信_航空产业_中国经济网 (ce.cn)

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cssn.cn)

81192,如若暂时无法返航,请保持航向,未来交给我们! (baidu.com)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回忆

回忆

2
2024-09-20 17:51

短短二十年,中国崛起了,美国衰败了。

俊博恩

俊博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