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里头,除了皇上和那些娘娘们,还有一群姑娘挺关键的,她们就是宫女。
汉朝那会儿,宫里的女孩子有五六千号人。到了晋朝,这数字就涨到了上万。南朝宋文帝统治时,宫女人数更是飙升到了好几万。要说哪个朝代宫女最多,那得数唐朝,唐玄宗的后宫里,宫女足足有四万之众。
那咱就得琢磨琢磨了,这些人到底过得咋样?
电视剧里头的宫女,有的长得漂亮又自然,皇上看了都喜欢;有的聪明又活泼,主子们对她们赞不绝口。这样一来,好多人都梦想着能穿越到古代,当个不起眼的小宫女,然后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
但说实话,进了宫当宫女,可不意味着就能一步登天,变成贵人。
宫女的生活真的很悲惨,说白了就是:她们经常被欺负,活多得干不完,睡觉都得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死了以后连个埋的地方都没有。
到底有多么糟糕,咱们一块儿来扒一扒真相。
【一入宫门深似海】
古代时候,女子能不能进宫,这事儿自己做不了主。
贵族老爷和高官大人们想过上好日子,家里那么多人,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照应。所以,他们得找些仆人来帮忙干活。
在皇上身边,不管是递茶送水,还是上床更衣,都得有人照应着。
这就有了“宫女”这种工作。
那选宫女是个咋回事儿?像早些时候的朝代,比如说秦朝吧,宫女都是从战俘里挑的。主要就是打败别的国家后,直接从他们的后宫里把宫女抢过来。
后来,到了汉朝那会儿,“挑宫女”这事儿就开始流行了。每年,朝廷都会从老百姓家里找好多纯洁的姑娘,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挑选,最后送进后宫,给皇帝服务。
后来,皇上意识到,宫女作为近身服侍的人,万一心术不正,很可能对他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到了清朝,挑选宫女都是从八旗贵族和官员家庭中进行的。
嘿,要是不想参加宫女的选拔,行不行?
那肯定不成。为了确保选宫女时有足够的人手,历朝历代都会立下规矩,要是家里有到了年纪的女孩子不参加宫女挑选,那家里就得担罪了。
唐朝那会儿,太常卿卢崇道家有个准儿媳妇,被皇上挑中要去宫里。卢崇道为了让自家儿子婚事顺顺当当,就悄悄给负责选宫女的官员塞了好处,找了个别的女子去宫里顶替。
事情败露后,唐玄宗直接把卢崇道和他儿子给处决了。
很明显,那些满足宫女挑选要求的女孩子,都没法自己做主决定是否要进皇宫。
她们必须按照规矩来,到时候就得去参加选拔,除非得到特别允许,不然要是想自己做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只有被砍头的份儿了。
宫女啥时候能离开皇宫?
古代时候,小姑娘们大概十来岁就会进宫里当宫女,要一直待到差不多二十五岁,才能离开皇宫。
清朝那会儿,女孩子到了十来岁,就得去试着当宫女。要是运气好,被皇上瞧上了,那就能当上嫔妃。要是没被选中,那就得一直做宫女,得等到二十四五岁或者三十岁,被送出宫去,才能找别人家嫁人。
现在瞧瞧,二十五六或者三十岁的年纪,咱们觉得正值青春,可搁古代那会儿,这岁数就算是上了年纪,不再年轻了。
清朝那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挺短的,大概也就33岁。大家结婚也早,一般12到15岁就嫁人了。这么比起来,宫女出宫的时候,早就过了那时候大家认为该结婚的年纪,而且都快到晚年了。
要是成了宫女,那就意味着,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大半辈子都得在皇宫里待着了。
虽然这样,但能熬到离开皇宫,对宫女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不少人压根就没那个福气,连出宫的机会都没有。
封建社会有个特别残忍的习俗,那就是殉葬。要是运气差,进了宫后刚好碰上皇帝驾崩,或者是太后、皇后这些地位高的妃子去世,那些贴身伺候的宫女,很可能就得跟着陪葬,连命都搭进去。
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宫里,有个14岁的小宫女叫郭爱。她进宫才二十多天,朱瞻基皇帝就突然去世了。按照那时候的规矩,她得跟着去陪葬。
快不行的时候,她留下了一首叫《临终诗》的作品。等她走了,大家从她死死握着的手里找到了这首诗,“心里头那个难过,根本停不下来,这真的太让人伤心了”,短短几句,道尽了这一辈子所受的苦楚。
因此,女人要是进了宫,顶多就是在熬到年纪大了能出来,运气不好可能就直接在宫里没了命。
进了皇宫这地方,简直就是进了个大深坑,再也出不来了!
