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为缴连先知彭州日三次论奏榷买川茶不便并条述今来利害事状(元祐元年闰二月)
我之前在熙宁十年担任彭州知州的时候,看到朝廷依照李杞、蒲宗闵、刘佐等人的建议,将川茶全部进行专卖收购,然后收取利润再卖出去,这对偏远地区极为不利。而且根据本州茶园户多次申诉,以及堋口茶场压价买茶,损害了茶园户的利益,导致发生喧闹事件。
于是在当年三月八日、三月十八日以及四月二十四日,一共三次写状子向朝廷奏明此事。北宋雅州城南门对着苍坪山 。东门在今假日广场处,西门在西门大桥 。
虽然朝廷有所行动,但后来又陆续看到李稷、蒲宗闵、陆师闵等人贪图功劳、急功近利,侵害偏远地区的百姓,阻碍商旅往来,增加每年的赋税任务,欺骗朝廷,妄图窃取恩赏,他们的措施荒谬错误,让偏远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这种弊端严重到了极点,总共有十个方面。
其一,高估米价,预先把米借给有茶的人家,名义上是作为茶本,等到他们交茶的时候,很多人都要倒贴钱。
其二,蒲宗闵首先提议贩卖大宁盐和布等物品,一起谋取利益,用来补充茶的利润。陆师闵设置都茶场,以博茶为名,把各种货物都买下来,就跟市易法一样,还典当米来收取利息,以求获得更多盈利。这使得市井中的商旅大多失业。
其三,茶叶运输困难,往往是征调税户去搬运,给百姓带来很多骚扰。还设置茶递铺来运送茶叶,要支付衣粮费用,并且在成都路征调厢兵帮忙搬运,百姓服力役非常辛苦,很多人都逃走甚至求死,这样的人数众多。
其四,把转运司应该收取的税钱当作茶司收到的数目来上奏,而且郡县因为害怕茶司的权势,把税钱当作利息钱,上下勾结,肆意欺骗。
其五,通判、知县、主簿、县尉、监官等按照卖茶的利息钱,和牙人等一起平分,毫无廉耻之心。
其六,有茶叶以及负责运茶的郡县的知州、通判、知县,都由茶司和转运司奏明后派遣任命,其中不乏一些贪图利益、缺少恩泽的人被派去,给偏远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其七,监督押送茶纲的官员并且兼任监知县,所得到的奖赏过于丰厚,十分泛滥。
其八,对私自卖茶的人以及茶递铺、转送茶司文书延误期限的处罚太重,普通百姓常常因此无辜陷入重刑。
其九,秦、陕等地的客商都不再到四川来贩茶,导致沿路的省税大量缺失。
其十,提高陕西卖茶的价格,使得百姓在缺钱的时候,还要购买更贵的茶叶。
以上这十件事,都是我在熙宁十年奏明的情况,后来这些弊端越来越严重,时间越久,造成的祸患就越深。最近听说朝廷派使者到四川考察茶法,所以把当年三次的奏状以及现在详细分析利弊的内容都抄录附上呈给朝廷。
1. 邛州、蜀州、彭州、汉州、绵州、雅州、洋州等州以及兴元府三泉县的百姓,大多以种茶为生,茶就如同五谷一样重要。自从官府专卖茶叶以来,用严厉的法令限制,不许私下交易。
百姓被官府强行评定茶叶等级,有时高估,有时低估,每斤只能卖到半价,只能贱卖给官府。也有因为被这种情况侵害,情愿砍伐茶苗,结果被抓送到官府,还要被治罪,百姓怨声载道却无处申诉,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十年了。
幸好这几年连年丰收,粮食价格比较低,还能勉强维持生活。要是偶尔遇到年成不好,物价上涨,而茶价却依旧很低,那么茶园户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很多人甚至因此去做盗贼,长久以来成为川蜀地区的一大祸害。
2. 茶司每年在秋收的时候收购仓库里的米,高估米价,借给茶户,把这叫做茶本,即使不愿意借的茶户,也照例要借给他们。假设一石米本来八百钱,却当作一贯文借给茶户,并且还要收取二分利息,也就是要还一贯二百文。买茶的时候,每斤茶价值八十文,却只折算成四十文,就这样找借口剥削茶户,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3. 茶法规定可以增加二分利息来卖茶,但茶司却违法,另外设立名目,收取五分以上的利息,甚至加倍。就像雅州的茶,每斤五十文的,要卖一百文;二十文的,要卖三十四文;十八文的,要卖三十二文;十四文的,要卖二十五文;十二文的,要卖二十三文。这就是低价买进茶园户的茶叶,又向买茶的人过度收取利息,对双方都造成了损害(这里面有利息钱、头子钱、长引钱、税钱、牙钱、打角钱,总共六种费用)。
