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中,生活于塞北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头之患,历史上也曾有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不断派兵征讨草原民族,但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往往收效甚微。
既然主动出击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只能加强防守,长城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除了像元朝、清朝等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外,历史上的汉人王朝几乎都修建过万里长城,只有一个朝代,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从来没有修建过长城,并且还一统北方草原,被游牧民族称为“天可汗”,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唐朝被称为盛唐,他的雄才大略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的成就下,也难掩他曾受的一次屈辱,让骄傲的李世民不得不签订了“便桥之盟”。
在唐代的历史记载中,突厥绝对是不可不提的存在,特别是东突厥,这个政权在隋末唐初,达到了其势力的顶点,整个中亚细亚一带及西域地区都受他的控制。
彼时的李世民刚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初登帝位,内部矛盾还没有全部解决,政权未稳。东突厥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率领二十万大军一路长驱直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面对自己兵力的不足,刚刚即位两天的唐太宗只得设疑兵之计,自己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出城,来到渭水之畔见颉利可汗。突厥可汗看见李世民只带了几个亲信就敢前来,感到非常吃惊,都下马像李世民行礼。唐太宗一行6人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此时也是李世民用计之时,原来他让长安城内的守军都要前来,还要表现得军容严整,目的就是让突厥认为自己是有备而来,不敢决战,突厥可汗只得请和。这就有了八月三十日在渭水便桥边的斩杀白马立盟,史称“便桥之盟”。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李世民,一心放在国家建设上,军事上也是积极备战,终于时间来到了贞观三年,突厥的连年内战加上天灾,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李世民反击的条件成熟了,这是他报仇的时候了。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次年,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被唐将张宝相擒获。此时李世民终于完成了他的报仇,突厥归顺了。李世民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
结语:要想承认千古大帝还是要有一定气度和大局观,李世民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