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连续送考13年,为何一次毕业典礼也不办?背后原因让人心酸

梦菡评历史 2023-11-24 23:55:23

《我本是高山》争议不断,裹挟着骂名的,是电影的改编,抨击之词,却无一落在张桂梅的身上。

从大理喜洲来到华坪县的1997年,张桂梅已经39岁,失业、重病、她在人生的低谷绝地重生,于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的2008年创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从2011年至2023年,每年高考季,张桂梅始终坚持送考、陪考,从不缺席,却也从来不办毕业典礼。

两件本不矛盾的事情,张桂梅为何坚持只选其一?背后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被载入史册的平民

2021年10月,张桂梅被写进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不过“一介平民”,她凭什么?

观之所为,或许只剩“受之无愧”!

张桂梅出生在“赤玫火笼”,满语意思为“开满野玫瑰的地方”,这一年,是1957年的6月14日。

家境不好,母亲即将到达半百之龄,身上还有肿瘤,终日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病怏怏的躺在炕上。

劳动力不多,孩子却并不少,七个小孩,六个都是女娃,年纪较长的姐姐,就这样扛起供养的重任。

但张桂梅遗传了母亲多病的身体,羸弱的身体,好强又敏感的秉性,让这个小女孩差点丢了命。

成年后的稳重之前,幼时的张桂梅也是小捣蛋鬼。

她在课前特意爬树上抓了几只毛毛虫,悄悄的塞进了前面男同学的课桌里,消息传到教导主任的耳中,她被罢免了班长一职,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放学之后,情绪低落的张桂梅竟然走错了回家的方向,回过来神时,已在“青纱帐”中,黑黢黢的森林,只有瘦小的张桂梅,以及一头蓄势待发的饿狼。

生死之间幸得捡柴人的搭救,张桂梅才留了一条命,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告诉自己,若是有朝一日当上了老师,一定要注意教师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可她这个人,其实是有点福大命大在身上的,因为还有两次,也让她命悬一线。

日本人留下的炸弹意外爆炸时,张桂梅就在旁边,她被喷出的土掩埋,被扒出来之后,却并无大碍。

还有一次是她和父亲一同进山准备柴火,父亲将她抱在柴火堆上,但这柴火垒的太高,掉下车来时直接将张桂梅压在了底下,被救出来时,所有人都震惊于她的毫发无损。

“鬼门关”穿过三回,高考比这还多一次。

第一次是在云南,彼时的张桂梅正在迪庆州中甸林场工作,工作之余,她发现广东和上海的知青,总是不分昼夜的拼命学习,想着国家肯定永远需要高等教育,张桂梅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第一年,张桂梅就过了大学本科的录取线,但注定是上不了的。

没钱、没资助,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富裕,张桂梅也不愿意向别人开口借钱,失之交臂是唯一的结果。

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如果说第一次是迫不得已,那么,第二次,则是满满的可惜。

张桂梅再次越过录取线,一年的辛苦劳作,让她为自己攒够了学费,可档案竟然莫名其妙的丢了,没有档案,学校无法予以录取。

两次足够让张桂梅怀疑自己,第三次参考时,已经有了应届的高中生,她觉得自己没有优势,高度紧张之下,竟然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落榜是必然的。

接二连三,却愈挫愈勇,在丈夫的支持下,张桂梅参加了第四次高考,意外终于放过了她,成绩超过了省内重点大学的分数线。

但是因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张桂梅最终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丽江教育学院。

父亲曾经对张桂梅说:“你性子太刚了,要早早被折断的;心底太善良了,要夭折的;太要强了,自己会被困死的”,而这些话,好像只说对了一半。

若非刚强的性格,张桂梅才可能活不下去。

刚到中甸林业局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工人,工作就是负责修路保通,可这里是大山,许多活是要靠人力手工才能继续下去的。

7月是雨季的开始,却也是塌方和滑坡多发的时节,张桂梅本来就有类风湿性骨节痛,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为要命的是,休息的地方也不好。