4. 名义上是茶法,实际上却贩卖布、大宁盐以及陶器,还把解盐运到四川,一起经营获利。最近又设置博易茶场,购买丝、绵、绸、绢、纱、罗、绫、布、金、银、楮、皮、笺纸、香、药、米、豆等,然后赚取利息再卖出去。还允许监官出去招揽生意,并且派遣牙人到各个县去招揽买卖,其危害比市易法还严重。所购买的纱、罗、绫、绢,很多都是监官和牙人勾结作弊,多支取官钱,然后把纱、罗等运到陕西去卖,因为没有积压,所以很难被发现(天下的市易法已经被废除了,只有博易茶场,还没有接到废除的命令,所以西路地区偏偏遭受这种祸害)。茶司还和成都府酒场典当一万贯糯米,每斗收取八文利息,过了半年还没有赎回,还要再收取二分利息。像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聚敛钱财,难道茶息每年真的只有二百万吗?欺骗朝廷,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5. 四川道路险阻,把茶运到陕西非常困难。刚开始,元丰初年,调拨成都路几百名兵士帮忙搬运,不到一两年,这些兵士死亡逃窜几乎走光了,茶司于是就雇人来一起搬运。州县害怕茶司的势力,如果雇不到人,就征调税户去搬运,很多人都要倒贴钱。洋州这一个地方,因为征调民夫运茶,百姓受到的骚扰最为严重。
6. 在茶叶禁令实施之前,陕西的客商带着解盐以及药物等进入四川买茶,所经过的州县,都能收到很多税钱。等到把茶运出四川,沿路又要缴纳过税,因此税收大量增加。自从茶法实施以后,商旅不再来贩茶,所收到的税钱极少(熙宁七年还没有禁止茶法的时候,兴元府收到七百四十万住税,每斤六文,一年能收到四万七千贯,到了第二年所收到的税钱就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二了)。即使有一些商人在官场买茶运到别的州军,虽然表面上缴纳税钱,但这些地方的官员因为害怕茶司的势力,又想贪分利息钱,往往把税钱转成茶息,因此税收有很大的减少。所得到的茶税钱也没有拨还给转运司,而是直接当作每年的赋税任务上奏朝廷。
7. 陕西的百姓喝茶的量是有一定的,茶司为了贪图更多的利息,运过去的茶太多,卖不出去,每个州都有完不成年销售额度的情况,于是就在每斤茶上提高价格,一定要保证每年的赋税有盈余,甚至还强行配卖给百姓。可见,茶叶专卖的危害,不只是在四川,已经蔓延到了秦、陕地区(凤州今年卖茶,按照茶司的指示,每斤要提高一百文)。
8. 通判本来是负责监察的官员,县令、县佐等也都在各自职位上有相应职责,如今却按照卖茶的货物量,和牙人等一起平分利息钱,这样的行为有损廉洁的节操,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9. 偷盗达到二贯文,要判一年徒刑,还要出赏钱五贯。现在有人用八百文买了四十斤茶(每斤二十文),不幸被抓住,也要判一年徒刑,出赏钱三十贯。这样看来,贩卖茶叶的罪行比偷盗还严重,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递铺传递文书,如果是外界的军机事务,或者是非常严重的盗贼事件,规定日行四百里,马递日行三百里,延误两天,就要判一年徒刑。而茶递往来,也是日行四百里,延误一天,就要判一年徒刑。这样的立法太重,对国家治理有损害。
10. 雅州名山县的监茶官只要发送茶叶达到一万驮,就可以升一级官职,知县也可以减少三年的考核期限。况且押送茶纲,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这样轻易地得到晋升和奖励,实在是太侥幸了。
茶叶专卖的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朝廷每年得到的,不过是一百万缗钱,但是损失的商税也有数十万。如今如果能够推广恩泽,废除专卖获利的做法,允许茶叶自由通商,那么百姓就没有了限制和阻碍,商旅也能大量通行。秦陕的客人进入四川,他们随行携带的货物已经收取了一次税钱;卖茶的时候先收住税,买茶又收过税,那么一年的税收,必定有数十万贯;每驮价值十贯的,要收取长引钱一贯文,不足一贯的,按照斤数收钱,这样又能有数十万贯,这些钱也可以抵充茶司一年的利息。只要责令成都、利州的转运司,让他们依照法律供应熙河地区所需,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便,公私两方面都能受益。只需要留下若干万驮用来换马的茶叶,让铺兵来运送,并且加强对边境私自贩茶的禁令,这样对于买马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妨碍,而且朝廷的恩德,也能最深切地惠及百姓。
