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夏朝养龙人——刘累

雁菡说历史 2023-02-23 20:12:09

刘累,男,汉族,,字华美,属相羊,星座约为处女座,河南临颖人,刘累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845年),享寿一百一十一岁。乃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

《史记·夏本纪》记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

陶唐氏是尧帝的后裔,已经衰败了。他们有个后代叫刘累,从会养龙的豢龙氏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夏朝的君主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成为豕韦国君。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

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是继位后,被古鄂州之地的巫鬼文化洗脑迷信鬼神,某天朝中有位大臣向他上奏了一件奇事,有一雌一雄两条龙从天而降,降落的地方恰好位于河南省临颖县。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孔甲急忙命人前来占卜,想要确定天降二龙是吉兆还是凶兆。消息一经传出,朝中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些臣子上奏说:“天空突降两条神龙,并且这两条龙并没有要飞走的意思,肯定是吉兆,实乃天降祥瑞”。

小编猜测可能是类似于鳄鱼的动物,一不小心走错了方向跑到当时夏朝都城去了,便被一群乡巴佬的夏国人误认为是龙降临,然后欢天喜地自以为是认为是天降吉兆。

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好事,因此就有臣子提议找一个会饲养的人,专门负责龙的日常照看。于是,大家经过一番千辛万苦巡查探访得知一名叫做刘累的人曾经遍游华夏九洲,且还跟养龙的人学过手艺,在饲养的技术上可以称得上是比较专业,因此孙甲马上命人找到刘累,让其好好饲养这两条龙。

既然是皇命,没有一个好借口,过分的推迟搞不好会惹来杀神之货的,于是当时还是普通养殖户的刘累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道命令。

好在刘累在外游历期间,曾经在古鄂州之地见过这两个庞然大物,它们的名义根本不叫龙,而是古鄂州之地的人口中叫做“鳄”的凶兽。但是,懂得察言观色的刘累又当众拆穿说孔甲,或者夏国群臣都是群乡巴佬。既然,你们喜欢叫它龙就叫吧,然后刘累便替孔甲把这两条龙饲养了起来。

一晃七年过去了,刘累把两条龙饲养得很好,体型壮硕、生龙活虎,孔甲也十分满意,为此对他进行了赏赐,封他为御龙氏。刘累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养殖户,一眨眼获得了这么高的名号,自然是无比开心,慢慢地开始飘飘然起来。

谁知好景不长,两条龙中的雌龙因为长期遭受孔甲折磨摧残突然死掉了,这可把刘累吓坏了,他怕孔甲一旦怪罪下来自己小命难保,于是赶紧把雌龙的尸体做成了肉羹,呈献给孔甲享用。

孔甲品尝后,觉得这个肉羹十分美味,命令刘累继续进献。刘累只有这两条龙,长时间下去毕竟不是办法,迟早会露馅,为了保存性命,他带着一家老小先是沿着长江中下游一带逃跑,因为与古鄂州之地有过些许渊源,便将其中一名子嗣安留在了古鄂州之地,现如今鄂州境内还有刘姓一支存在,且还是个大姓,如果传言非虚的话,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是驯龙人后裔。

为了不连累家人,刘累自己则继续直接跑,直到跑到河南鲁山的时候,孔甲死了没人追究这件事了,他才躲进山里隐藏起来,从此不问世事。

为什么说孔甲好龙是一只鳄鱼呢,因为从近些年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很多文物古迹都十分像鳄鱼,尤其是号称的“中华第一龙”就是一条活脱脱鳄鱼造型,在盘中有一条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盘龙,此龙的嘴巴大而修长,满嘴布满了獠牙,以鱼儿为食物,可见是生活在水中的。

此外,很多出土的文物“鼍鼓”也很值得细细推敲,因为“鼍”又称“扬子鳄”、“鼍龙”,“鼍皮”指的就是鳄鱼皮。可见,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就是夏商时期,鳄鱼在河南、湖北地区是大量存在的,尤其是古鄂州之地。

比如,现如今武汉的盘龙城,就是因为夏商时期的古城外有不计其数的鳄鱼盘踞着当时古城四周的长江、汉水、府河、滠水栖息着,因而得名盘龙城,还有说是因商族崇拜“龙”故名之。

恰好,盘龙城的对岸就是曾经古鄂州的核心疆域,要说善于豢养龙的刘累没有到过古鄂州之地的,鄂州人肯定都不信。

虽然,刘累的故事已经成了历史。但是,自刘累以后世人便看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一步登天荣华富贵,只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0 阅读:19
雁菡说历史

雁菡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