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万达汽车小镇一对小夫妻的哭诉,成了全国网民关注的焦点,再一次把东北推上了风头浪尖。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把“东北”、“辽宁”、“沈阳”打入了负面的深渊。也让“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句名言又一次得到确凿的印证。
一次强拆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估计是那一对哭诉小夫妻绝对没有想到的。一个视频给当地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他们现在可能有点后怕;还有,就是铁西区那群指挥众多执法人员,进行声势浩大拆迁的领导们,他们也绝对没有想到一次稀松平常的强拆,能够带来这么巨大负面效应。
说实话,这种对违规夜市的强拆,如果发生在其他地方,也许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甚至还会引起网民的支持和喝彩。
但是,同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在东北,人们立即就和投资环境挂上了钩。因为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老话已经印在脑海中了。
这就好像一提起海南,就想到了海鲜缺斤短两宰客;一提起云南,就想到了旅游中强迫购物;那么,一提到东北,就是营商环境不好。
好在铁西区政府已经及时关注到这起由强拆引起的诸多问题,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包括区领导亲自主导对受损商户的补偿,寻求新的经营场所等措施。
关于这一事件,已经成了这几天的热搜排行榜的前几名,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在此想对铁西区政府谈四点见解,或是建议也成。
一是在网络发达,自媒体众多的今天,政府部门在关注官方电视台、报纸的同时,还要把注意力放在网络信息上。可以说,现今很多事情,官媒不敢报道,或是报道迟滞,都是由自媒体先捅出来,最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巨大的效应。如前一时期各地城管的撕春联、扔国旗、扭老太太等,最终都演变成一次巨大的舆情,产生了非常不好的负面效应。
二是要及早反应,防范于未然,把舆情处置在爆发之前。铁西区这几天事情发展情况,铁西区政府虽然也采取了种种补救措施,但总体感觉就是在被媒体和网络推着走。看看铁西区早前发的生硬通报,再看看这两天,政府积极实行一对一包保,解决商户租金和受思损情况,确保一系列费用及时返还、补偿到位。政府考虑在合适的位置新建夜市,优先安排受损商户。有人说,铁西区的工作很扎实、很到位。我也赞同。但这是不是因为高层重视了,发话了?是不是因为自媒体和网络推动的?如果问题发生后,如果铁西区政府能够及时清醒认识到严重的负面效应,就应该连夜拿出处理、解决方案,也不至于到现在被网曝的状况。
三是凡是涉及民生民情,凡是涉及经济发展,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预想,做深做细,思考周全。从前几天的兴师动众强拆,到今天的包保、补偿、新建。可以说是网络给我们的政府人员上了深刻一课。应该说,这件事情本来可以避免的,关键是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都没有引起当地管理人员的重视,也就是日常监管、巡查出现了漏洞。而且是在租赁商户诉求没有得到解释和解决的情况下,武断、简单地上法律手段,一拆了之。结果,一个弱女子哭诉视频把铁西、沈阳、辽宁、东北的天捅了一个大洞。
四是背负“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不好名声,我们身处东北的各级政府办事人员、执法人员,更要谨慎加小心,要付出比别人更多、更苦、更扎实的努力。应该说,一百次正面宣传,会被一次负面新闻摧毁。这些年来,东北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在全国的后面,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东北从上到下都应该有清醒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思维很关键。
辽宁省专门成立了“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这恐怕是在全国也独一份。3月27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沈阳召开。希望可以把这次强拆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当成一个生动的学习资料下发全省各级政府,特别是执法部门,真正把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骂名甩到激流滚滚的辽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