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重庆的刘先生在永辉超市金源时代店买了一袋标价 7.96 元的淡虾米,付了 100 元现金后,找零 92 元。乍一看没啥问题,仔细一算才发现,超市居然把 7.96 元 “四舍五入” 成了 8 元,硬生生多收了 4 分钱。刘先生拿着小票直犯嘀咕:“分位钱再少也是我的钱,超市既没提前说,标价签上也没注明‘四舍五入’,这不是偷偷多收钱吗?”
标价 7.96 元实收 8 元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记者跑了重庆多家永辉门店,发现 “反向抹零” 现象不少见:红叶路店的开心果标价 11.55 元,实收 11.6 元;观音桥店的黑芝麻丸标价 3.45 元,实收 3.5 元;龙头寺店的玉米珍标价 0.66 元,实收 0.7 元;较场口店的绿豆糕标价 4.97 元,实收 5 元。只要商品标价的分位不是整数,消费者就得按 “五入” 后的金额付款。有消费者开玩笑说:“以前只听说商家‘舍零’讨好顾客,现在倒好,直接‘五入’薅羊毛,分分钱都不放过。”
标价 11.55 元,实收 11.6 元
面对质疑,永辉门店的回应各不相同。较场口店的收银员说得直接:“四块九毛七收五块,四舍五入是系统自动的。” 金源时代店的工作人员则称:“分票少,顾客可以攒小票来兑换毛票。” 可刘先生不乐意了:“我凭啥要攒小票?再说了,‘1、2、3、4’舍,‘5、6、7、8、9’入,明显是超市单方面占便宜,这和变相涨价有啥区别?”4 月 21 日,记者向永辉致函采访,对方只说 “因分币流通困难,按行业惯例积零换整,未明确公示导致误解”,却没回答 “多收了多少钱”“哪些门店这么做” 等关键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四舍五入” 可不是商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的陈吉珍律师说,商家自愿 “四舍” 少收钱,那是让利;但未经消费者同意就 “五入” 多收钱,就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了,属于价格违法行为。说白了,超市这波操作,既没给消费者知情权,也没做到公平交易,说严重点就是价格欺诈。
更值得琢磨的是,永辉超市去年还说要学习胖东来,强调 “真诚”“实实在在定价”,可重庆门店这波 “反向抹零”,却让消费者感觉被算计了。成都、济南的永辉门店就没这种操作,为啥重庆的就搞特殊?有业内人士说,分位 “五入” 虽然能多赚点小钱,但丢了消费者的信任可划不来。现在零售行业竞争这么激烈,消费者对价格都很敏感,靠这种 “算计式” 收费攒利润,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今,刘先生的遭遇已经引发不少消费者自查小票,大家都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被 “反向抹零”。永辉超市该好好想想了:分位钱虽小,却秤得出商业诚信的分量。消费者要的不多,不过是明明白白消费、实实在在花钱,这点要求,很难做到吗?
评论区晒一晒大家的购物小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