如果认为要用茶叶来换马,所以川茶不能通商。但李杞刚开始立法的时候,只认定用四十万贯来供应熙河地区,后来蒲宗闵等人逐渐开始贩卖布、盐,增加到六十万贯,李稷、陆师闵又增加到一百万贯。如今每年上缴二百万贯,却还是只用四十万贯供应熙河地区,而且还依靠法律苛刻地剥削百姓,甚至可以增加到千万贯。我想圣朝的治国之道,日益崇尚仁厚,如果命令茶司每年只收入一百万贯,不要求有额外的盈利,那么茶官就不敢过分地剥削百姓,并且不许再把米借给有茶的人家。如果要借本钱,也不许收取利息,买茶的时候按照原来的估价增加一点,卖茶的时候降低一点价格。并且已经废除博易茶场,各种货物都不许再收购。所有的运输,都全部由茶递铺负责,不要再征调雇用人户,以免让百姓倒贴费用。还要废除官员均分利息钱的做法,并且让把茶税钱拨还给转运司。稍微减轻过重的刑罚,逐渐抑制过度的奖赏。严格告诫陕西的州军不许提高价格强行配卖。这样的话,茶叶专卖的危害,就能去掉十分之四五,对于用茶叶换马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妨碍。
奉使回奏十事状 其二
我看到在熙宁年间,朝廷下旨让俞充巡视成都路靠近蛮夷的州军寨,俞充请求修筑雅州城,所计算的工程用料,数量巨大。后来又接到枢密院的批文,要等汉州、眉州、永康军修完城之后再修筑雅州城。最近听说雅州向转运司申报,认为修筑雅州城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请求停止这件事。
我通过了解得知,雅州自从建置以来,一直都是用木头做寨栅。益州城北面靠着大江岸边,秋夏季节江水泛滥,会淹没木栅,如果修筑城墙,就会遭受水患,而且很容易被冲塌。城南靠着山,山石险峻,很难进行板筑施工。东西两边,地势稍微平坦一些,可以动工,但是因为土质疏松、沙质多,一下雨就会损坏,即使暂时修成了也会很快毁掉,这种情况是必然的。所计算的工程用料和民夫数量极其庞大,雅州土地贫瘠,百姓贫穷,哪里有多余的能力来筹备这些呢?不免要向百姓摊派,并且让附近的州县帮忙购置供应。如果城壁能够坚固完好,都已经会引起百姓的骚动,何况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本无法修筑。请求下令让钤辖司、转运司、提刑司一起商议,停止这件事,这样公家就不会有不必要的花费,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免除劳役的痛苦。只请求修缮好木栅,自然就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希望朝廷能够留意这件事,那就太幸运了。
(贴黄)需要的兵夫一共有六十多万,竹木砖石之类的材料一共有二百三十多万。
(又)近年来茂州也因为修筑城墙,导致番人产生疑虑,集结起来成为寇患。偏远的边境郡县,怎么能轻易地挑起事端呢?
又上殿劄子(1086年11月)
我奉命出使远方,考察了解到民间的疾苦以及官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共有十件事,已经向朝廷呈奏过。
其一,请求减少泸州的戍兵,不要向贼人暴露兵力,并且可以节省运送物资的辛劳。
其二,请求不要修筑雅州城,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避免在偏远地区引发事端。
其三,请求制定科折条约,让转运司和州县共同承担责任,以警戒过度的搜刮。
其四,请求提高和买布的价格,来缓解百姓的经济压力。
其五,请求减少成都机院的小料绫绮生产,罢免监官,避免征召百姓来帮忙做工。
其六,请求恢复成都府犀浦县、绵州、西昌、陵井监、贵平等县,使百姓的力役负担更加平均。
其七,请求兴州济众监铸造减轻重量的钱币,让疲惫的百姓不再受炉冶之苦。
其八,请求仔细审查并改变蔡濛降低铁价以及夺取他人铁炉的做法。
其九,请求开放卓筒盐井,来救济穷困的百姓,依靠这些盐井的税收,可以对本路的财政有所帮助。
其十,请求罢免兴州青阳镇铜锡场的监官,以减少多余无用的官员。
这十件事,有的陈述了一个地区的利害关系,有的指出了一个郡县的兴衰;有的讨论的是一个县城的事情,有的说的是一个官员的问题。从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些可能都是细微琐碎的小事,不足以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什么帮助;但从偏远地区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最为紧迫的事情。希望圣上能够治理有道,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