【晋升通道狭窄】
聊起宫女升位这事儿,咱们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画面,往往就是个小宫女,长得标致,被皇上或者哪个皇子瞧上了,一宠幸,嘿,立马就从宫女变成了妃子,从此穿上了绫罗绸缎,吃上了山珍海味,要啥有啥,威风得很。
但这种桥段大多只在电视剧里出现,现实中的宫女,想靠这种方法一步登天,真的很难。
宫女身份低下,皇帝对她们的宠爱只是一时的欢愉,根本谈不上什么真情。想靠着跟皇帝睡觉来升官发财,那简直是难上加难,成功率超低。
有的皇上要是看上了哪个宫女,就会给她封个小名头,但这个名头其实就是最不起眼的那种“官女子”。这些宫女可不是一下子就成了主子,还是得接着干活儿。只不过,她们的日子过得稍微比一般的宫女滋润了点儿。
这还算好的。有的宫女更惨,给皇帝服侍完后,还因为家里穷被看不起。
明神宗朱翊钧曾经看上了一个小宫女,让人意外的是,这小宫女挺有本事,一下子就怀上了孩子。
但朱翊钧并不想担这个责,他觉得跟个宫女有了孩子,那真是太丢人了,因此他一口咬定自己没碰过那宫女。
之后,李太后翻出了记录皇帝日常行为的《起居注》,里面清楚写着朱翊钧跟宫女确实有那么一回事,这下皇帝想不认都不行了。
之后,李太后为了让孙子能有个正当身份,就叫朱翊钧把那个宫女提拔成了王恭妃。王恭妃没多久就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庶出的长子朱常洛,他以后还当上了明光宗。
王恭妃虽然是皇子朱翊钧的生母,但并没有因此得到尊贵地位。朱翊钧封她为妃是出于无奈,所以对她一直不太友好。他不仅不管其他受宠的妃子欺负她,还不让王恭妃和她的儿子单独见面。
后来,当朱常洛好不容易见到母亲王恭妃时,她已经看不见东西了,而且没多久就悲伤地离世了。
说白了,就算宫女生了儿子,升成了妃子,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那么,宫女们要是老老实实把工作干好,就真没其他出头的路子了?其实吧,也有,只不过能爬上去的真没几个。
在皇宫里,宫女们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皇后、妃子们的宫里,都会有负责管事的老嬷嬷和一些大宫女,她们差不多就是宫女里头地位最高的了。
下面讲的是那些普通的宫女,她们在后宫里头干些日常杂活。
最下面的宫女,那就是专门负责洗衣服和刷马桶的了。
宫女们的等级制度,就像个倒立的梯子,下面的人一堆,越往上人越少。所以说,要从最下面的宫女混到最上面,可不是谁都能办到的。
想要成功,不光得碰上好运气和机会,还得保证在往上爬的过程中一点错都不犯,别惹恼了那些关键人物,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劳动量大且生存条件差】
后宫里的大事小情,全都是宫女们在忙活。说白了,宫女们干的活儿,就是负责后宫主子们的日常所需,从穿衣吃饭到玩乐休息,啥都得管。
《宫词一百首》这本唐诗集子,里面把宫女们干活儿的辛苦讲了个明明白白。它里面写了很多首诗,每一首都像是宫女们的日常写照,把她们工作的不容易都展现了出来。从早到晚,宫女们忙个不停,那些辛苦的活儿都被诗人一一记录了下来,让人看了就能感受到她们的不易。
宫女把绣花活儿挪到了精致的玉桌旁,开始细致地绣起来。
绣花可是个细致活儿,得花老多时间了,还特别伤眼睛。想想古代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好的照明设备,好多在宫里绣花的姑娘,就因为长时间绣花,最后把眼睛都熬坏了。
“宫女忙着递茶送水”,说的就是她们得负责倒茶倒水这事儿,这可不是随便把水递给主子那么简单。
