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至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举行。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举行可追溯至2005年。自2019年以来,新一轮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已召开5次,依次在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举行,今年再度回到安徽。来源:上海发布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会议,今年座谈会的主题是“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这次会议时间恰逢芒种节气,作为总结与部署下一步长三角城市间合作的重要会议,也正应和了“芒种芒种,有收有种”的谚语。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创新协同共融,从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体化”早已渗入长三角合作省市发展之中。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始终有一个“3+2+1”的概念:即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其中,2018年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知道,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被称为“一体化”的只有长三角。
为何长三角如此重要?
“长三角”实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2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万亿元,以占全国1/26的面积,1/6的人口,连续五年创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诞生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
今年一季度GDP十强城市榜单中,长三角城市独占四席。
2023年一季度GDP十强城市
在国内整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长三角重要作用愈加凸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年来,不负重托,彼此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治“一江水”……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创新,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随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实体化落地,首批15项联合攻关计划顺利实施;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不断提速;张江、临港、浦江、合肥、苏州等5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之江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各地按照“核心+基地+网络”布局互设基地,共建创新核心引擎,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交通,让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真正四通八达。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城市间铁路里程超1.37万公里,其中高铁6700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至1.5小时快速通达;以上海、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世界级的港口群正在加速构建。
数字化,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技术保障。
随着数字新基建的高速通路有序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建设……在跨区域重大项目的牵引下,长三角在时空中交融更为紧密,互联互通的网络越织越密。
产业,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支柱。
三省一市共同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正发挥产业集群的强链条作用;各方合作开展的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通过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协同效益。
宁波蚌埠科技合作双向对接洽谈会 来源:蚌埠广电
民生,是长三角居民共同期待的便利生活。
目前,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长三角区域内居民在长三角城市旅游、出行只需一张卡,跨省办事就像在家门口办事般的便捷正向更多领域延伸。
五年来,置身长三角的每一块土地,我们都能体会到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动,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
而这股热情随着今年长三角地区党政“一把手”频繁“串门”,更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今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不久,3月16日至18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安徽省六安市、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考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相隔数日,3月20日至23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学习考察,主动加强对接。结束考察后的总结交流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当前,沪浙皖发展日新月异,态势十分强劲,大家带着学习的态度和比较的视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还可以这样’的启发。”
4月12日至13日,浙江党政代表团又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返程途中,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直接在火车上召开交流总结会,表示这是一次“这是一次务实之旅、学习之旅、取经之旅”,同时希望大家第一时间就地消化、持续深化、加快转化这次学习考察成果。
履新才两个多月的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则在密集开展基层调研时,始终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不到半年时间,三省一市党政代表团频繁“走亲戚”,彰显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性与合作持续升温的态势。
不过,长三角尽管有诸多优势,但在国内有优势不意味着在国际上也有优势,短板也很明显。
长三角作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展现的现代化城市群,虽然经济总量惹人瞩目,但在人均、地均、能耗均等都与世界现代化城市群还有一定差距,依然处于“发育阶段”。
来源:上观新闻
比如,人均GDP不到纽约城市群的1/3,地均GDP不到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1/9,总体能耗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长三角41个城市融入的水平参差不齐,相比上海、浙北,江苏与安徽的苏比与皖北底子较弱,同时也没能与周边的都市圈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局面。
特别是在关键性创新能力上,长三角尽管科技资源丰富、技术人才集中,但许多创新产业缺“脑”、缺“心”,甚至缺“基础骨架”的状况并没得到彻底改变,也没能形成如美国硅谷、东京湾区这样的现代化科技聚集区。
此外,长三角尽管在民生领域已有一百三十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但三省一市4个行政区在标准、政策和规范等方面尚未完全统一,依旧需要不断破局和“加码”。
更重要的是,长三角拥有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产业集群,既不缺文化产业资源,也不缺各类文旅项目,但至今尚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龙头产业。
长三角一体化绝不仅是几个都市圈互联互通,而是彼此凝心聚力、深度融入,找准各自定位和发力点,推动形成聚合裂变效应、示范效应,推动全区域协同共进。
此次三省一市党政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是为了“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那么,这次长三角高级别会议上,到底讨论了哪些内容呢?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制度改革创新集成、健全完善多层级多领域推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明确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若干重大事项:
在科创方面,会议提出要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共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促进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共建共享。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实施联合攻关计划项目。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国际科技开放创新生态改革试点。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建设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
超导量子计算机 来源:新华社
在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会议提出将携手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做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加快建设数字长三角,协同构建跨省互联互通骨干网络,优化完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在交通领域,会议提出将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打通省际待贯通公路,推动水上长三角建设,推进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共同建立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清单,促进跨区域交通智能网联。
在生态保护合作领域,会议提出彼此要携手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共同增强区域能源互济能力,加大省际间区域互济置换力度,积极推动相关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风光等重大项目,共建绿色能源保障体系。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推进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区域大气、水等领域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落实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事关长三角民生福祉上,会议提出将继续完善长三角医保协同发展机制,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作,推进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互动交流,推进长三角高校院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长期护理保险异地结算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试点,支持养老服务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协同建设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联合打造长三角国际文旅精品路线。
会议还讨论了长三角携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长三角行政执法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质量基础一体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持续推进长三角港口通关一体化,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提升长三角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鼓励长三角银行机构落实跨区域协同授信,加快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完善金融支持长三角协同创新的服务体系。
马鞍山港口集团 来源:人民网安徽
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携手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将加快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取得标志性进展,深入开展上海市与安徽六安市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实施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江苏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积极探索省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协作新路径。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园区合作。
会议期间的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还举行了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揭牌仪式、上线发布了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以及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成发布仪式。
此外,还有四批共9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进行签约,内容涵盖协同创新、干部交流、能源安全、文旅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
从这次密集又具体的会议内容不难看出,长三角的三省一市既有向着更大经济体量、更高发展能级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有惠及民生,兼顾居民各类生活便利的服务举措。
“长”风破浪会有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加快从“有界”走向“无界”,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不分你我”。
相信长三角城市紧密携手,协同发力,共谋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未来的“共同奔赴”,值得期待。