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程汝明作为天津铁路餐厅的一名厨师,因技艺精湛,受到了调令,前往北京中南海,为毛主席亲自掌勺。接到这一任命后,程汝明的内心既兴奋又忐忑。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不仅是为一国领袖准备日常饮食,更是要满足毛主席的口味。为了打好“第一战”,他决定从毛主席最爱的红烧肉入手,希望借此获得主席的好评。
然而,令程汝明意外的是,精心烹制的红烧肉竟没有得到毛主席的青睐。毛主席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动筷子,这让程汝明十分困惑。为了弄清原因,程汝明直接向毛主席请教:“主席,是不是我做的红烧肉不合您口味?”毛主席的回答让他恍然大悟,原来主席并不喜欢酱油味太重的食物。得知原因后,程汝明潜心钻研,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改良了红烧肉的做法,利用糖色代替酱油,使得菜品色泽诱人,而不影响口感。此后,毛主席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
然而,程汝明在担任毛主席厨师期间,曾做过一件让主席大发雷霆的事。这件事发生在1960年除夕夜。
1959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粮食减产,人民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上下都在号召节约粮食,作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更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节俭度日。毛主席特意叮嘱程汝明,不许再做荤菜,一切从简。这对程汝明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既要符合节俭的原则,又要保证毛主席的营养需求。
在这些日子里,程汝明充分发挥他的厨艺,想尽办法用简单的食材做出营养均衡的饭菜。他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萝卜饼,于是经常变着花样做萝卜饼。然而,光吃萝卜饼显然不能满足毛主席身体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在他日理万机的工作状态下。程汝明思索再三,决定给毛主席做葱油饼,因为葱油饼比萝卜饼含油更多,能稍微补充一些油脂。
虽然毛主席平时不太喜欢吃葱,但程汝明觉得,面对国家艰难时刻,主席或许会顾全大局,接受自己用心良苦的安排。果然,毛主席对葱油饼非常赞赏,但同时他也提出了意见:“油放多了些,现在困难时期,少放点猪油就好。”
程汝明记住了毛主席的建议。然而,随着旱灾的持续,毛主席的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医生也提醒,主席的营养没有跟上。程汝明心里非常着急,但他深知毛主席的节俭态度,便没有直接提出做荤菜的建议。
到了1960年的除夕夜,毛主席招呼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虽然桌上的菜品十分简单,但他依然笑着说:“今年情况特殊,没有鸡鸭鱼肉,但我们这年夜饭也不赖!”话音刚落,他便率先夹起了一块葱油饼。
然而,当毛主席咬下第一口时,脸色骤变。他放下筷子,严厉地说:“把程汝明叫来!”程汝明被叫到面前,毛主席厉声问道:“你自己尝尝这饼里有什么?我说过的话,你都忘了吗?你怎么敢蒙我?”
程汝明立刻拿起葱油饼,细细品尝了一口,眼眶渐渐湿润。他低声说道:“主席,这饼里有肉。您惩罚我吧,这都是我的主意。但医生说您营养不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宁愿丢掉工作,也不能看着您身体出问题。”原来,程汝明在饼中偷偷夹了些剁碎的肉丁,希望以此悄悄补充毛主席的营养。
毛主席听罢,眼眶也微微泛红。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命令将葱油饼分给在场的工作人员,然后淡淡地对程汝明说道:“以后不要再做葱油饼了。”
随着国家逐渐恢复正常,1962年,毛主席的饮食也终于有了变化。程汝明高兴地想为毛主席做一顿久违的红烧肉。然而,毛主席却笑着打趣道:“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丢,红烧肉就别做了,不过葱油饼倒是可以。”这轻松的话语,让程汝明感到毛主席已经撤销了两年前的“禁令”,他心中充满感激。
说起红烧肉,程汝明当年确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初,毛主席对红烧肉不动筷,是因为不喜欢酱油的味道。得知这一点后,程汝明不愿让主席错过这道美味,便决定创新。他从天津的糖葫芦得到灵感,用白糖炒制糖色,代替酱油为红烧肉上色。这个改良方法获得了毛主席的喜爱,红烧肉也成为了毛主席餐桌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