要让主人高兴,得提前准备好热茶和凉茶。要是主人想喝水时,茶水不是刚好的温度,那就得挨骂了。
“紫薇宫里的姑娘们在夜里点起了香”,意思是这些宫女得熬夜守着。
这事儿挺不容易办的。毕竟到了晚上,大家都容易犯困,更别说那些忙了一整天的宫女了。
宫女得待在主子边上,负责点香、给主子扇风、还有按摩。等主子睡熟了,她们也不能闲着,得随时待命。要是这时候打盹,那可是闯了大祸。
因此,那些老练的宫女有个窍门,她们会在鞋里藏一粒苍耳子,要是困得不行了就踩踩,好让自己清醒点。
那晚,宫女们身着舞裳,在琼林里连夜表演,用歌舞给主子找乐子。
这些宫女得随时听候主子的差遣进行各种表演,而且平时还得下苦功练习,干活儿的累劲儿,跟那些做杂役的宫女比起来,也是不相上下。
干这么多活儿,宫女们休息时能好好放松享受吗?其实并没有。
宫女们平日里的伙食,大都是些简单清淡的食物,想吃好的那是想都不敢想,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她们最大的心愿了。
另外,皇宫里头对宫女身上的味道特别挑剔。在进宫的那一刻,会有专门的老宫女来“检查腋下气味”,就为了确认她们身上没啥怪味。
同时,宫女在服侍主子那会儿,是不能随便去茅房的。
进了宫后,宫女们为了不让自己身上有异味,也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都不敢碰那些味道重或者水分多的食物。要是想吃点啥解解馋,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了。
除了吃饭这事儿,宫女们的休息环境也挺糟糕的。
宫女们休息的地方,大多挤在皇宫里的那些副房间。位置不咋地,房子也盖得马马虎虎,冬天冷风直灌,夏天热得要命。
在一间挺大但挺破的屋子里,就摆着一张超级大的床,宫女们全都得挤在上面睡觉,压根儿没啥个人隐私。
睡觉时,为了不惹恼“寝宫守护者”,得遵守一些严格的规矩:别躺着睡,得侧身蜷着,两条腿还得并得紧紧的,千万别打嗝或者放屁。
这些事儿都会有人专门盯着,要是瞅见谁睡觉姿势太难看,立马就给人拽出来,狠狠教训一顿。
这还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是那些宫女要是生了病,根本没人管,连治疗都得不到。
为了防止后宫的女人和外面的男人有交集,好多朝代都立了规矩,说宫嫔以下的人要是病了,是不许找医生进来看病的。说白了,就是宫女们要是生病了,那就得自己挺着,能不能好全看运气。
宫女要是生病了,还是得硬着头皮继续干活,该她做的事儿一点都不能少。本来身子骨就弱,这一病更是让她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因此,宫女们的生活真的挺苦的,她们要做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糟糕。吃的、穿的、住的地方,还有看病这些基本需求,压根就得不到满足,真的是非常可怜。
【没有尊严可言】
在宫里,宫女挨罚是常有的事儿。
《宫女往事录》里头聊了聊清朝时候怎么惩罚宫女。主要就是让背女德规矩,跪着受罚,提着铃铛走路,还有挨板子跟板著惩罚。
得聊聊提铃这事儿,就是犯了错的宫女得拎个铃铛,自个儿走着把后宫每个宫门都走一遍,边走边大声喊“天下太平”。要是碰上下雨刮风的天气,这事儿也得照做,不能停下。
跑完这一圈,整个人都累垮了,嗓子也叫得快说不出话了。
有种刑罚叫板著,电视剧《如懿传》里的魏燕婉就尝过这苦头。这刑罚就是让宫女把腿伸直,然后弯下腰,双手得努力去够脚面,得一直这么僵着,不能动弹。少则一炷香,多则两炷香的时间,都得这么熬着。
被罚的宫女,身上疼得要命,又因为得长时间头朝下吊着,脑袋里涨得慌,感觉天旋地转,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宫女不光会受罚,还常常成了主子们宣泄情绪的对象。