所有人都睡在帐篷里,原始森林,阴暗潮湿,即便有木板,却还是潮的不行,等到大雪封山的冬天,晚上睡觉更是需要不断的往炉子里添柴火,不然根本就睡不着。

张桂梅不仅挺了下来,还当上了女青年突击队的队长,来林场第一年的春节,别人都回家了,只有张桂梅和17顶帐篷,孤零零的呆在山上。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桂梅考上了大学,也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她所爱之人名为董玉汉,是一名老师,为了张桂梅,他忍痛打麻药做手术,也要治好自己的眼疾,结合之后,两人互帮互助,从大学毕业之后,张桂梅也就阴差阳错的走上了教育之路。

知识改变了张桂梅的命运,她也坚定可以改变山里的孩子,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成为教师的她一直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

杨泽芬是班级上的学霸,家境却很是一般,为了让她心无旁骛的上学,张桂梅去她家家访不下四次。

上课发烧,家里的人没空,是张桂梅陪她看病,输液时紧紧将她搂在怀里,打完针后还自掏腰包给她买了双皮鞋。

1993年镇一中举办运动会,39班统一的浅蓝色裤子和白衬衣,是张桂梅自己做的,她多才多艺,课间还会放音乐教孩子们跳彝族舞蹈。

张桂梅不擅长做饭,很大程度上,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可在2008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之后,全校上千名学生,学习和生活,她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可她唯一不愿操持着去办的,就是毕业典礼。

大山的女儿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现实的情况是,大山里的女孩们,基础学业很是薄弱,小学初中的知识都掌握不牢更不是吓人的话,她们之一生,好像就要囚禁在大山,世世代代的沿袭。

但凭什么?

性别从来不是是否能够接受教育的门槛,只要喜欢,女生完全可以做医生、做警察,做任何一个职业。

张桂梅向无知开战,但她的初心,是报恩。

查出重病的1997年是张桂梅的难熬时刻,校园里几百米的路她得一步一步的挪,疼的汗如雨下,是同事半夜将她送到医院,医生让吃中药,每顿都会熬好轮流给张桂梅送去。

看病要钱,在县里的妇女代表大会上,众人现场给她捐款,县长说“我们再穷也要治好你的病”。

单纯的善意温暖了张桂梅的心,她愿意为女子奔走,也愿为“山里三代人的改变”而疲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在2008年8月。

她之目的落地,身体却依旧有病根,可在张桂梅的眼中,这些根本都算不上什么。

拖着病体,张桂梅家访数量超过1600户,行程高达11万公里,学校建成,自己几乎已是“弹尽粮绝”,可看着贫困户,她却依旧忍不住掏兜,还协调给乡亲们饮水修路。

女子可为,站在那的张桂梅就是答案,可当华坪女子高中的“生物钟”被传出之后,却有“管理是否太过严格”的声音冒了出来。

5点半起床、5分钟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吃饭洗碗要在十分钟内完成……

时间的利用被“压榨”到极致,身处其中之人,却未有一个表现出不满,对这些大山的姑娘们来说,这是她们唯一的机会。

试问,一个家徒四壁的房子,唯一的装饰,就是贴在墙上的一张张奖状,灯光是昏暗的,但是家长由内散发出来的自豪,却足以将昏暗的房间填满,想要逆天改命,是否总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华坪,张桂梅送她们进考场,13年来,却从不愿为她们繁忙的高中生活用一场毕业典礼宣告结束。

这既是因为高中于这些姑娘们而言,并非是努力的结束而是开始,也是一个校长的“私心”,张桂梅希望孩子们能像放学一般平静的离开,她不要眼泪,而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信心满怀的,奔赴另外一个目标。

孩子们做到了,她们是在华坪女高成长起来的蒲公英,成长之风一吹,便散落在祖国的东南西北,万千个“张桂梅”凝结力量,为社会之更上一层贡献来自滇西北大山的力量。

张桂梅是“一介凡人”,也是一个不一样的校长,更是“峡谷里的灯盏”,照亮了大山的未来,让无处不在的青春赛场没有遗漏掉大山。

1800多名贫困女孩的学生们,被张桂梅妙手回春,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正在发生,属于女孩的一万种人生,正在灿烂。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梦菡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