后宫里的那些大佬们,其实也不是天天都乐呵。一旦碰上啥不顺心的事儿,宫女们就得倒霉,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轻则受到惩罚,被打被骂成了家常便饭,更有甚者,会通过折磨和伤害宫女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新唐书》里的酷吏故事说了这么一件事,“那些戴着枷锁的人在地上扭来扭去,没多久就没气了”。有些主子为了让宫女招供,就拿竹夹子夹她们的身体,通常被夹的人都会血流满地,疼得要命。
南宋那会儿,宋高宗赵惇逛到皇后李凤娘那,一眼就瞅见个宫女,她的手真是漂亮极了。赵惇心里喜欢,就忍不住伸手去碰了碰。
李皇后心里那个嫉妒,简直无法形容,一怒之下,她竟把宫女的双手给剁了,装进个小盒子里,直接给皇上送了过去。皇上一看,吓得魂飞魄散,接着就病倒了,好一阵子都没缓过来。
这宫女没了双手,肯定是活不成了,可却没人关心她的性命。对她来说,自己不过就是皇后用来展示嫉妒情绪的一个工具,根本没人会在乎她的死活。
宫女的生活很不容易,不光要挨罚受苦,还有好多事儿都显示出她们没啥地位。你看,她们平时受到的待遇,就能明白这点。就像在很多场合,她们都得低三下四地伺候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一顿臭骂,甚至更重的惩罚。这种生活状态,哪里还有尊严可言?所以说,宫女们真的是挺惨的,不光身体上受累,心里头也憋屈得很。
有时候,宫里头的主子会担心宫女太过出挑,抢了自己的光芒,又或者皇上不乐意和宫女有孩子,这时候,他们就会对宫女用上一种叫“幽闭之术”的手段。
目的就是要剥夺她的生育能力,做法很残忍:让人拿棍子使劲打她的小肚子,一直打到子宫掉出来。整个过程特别血腥暴力,疼得让人受不了,而且挨过这顿打还能活下来的,非常少。
在情感方面,宫女有时也会成为太监的目标。
有些宫女为了找个靠山,会主动找太监搭伙过日子,就是所谓的“对食”。还有些宫女,被那些有权有势的太监瞧上了,那就没得选,只能跟着人家了。
要是能找到心理还算健康的太监,那就算走运了。但有的太监,因为身体有缺陷,心理就扭曲了,会变着法子去虐待那些对食的宫女,什么用针扎、拿棍棒打,都是家常便饭。
宫女日子不好过,要是在宫里没了命,那更是雪上加霜。
宫女们大多都没法得到像样的安葬。她们身份卑微,皇宫哪会舍得花人力物力去处理她们离世后的事情?
因此,宫女去世后,大多不是被火化就是被丢弃在乱坟堆,辛苦劳作一辈子,最后却落得个无处安葬的下场。
其实,宫女的生活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美好。她们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相反,宫女们的生活挺辛苦的。她们每天得早早起床,忙忙碌碌地干活,还得遵守一大堆规矩。所以说,宫女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光鲜,更多的是平凡和劳累。
在皇帝身边做事,就像和猛虎共处,宫女们得小心伺候的,不光是皇上,还有那些后妃们,个个都不是好惹的,凶猛得很。
宫女是封建社会里的特有角色,她们有的从小就进了宫,每天辛苦干活,最后可能早早就没了命。这一辈子过得那么惨,真的让人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太让人心疼和叹息了。
真挺好的,咱们活在当下这个时代,能随心所欲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